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個體學習與集體學習中的兒童(修訂版)
定 價:98 元
什么是小組學習?在小組學習中,個體學習能在多大程度上被促進與提高,或是相反地,被阻礙或抑制?學習小組能否構建起自己的學習方式?紀錄能在多大程度上促進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的產生?紀錄與評價之間有怎樣的關系?一個小組何時才能成為真正的學習小組?以上這些都是在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個體學習與集體學習中的兒童研究項目中將要探討的問題。這個研究歷時三年,由哈佛教育研究所零點方案項目組與瑞吉歐兒童合作承擔。研究隊伍中的成員包括來自瑞吉歐埃米利亞市嬰幼機構中的老師與教育者,還有來自零點方案的研究者。現(xiàn)在有許多關于個體學習與小組學習的研究成果,但這些研究成果很少關注小組學習中的個體學習策略,也很少關注低齡幼兒的小組學習。此外,研究也很少涉及有關教育教學領域中紀錄與評價的關系問題。這次瑞吉歐與零點方案的合作,成為深入研究這些問題的難得的機遇。本書提出假設,紀錄有助于個體與小組的學習,并在兩者之間建立橋梁。而瑞吉歐與零點方案在教育經驗上各自的差異與特點,使不同觀點與經驗間全方位地碰撞成為可能。總而言之,本研究雙方致力于發(fā)現(xiàn)教育的方法與過程,從而能使教育者不僅能深思兒童的學習,還關注成人的發(fā)展,并以此支持他們對于孩子操作與對話的思考與行動。
而今,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已經成為了一個時髦的口號,被很多學前教育工作者掛在了口上,也被不少人解釋成了讀懂孩子這本書。其實,孩子是本讀不懂的書,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其意義并非是要客觀地、真實地去看清楚兒童在學些什么或者是如何在學習的。本書的著者們認為紀錄是一個理想的載體,通過這個載體,兒童學習的經歷能得以闡述和重溫,還能被用以詮釋和反思,紀錄不僅能幫助人們去回顧過去,更重要的是能幫助人們去創(chuàng)造未來的學習情境。這本書與《兒童的一百種語言》有異曲同工之妙,再次為讀者提供了如何運用紀錄去解讀兒童與兒童的學習的理論和案例,這對于學前教育工作者理解兒童、教育兒童以及促進自身的專業(yè)成長等都是很有裨益的。
譯者序多年前,作為高級訪問學者,我再度在美國麻省大學訪學,回國時,我20年以前的導師喬治福門教授為我送行,他送給我的一件禮物是由加德納領導的哈佛教育研究所零點方案研究小組與瑞吉歐合作撰寫的一本著作《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那時,這本書剛出版。福門教授對我說,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我曾將這本書用作研究生課程專業(yè)外語的教材。在與研究生們共同研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們一開始不僅遇到了語言上的困難(帶有意大利文化含義的英語),而且更遇到了在理解這本書意義上的問題。后來,對這本書的理解,不只是我多次閱讀這本書的結果,也是我反復學習和理解瑞吉歐教育中的紀錄(documentation)的結果,特別是研讀福門參與編寫的《兒童的一百種語言》的結果,更是我與學前教育實踐工作者在實踐線反復研究和推敲紀錄的結果。而今,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已經成為了一個時髦的口號,被很多學前教育工作者掛在了口上,也被不少人解釋成了讀懂孩子這本書。其實,孩子是本讀不懂的書,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其意義并非是要客觀地、真實地去看清楚兒童在學些什么或者是如何在學習的。看得見,當然需要去看,即去觀察;看得見,還要將看見的記錄下來,為的是不要忘記,還為的是讓別人也知道。因此,看得見依賴于記錄。但是,在這本書中,記錄并非一段意義上的記錄(record),即非看到什么記什么。這里的記錄意味著作者對所記錄的兒童的學習是經由了選擇的過程,也經由了意義賦予的過程,記錄就成了紀錄(documentation)。在這本書中,著者所選擇的兒童的學習,指的是集體的學習和集體中個體的學習。著者給集體兒童的學習賦予的是這樣的意義,即在學習集體中存在著一個將所有成員凝聚起來的行動目標,學習集體致力于共同解決問題;集體的成員除了孩子還包括成人,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了經驗分享和加深理解的機會;學習的內容不僅是認識方面的,而且是情感、美學等方面的;學習集體終創(chuàng)造的是基于個體學習、但又超越個體學習的集體智慧;處在學習集體中的個體,會把集體作為一種源源不斷的動力,推動個體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學習集體中的每一個人都各有特點,都能在與他人的對話中受益并獲得價值。本書的著者們認為紀錄是一個理想的載體,通過這個載體,兒童學習的經歷能得以闡述和重溫,還能被用以詮釋和反思,紀錄不僅能幫助人們去回顧過去,更重要的是能幫助人們去創(chuàng)造未來的學習情境。具體地說,經由著者們選擇和賦予意義的關于兒童學習的紀錄,能讓人們看到小組學習和個體學習之間的關系,即它們并不是對立的,甚或是不相容的,而是緊密關聯(lián)的和互相依賴的,并保持著各自特性的;能幫助人們理解兒童發(fā)展人際關系和獲得知識的過程和能力;能幫助人們把握與兒童相處和交流的藝術。這本書與《兒童的一百種語言》有異曲同工之妙,再次為讀者提供了如何運用紀錄去解讀兒童與兒童的學習的理論和案例,這對于學前教育工作者理解兒童、教育兒童以及促進自身的專業(yè)成長等都是很有裨益的。
朱家雄2021.7.10
朱家雄,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學術委員會委員,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幼兒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主要著作有《幼兒園環(huán)境與幼兒行為和發(fā)展的研究》,《皮亞杰理論在早期教育中的運用》。
有感染力的實驗1導讀7序言 13合適的手26幼兒中心和學前學校文化的場所30合適的價格42組織的性質 46學校的日常生活:從平常中看到不平常52紀錄和評估是怎樣的關系?73戲劇風格87紀錄紀錄者91教師的集體交流121學校是家長集體學習的地方146父母和機器人技術154烏托邦精神160
近距離看小組:教育研究筆記166對理解的好奇170傳真233瑞吉歐·愛米利亞市250學習小組的形式、功能與理解:來自瑞吉歐課堂的啟示 270
一封來自小組的信302穿越大西洋308在小組中學習的四個特征316
車輪和運動331在美國理解紀錄開始(運動) 339成為比自己大的整體的一部分350
孩子們有關學習小組和小組學習的討論364等待不會給問題以滿意答案:教育研究的視角372
后的反思381 讓我們的學習看得見382 對話387
附錄391參考書目與注釋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