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典教材中國版系列:財務報表分析與證券定價(第3版)》是財務報表分析與證券定價方面的經典教材。從價值評估的概念框架出發(fā),系統(tǒng)介紹了財務報表分析以及企業(yè)基本面分析的相關內容,如財務報表、權責發(fā)生制會計、財務報表分析、預測與價值評估、會計分析與價值評估以及風險分析等。從而使讀者能通過合理的財務報表分析理解企業(yè)的價值,并將分析結果用于實際的證券投資。
知識是無國界的。很多基礎性的理論在全世界都是共通的,這在經濟學和管理學領域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除了理論上的共通性以外,在課程體系、教學方法上也存在國際借鑒的必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推動我國經濟學與管理學教育的國際化,培養(yǎng)具有國際化水平的人才,已經成為國內諸多高校和學者不懈努力的目標。而教材是一個最基本的遵循。一本好的教材,不僅有助于理論的傳播和傳承,為授課教師帶來全新的教學理念,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和思考的興趣。因此,教材的國際化理應成為教育國際化的一個重要途徑和載體。
我國經管類教材的國際化,可謂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多、從粗放到精約的發(fā)展歷程。
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我國的經管類教材中,引進版教材還是鳳毛麟角。當時,無論是在教材內容、課程體系,還是在教學方法和理念上,中國的經濟學、管理學教育都與世界一流大學存在較大差距。在這種情況下,適當引進和借鑒國外知名大學通用的主流經管類教材,無疑是一條與世界接軌的捷徑。在國內一些具有遠見卓識的學者和出版人的推動之下,一些翻譯版教材開始進入讀者的視線,為國人了解國外的經濟學、管理學教育打開了一扇窗口。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的十幾年間,國內經管類引進版教材以蓬勃之勢迅速崛起。西方發(fā)達國家的主流經濟學和管理學教科書、經典的學術著作相繼被大量引介人中國。品種不僅包括翻譯版,也包括英文影印版。其規(guī)模之大、范圍之廣,幾乎遍及經濟、工商管理、會計、金融、營銷等經管各個領域。國內經管類引進版教材市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繁榮。這些經管類教材的引進,成功地將西方成熟的理論體系和教學理念帶入了中國,推動了國內相關學科的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yǎng),對中國經濟學和管理學教育的國際化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然而,隨著實踐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單純翻譯版和影印版教材也逐漸顯露m其弊端:一是篇幅一般較長,內容過于龐雜,教師難以在有限的課時內全部講授完,學生也難以消化;二是教材本身的質量雖然比較高,但完全立足于發(fā)達市場的制度背景,對于各項制度和政策安排尚處于轉型期的中國來說,缺乏理論與實踐的相關性。如何使這些優(yōu)秀的教材擺脫“水土不服”的問題,使其與中國的社會制度背景和轉型實踐相結合,真正實現(xiàn)吸收、消化和創(chuàng)新,成為擺在國內教師和出版人面前的一個現(xiàn)實而迫切的問題。與此同時,隨著國際交流的不斷深化和國內教學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當前,國內的很多年輕專家學者也具備了參與編寫一流的國際化教材的能力。時代呼喚著同時具有“國際經典性”和“中國特色”的創(chuàng)新型教材。
正是考慮到上述客觀需要和現(xiàn)實可行性,北京大學出版社嘗試策劃和推出了這套“國際經典教材中國版系列”叢書。本叢書是在翻譯國外經典、前沿教材的基礎上,由國內長期從事一線教學、學術研究方面有突出成就的教師學者,根據(jù)國內的教學需要,對其內容進行本土化改編,成為獨具特色.的“中國版系列”。
斯蒂芬·佩因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林小馳,中信證券研究部金融工程組首席分析師,王立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
第1章 投資與定價概述
第2章 財務報表概述
第一部分 財務報表與估值
第3章 估值中如何運用財務報表
第4章 現(xiàn)金制會計、權責發(fā)生制會計與現(xiàn)金流折現(xiàn)估值
第5章 權責發(fā)生制會計與估值:
賬面價值定價
第6章 權責發(fā)生制會計與估值:
收益定價
第二部分 財務報表分析
第7章 企業(yè)活動與財務報表
第8章 股東權益表分析
第9章 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分析
第10章 現(xiàn)金流量表分析
第11章 盈利能力分析
第12章 增長與持續(xù)收益分析
第三部分 預測與估值分析
第13章 企業(yè)營運價值與市凈率、市盈率評估
第14章 簡單預測與簡化估值
第15章 完全信息預測、估值與企業(yè)戰(zhàn)略分析
第四部分 會計分析與估值
第16章 創(chuàng)造會計價值與經濟價值
第17章 財務報表的質量分析
第五部分 風險分析
第18章 權益風險與資本成本分析
第19章 信用風險分析
寫字樓驚爆“地產期權”,房產交易又出創(chuàng)新
隨著北京寫字樓供應總量的增加,市場競爭無疑將更為激烈。最近寫字樓交易爆出“地產期權”新招法,將金融風險工具的概念引入地產交易,是一種大膽的創(chuàng)新嘗試,也向買方市場發(fā)出了一種利好信號。
“地產期權”新鮮出爐
推出該計劃的西奧中心在8月份曾以“35萬入主西奧中心800平米一整層”的促銷措施大幅度減少首付金額,降低客戶投資的門檻,取得驚人效果。近日又做驚人之舉,大膽提出“地產期權”概念,首次將金融風險工具的概念引入地產交易,再度引起市場關注。
資料顯示,北京與日俱增的大量中小企業(yè)中,約有半數(shù)的注冊資金在50萬元以下。從這些中小公司的寫字樓購買能力看,能夠承受的一次性現(xiàn)金支出也就幾十萬元。而目前動不動就一兩百萬元的總價,對于中小公司確實門檻太高。目前,租用、購買寫字樓的大部分是駐京的外地企業(yè)、機構辦事處,中小型公司,主要涉及IT、金融、咨詢、廣告和中介服務等行業(yè)。由于這些企業(yè)大都還處于成長階段、資金有限,公司業(yè)務的不斷擴張限制了購置不動產的需求,現(xiàn)金流僅限于租用寫字樓。
此外,這些買家對樓價保持一種觀望的態(tài)度,通常對不動產的未來價值沒有明確的預期,因此將風險降至最低也是購樓的主要前提之一。在住宅市場,投資購房的比例非常高;寫字樓市場則不同,由于資金和對市場了解的障礙,需求大部分都是實在的。而且,即便存在投資客戶的購買,也只是部分成熟的并且有資金實力的投資群體的介入,規(guī)模不大而且素質高。
一般來說,傳統(tǒng)的寫字樓開發(fā),都是租而不售,但是,近年來,很多以住宅立項的商務樓憑借價格和銷售中資金組織的優(yōu)勢,多采取出售形式。一些業(yè)務穩(wěn)定發(fā)展的公司意識到了花10年左右的租金購買具有70年產權的寫字樓的經濟性,以及購買寫字樓對于公司戰(zhàn)略布局的意義。但是,對辦公物業(yè)價值的判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購買辦公物業(yè)屬于高額投資,對企業(yè)的經營與發(fā)展會產生巨大影響。因此,買家在決定購置不動產時會更多地考慮如何降低投資風險,更多的是對樓價保持一種觀望的態(tài)度。購置不動產的風險就是漲跌,與任何投資一樣,都是買漲不買跌。在客戶對不動產的價值走向無從判斷時,就更加希望能有一種進退自由的投資方式。于是,“地產期權”應運而生。
“地產期權”,將金融風險工具的概念引入地產交易,是一種大膽創(chuàng)新的嘗試。所謂的“地產期權”屬于買方期權,即看漲期權,指期權的買方(客戶)享有在規(guī)定的有效期限內按某一具體的約定價格向賣方(開發(fā)商)買進某一特定數(shù)量的相關商品(物業(yè))期貨合約的權利。但并不同時負有必須買進的義務。資金壓力不大的開發(fā)商希望通過“地產期權”的方法,帶旺整個物業(yè)的商務人氣。特別是對于市場看漲地區(qū)已成現(xiàn)房以及使用需求大于投資需求的寫字樓,這種期權交易更為適合。
在“地產期權”的模式中融入“以租代售”的方式,但回避了“以租代售”的缺陷,即:傳統(tǒng)的“以租代售”方式是以一個較高租金在一個較長周期內實現(xiàn)“分期付款”的購買行為,客戶的主要風險和負擔來自于在較長時期內日常支出的高額現(xiàn)金流(長期負擔開發(fā)資金成本和開發(fā)商出租利潤),以及遠期的市場變化有可能帶來的比較大的損失,并且這種交易方式很難放棄和轉讓;而“地產期權”計劃的目的是,為投資者提供了安全的退出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