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喻(allegory),即言在此而意在彼。從文明初興直至當代,諷喻始終是人類意義表達的基本方式--文學、藝術宗教、政治甚至商業(yè)廣告中,它無處不見。諷喻究竟如何運作?我們又該如何在當下理解它?安格斯·弗萊徹的經(jīng)典著作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面而精彩的回答。閱讀此書,不啻于一次思想探險,在文學地圖里一點點探幽那或許已被遺忘和忽視的風景。
諷喻從未遠離我們時代的文學和藝術!正如本書作者所說,諷喻模式將重獲它在中世紀所占據(jù)的顯要地位,而它事實上也正如我所預期的那樣出現(xiàn)了。
★著名文學批評家的成名之作,開創(chuàng)全新領域的經(jīng)典研究
安格斯·弗萊徹師從文學批評大師I. A.瑞恰慈,本書是其1958年完成的博士論文,一經(jīng)發(fā)表就產(chǎn)生深遠影響,將作者推上20世紀以來重要的文學批評家之一的地位。作為弗萊徹批評思想的起點和基石,本書全面爬梳西方文學譜系中重要文學手法諷喻,是現(xiàn)代英語世界關于諷喻主題的系統(tǒng)性研究。
★體大思精的巨著,涵括整個文學地圖的百科全書
本書以超600頁的體量,旁征博引,幾乎涵括整個廣義文學史。從柏拉圖對話錄、亞里士多德詩學、彌爾頓、但丁、莎士比亞、福樓拜、雪萊、惠特曼,到伊索寓言、弗洛伊德、弗萊澤以及法國新浪潮電影、視覺藝術,無數(shù)作者與作品,在仿佛信手拈來的精心結構下,建筑成作者心目中具備充分闡釋力的理論大廈。
★2012年全新修訂版,哈羅德·布魯姆作序推薦
此次引入的是普林斯頓大學2012年新修版。作者在生前對此書做了最后的修訂,增補了一篇3萬多字的新后記,概述自身的心路歷程、關于諷喻六重結構的核心觀點,以及之后幾十年對諷喻的新思考。書前有作者好友、著名文學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所作的一則私人前言,文中稱我把自己視作他(弗萊徹)的學生。
安格斯·弗萊徹(Angus John Stewart Fletcher,19302016),美國文學理論家、批評家,紐約城市大學萊曼學院特聘教授,研究領域包括英語文學和比較文學!吨S喻》(1964)是其第一部專著,出版后成為20 世紀乃至21世紀文學批評的經(jīng)典。此外,他還有《心靈的色彩》(Colors of the Mind,1991)、《美國詩歌新論》(A New Theory for American Poetry,2004)、《莎士比亞時代的時間、空間和運動》(Time, Space, and Motion in the Age of Shakespeare,2007)等著作。
李茜,生于重慶,先后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慕尼黑大學戲劇系,曾在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現(xiàn)任教于南京大學藝術學院。研究領域包括當代劇場與表演、比較文學等。
插圖表
一則私人前言
致謝
引言
- 靈力行動體
- 宇宙式圖像
- 象征行動:進程與戰(zhàn)斗
- 諷喻式因果關聯(lián):巫術與儀式形式
- 主題效果:矛盾感、崇高感和如畫感
- 心理分析式類比:強迫心理與強迫行為
- 價值與意圖:諷喻的局限
后記
2012 版后記
插圖
參考書目
索引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