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三部分:對人類學哲學本身的理論探索;人類學哲學與當代中國、當代世界;對馬克思人類學哲學的初步評介。主要內(nèi)容包括:馬克思的雙重歷史使命、雙重理論視野與雙重理論構建;馬克思人類學哲學思想在時序中的深入發(fā)展;從人類學哲學視域對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新理解;青年馬克思的哲學立場及其開辟的“真正的哲學”等。
開發(fā)馬克思人類學哲學 在今天的重要性 在俄國召開的第十九屆 世界哲學大會,肯定了世界 哲學在20世紀末發(fā)生了“人 類學轉折”,表明世界哲學 開始從人類學高度關注人類 問題。此后的歷屆世界哲學 大會,幾乎都與“人”有關。 第二十四屆世界哲學大會在 中國召開,主題是“學以成 人”,是典型的人類學問題 。而就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 國的發(fā)展而言,有學者在世 紀之交總結道:50年來走了 一條由本體論范式、認識論 范式到人類學范式的發(fā)展道 路,并且指出,馬克思主義 哲學原本就是一種“人類學 范式”的哲學。那么,馬克 思哲學的人類學范式是怎樣 的呢? 其實,早在19世紀上半 葉,馬克思就參與并完成了 德國哲學的人類學轉向。當 叔本華反對以絕對理念直接 解釋世界,提出應根據(jù)人的 生命特性即意志來解釋世界 ,認為萬事萬物的本質在于 其意志時,哲學就由本體論 、認識論轉向了以對人的理 解來解釋世界的人類學方向 。接著是費爾巴哈,以對自 然性的感性的人的理解,來 解釋宗教世界以及絕對理念 世界,在唯物論基礎上推進 了德國哲學的人類學轉向。 馬克思正是在這時走上哲壇 ,他直接遇到的最高哲學問 題,就是如何通過對人的理 解來把握世界。對此,馬克 思是指出“人是對象性的存 在物”,是通過自己的感性 實踐活動把握對象世界而生 存的存在物。二是指出人對 世界的理解即世界觀,是建 立在人自身的感性實踐活動 之中的。因而他明確要求要 從人的“主體方面去理解”“ 對象、現(xiàn)實、感性”即人的 對象世界,形成世界觀。但 這絕不僅僅只是對人類學世 界觀的確立,而更是以對人 的理解來把握世界的作為第 一哲學的人類學哲學(以及 人類學唯物主義)的確立。 人類學哲學就是通過對人的 人類學特性的把握,來構建 關于人類生存發(fā)展運動和如 何把握世界的新哲學。在這 個意義上我們認為,馬克思 完成了德國哲學的人類學轉 向,開辟了作為第一哲學的 人類學哲學。 當代的世界哲學再次發(fā) 生的人類學轉向,表明人類 世界已開始進人人類學時代 ,即全人類和平共存協(xié)同發(fā) 展的時代,全人類的問題需 要哲學家們來共同關心。中 國提出的“和平、發(fā)展、合 作、共贏”,以及“構建人類 命運共同體”和“人與自然的 生命共同體”的方向,為全 人類走向人類學時代提出了 發(fā)展大綱。那一向未被認識 的馬克思的人類學哲學,恰 怡是最關心人類世界的人類 學發(fā)展的哲學。這就是我們 開發(fā)這一哲學和開展這一討 論的現(xiàn)實基礎。我們希望, 馬克思在19世紀中期開創(chuàng)的 這一超越他的時代的新哲學 ,在全人類艱難走向人類學 時代的今天,能夠發(fā)揮它的 世界歷史引領作用,推進人 類世界的人類學發(fā)展。
苗啟明,1938年10月生,河南濟源人,云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退休前主要研究思維方式、思維哲學、辯證邏輯、美學等理論,并形成獨到見解。退休后主要從宏觀人類學高度重新研究馬克思,提出對馬克思的人類學哲學、人類學唯物主義、人類學社會主義等一系列新理解,開辟了人類學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向,形成“人類學哲學探索叢書”。發(fā)表學術論文200多篇,獲中國國家圖書獎1項,省政府一、二等獎多項;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出版學術專著21部,主編(或為主要撰寫人)6部。
A對人類學哲學本身的理論探索
馬克思的雙重歷史使命、雙重理論視野與雙重理論構建
馬克思人類學哲學思想在時序中的深入發(fā)展
從人類學哲學視域對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新理解
青年馬克思的哲學立場及其開辟的“真正的哲學”
馬克思對人類學哲學方法論的開辟
B人類學哲學與當代中國、當代世界
從世界歷史發(fā)展看人類學時代的來臨與人類學哲學的出場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辟世界歷史的人類學時代
論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新境界
論馬克思對人類學哲學世界觀的構建
如何從人類文明發(fā)展維度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C對馬克思人類學哲學的初步評介
從“范式轉換”看馬克思人類學哲學在哲學發(fā)展上的開新
從“人道主義馬克思主義”到“人類學哲學馬克思主義”及——論“馬克思人類學哲學”當代話語何以可能
改革開放40年:走進馬克思哲學的四種人類學范式
在“一縱兩橫”上把握馬克思人類學哲學思想
彰顯與建構:馬克思人類學哲學評略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