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考證方玉潤生平、行跡、交游為主,使用國家圖書館藏日記、文集、信札、地方志等一手資料,全面梳理了方玉潤一生行跡和交游,并對其作品進行了編年,以期全面展示方玉潤學術成果價值,填補了目前方玉潤研究的空白。
方玉潤字友石,亦作幼石、黝石,自號鴻蒙子。他生于清仁宗嘉慶十六年(1811),死于清德宗光緒九年(1883),時年七十三歲,他的《詩經原始》,對每首詩都循文按義,分析推斷原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意境和原作者所要歌頌或鞭撻的主題,并對漢唐以來名家大儒對詩經的評說逐一點評,見解獨到,不為《詩序》《毛傳》所拘,被譽為“清文學家”。本書對方玉潤生平以編年時間為序做了詳細的介紹。
一、本編年以考證方玉
潤生平、行跡、交游為主,
并盡可能對其創(chuàng)作進行系年
。
二、本書之編排,悉以
時間為序。一年之內,日月
可考的,以日月為序;僅詳
于月份的,系于每月之末;
僅詳于季節(jié)的,系于各季之
末;僅詳于年份的,系于各
年之末。
三、本編年紀時皆為陰
歷,特殊時候需要標注公歷
的,則于陰歷后用括號注出
。朔閏變化及與公歷之對照
,均依據陳垣《中西回史日
歷》。
四、編年所依據的譜主
作品,包括咸豐十一年至同
治十三年刻本《鴻濛室文鈔
》六卷、同治十二年隴東分
署刻本《星烈日記匯要》四
十卷、同治十三年刻本《鴻
濛室詩鈔》二十卷、《鴻濛
室文鈔二集》二卷以及稿本
《星烈日記》《心烈日記》
《新烈日記》。正文中征引
時會分別注明出處。
五、對譜主作品已收入
刻本詩文集且篇幅較長者,
本編年征引只注明出處;部
分與事實考證或展現譜主心
態(tài)有關者,會擇要摘錄;另
有不載入詩文集者,則盡可
能全錄,以存文獻。
六、譜主薄宦微名,所
與來往者多為下層官員文士
,生平履歷頗難確考。本編
年對名公巨卿生平盡量從簡
,布衣寒士考證力求詳盡,
不可考者僅先記錄,俟文獻
豐富再加以補充。
七、譜主自清咸豐五年
離滇投軍,自滇而黔,由黔
而蜀,由蜀而楚,由楚而粵
,后入京銓選,直至赴隴州
任同知,一生多數時間都在
顛沛流離中度過。故本編年
在敘錄譜主行跡時,不厭繁
瑣,詳列每日行程,以展現
當時下層文人生活之兜轉不
易。
八、本編年所涉及人物
小傳,僅對其生平作概括介
紹,故不大量征引原始文獻
。人物時代如無特別說明,
皆為清代。
九、編年所涉及具體地
名,凡古今同名者,不另外
標注今地名;凡古今異名者
,則于按語或括號內標注今
地名或所屬地。
清嘉慶十六年 辛未(1811) 一歲
清道光十年 庚寅(1830) 二十歲
清道光十二年 壬辰(1832) 二十二歲
清道光十五年 乙未(1835) 二十五歲
清道光十六年 丙申(1836) 二十六歲
清道光十八年 戊戌(1838) 二十八歲
清道光二十年 庚子(1840) 三十歲
清道光二十四年 甲辰(1844) 三十四歲
清道光二十六年 丙午(1846) 三十六歲
清道光二十八年 戊申(1848) 三十八歲
清道光二十九年 己酉(1849) 三十九歲
清道光三十年 庚戌(1850) 四十歲
清咸豐三年 癸丑(1853) 四十三歲
清咸豐四年 甲寅(1854) 四十四歲
清咸豐五年 乙卯(1855) 四十五歲
清咸豐六年 丙辰(1856) 四十六歲
清咸豐七年 丁已(1857) 四十七歲
清咸豐八年 戊午(1858) 四十八歲
清咸豐九年 己未(1859) 四十九歲
清咸豐十年 庚申(1860) 五十歲
清咸豐十一年 辛酉(1861) 五十一歲
清同治元年 壬戌(1862) 五十二歲
清同治二年 癸亥(1863) 五十三歲
清同治三年 甲子(1864) 五十四歲
清同治四年 乙丑(1865) 五十五歲
清同治五年 丙寅(1866) 五十六歲
清同治六年 丁卯(1867) 五十七歲
清同治七年 戊辰(1868) 五十八歲
清同治八年 己已(1869) 五十九歲
清同治九年 庚午(1870) 六十歲
清同治十年 辛未(1871) 六十一歲
清同治十一年 壬申(1872) 六十二歲
清同治十二年 癸酉(1873) 六十三歲
清同治十三年 甲戌(1874) 六十四歲
清光緒元年 乙亥(1875) 六十五歲
清光緒二年 丙子(1876) 六十六歲
清光緒三年 丁丑(1877) 六十七歲
清光緒四年 戊寅(1878) 六十八歲
清光緒五年 己卯(1879) 六十九歲
清光緒六年 庚辰(1880) 七十歲
清光緒七年 辛已(1881) 七十一歲
清光緒九年 癸未(1883) 七十三歲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