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時報》創(chuàng)刊十九年來,連續(xù)發(fā)布了十七張“中國慈善榜”,舉辦了七屆“中國公益新聞年會”,承辦了十屆“中國社工年會”,主辦了九屆“中國企業(yè)獎”,舉行了四屆“中國公益年會”……這些活動成功舉辦的背后,不僅凝聚了許多公益同道的支持與愛心,也讓有志于開創(chuàng)中國公益多元格局的思考者和先行者看到了其中的無限可能,認識到智識激蕩與行動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堅定了付出的所有努力真的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改變他人的命運、改變這個社會乃至國家的信心和決心。
劉京,中國社會工作聯(lián)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公益時報社社長、國家開放大學社會工作學院院長、深圳國際公益學院監(jiān)事
從政府機關到企業(yè)、社會組織、傳媒、教育,多行業(yè)、多角色騰挪,跨界融合,孜孜以求。在公益慈善、社會工作領域的策劃宣傳、理論研究、實踐探索等方面,始終堅守初心,砥礪前行參與創(chuàng)辦《公益時報》,先后策劃“中國慈善榜’“中國公益年會”等大型系列社會公益活動一組織編纂《中國慈善捐贈發(fā)展藍皮書》,《中國企業(yè)社會責任報告》等多部行業(yè)年度發(fā)展報告文獻。
2001年那一年,我的生命之路突然轉了一個彎兒,這個彎兒來得有些猝不及防,但我選擇了接納和承受。此后的人生之路,因這個彎兒的出現,充滿了風雨波折,也增加了收獲喜樂,亦讓我原本以為早已定型的人生格局,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2001年6月1日,經過三個多月的籌備,《公益時報》正式創(chuàng)刊。說實話,當它奇跡般地第一次出現在國務院、中直機關、社會團體、科研院校、企業(yè)、福利彩票銷售點……出現在每一個讀者的手里時,我從未曾想過——這個“稚嫩的孩子”,未來究竟會怎樣。
作為中國第一份綜合性公益類報紙,《公益時報》一出生便帶著公益的基因,肩負著為社會公益事業(yè)發(fā)聲的責任。因為沒有任何成功樣本可以借鑒,它后來的發(fā)展和探索之路只能歸結為一句話:“摸著石頭過河”,這種背景之下論其優(yōu)劣勢,可謂一目了然。優(yōu)勢是無羈絆無窠臼,劣勢是無經驗無參照。責任越大,壓力越大,以后的路到底要怎么走,作為報社的“領頭羊”,我心里沒譜。
彼時,大步跨入新世紀的中國剛剛提出“十五”計劃,整個國家正在顯現更多蓬勃活力,上上下下都洋溢著令人振奮的朝氣。少數精英階層在期盼健康發(fā)展的商業(yè)社會的同時,也開始關心國家體制的健全,并有意識地主動支持和參與“第三次分配”。所有契合鮮活的因素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不斷迸發(f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越來越多的人自發(fā)追問人生的價值和財富的意義,社會公眾的公益啟蒙和覺醒成為不可避免的時代進步思潮。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仡櫴拍隁q月往昔,我們走過了一條五味雜陳、語言難以盡述的艱辛之路。盡管《公益時報》誕生伊始正值紙媒黃金期,但對于我們這樣一份內容受限又無任何財政補貼的報紙來說,日子并不好過。從無人知曉的被動孤獨,到逐漸被業(yè)界的理解接受,再到成為許多財富人群和社會公眾走向公益慈善之路的堅實橋梁,我們的努力,我們的掙扎,我們的堅韌和奮斗,都已和這個豐富多彩又繽紛善變的世界相交相融,每一步都留下了無可替代的動人故事,在歲月的浸潤中歷久彌新。而曾經有緣同行這段公益之旅的伙伴們,人生必也因此而備添榮光,他們一路所奉獻的公益與大愛,必將在這段燃情歲月中不朽。
《公益時報》創(chuàng)刊十九年來,我們連續(xù)發(fā)布了十七張“中國慈善榜”,舉辦了七屆“中國公益新聞年會”,承辦了十屆“中國社工年會”,主辦了九屆“中國企業(yè)卓越獎”,舉行了四屆“中國公益年會”……這些活動成功舉辦的背后,不僅凝聚了許多公益同道的支持與愛心,也讓有志于開創(chuàng)中國公益多元格局的思考者和先行者看到了其中的無限可能,認識到智識激蕩與行動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堅定了我們?yōu)橹冻龅乃信φ娴目梢愿淖冏约旱娜松、改變他人的命運、改變這個社會乃至國家的信心和決心。
偉大出自平凡,偉大源于堅持!豆鏁r報》創(chuàng)刊十九年,致力于公益啟蒙和傳播工作,聯(lián)結起無數公益同人和行業(yè)資源,助力其公益事業(yè),成就其公益夢想。誠然,將《公益時報》的發(fā)展軌跡匯入整個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不過是滄海一粟——我們既未做出什么可歌可泣的事情,也不曾創(chuàng)造出什么名留青史的輝煌。但,作為《公益時報》的創(chuàng)始人,回首來時路,我依然十分欣慰和滿足——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我們盡己所能地持續(xù)記錄了這個國家和時代在公益慈善事業(yè)的發(fā)展歷程,托舉那些具有前瞻、創(chuàng)新、希望和未來的公益力量在我們搭建的舞臺上盡情舞蹈、自由飛翔,讓更多愛心與善意在我們獨有的天地間與美好擁抱、與溫暖同行。
2020年6月1日是《公益時報》十九歲生日,也適逢我人生步入花甲之年。借此特別將我20年的公益軌跡予以記錄,濃縮成文字,獻給與我命運休戚與共的《公益時報》,獻給與我風雨兼程的同事們,還有那些多年不離不棄、共擔悲歡的朋友們。
多年以后,當我老去,于夕陽下追溯往事,回憶青春,我必須坦白地承認,與公益結緣,此生有幸;與《公益時報》共同奮斗的日子,是我人生旅途中最難忘的時光。
“京”生有你,“益”路同行。
感恩。
無悔。
文梅,畢業(yè)于中國傳媒大學,主修新聞。曾任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出鏡記者、《公益時報》高級記者。2019年出版中國公益人訪談專著《別喝彩,我們仍在坎途》。
第一篇 劉京:萬水千山走遍,公益是歸途
1 苦難,我的人生第一課
2 自卑與超越的故事
3“白熊”幫我賺了第一桶金
4 沒人,沒錢,沒資源——這仗該咋打
5 讓我終生銘記的兩位公益前輩
6 真正的慈善家應該“又紅又專”
7 問道美國公益慈善之路
8 中國社工在行動
9 “蓋棺論定”不如“早揭謎底”
第二篇 五湖四海遍知音,真誠結善緣
徐瑞新將《公益時報》打造成中國公益的集結點和聯(lián)絡站
宮蒲光 中國公益事業(yè)任重道遠,未來可期
喬衛(wèi)一個令人尊敬的好人,一個可以信賴的兄弟
楊建昌 《公益時報》的成功之道:
以創(chuàng)建公益品牌項目促平臺發(fā)展
劉良玉堅韌和勤奮成就不凡人生
王慶心有大愛,事有擔當
史柏年個人魅力成就了社工學院的今天
徐健我們的主心骨和定心丸
何繼寧公益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
劉文奎不愛財不愛官,只愛公益
竇瑞剛 “斜杠青年”非你莫屬
雷永勝痛快仗義,值得結交
孔維支持我邁出公益第一步
劉佑平一個人,一張報紙,一個行業(yè),一個時代
沈小平“三高”“三新”和“三有”
黃浩明 中國公益事業(yè)的一張名片
柯良我的公益領路人
徐芳天生具備卓越領導力
資中筠希望《公益時報》成為公益啟蒙和傳播的主動力量
田濤極具理想且富有使命精神
夏駿多年行走廟堂與江湖,卻不失為人本色
陳屹我們永遠的班長
宮玉振他的公益人生特別打動我
師曾志他的公益價值觀充滿人文關懷
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校友公益委員會秘書處劉京:北大國發(fā)院
校友公益之路的引領者和推動者
……
第三篇 演講·致辭集萃
第四篇 新聞報道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