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錄》一書形成于鴉片戰(zhàn)爭發(fā)生之前20年的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首作者謝清高原籍廣東嘉慶州(今梅縣),年輕時出海航行遇到海難,被葡萄牙商船救起后便留在商船上當(dāng)了船工,一干就是14年。后因病導(dǎo)致雙目失明,只能回到澳門陸上定居,靠給人當(dāng)口譯謀生;谑髑岸嗄曦S富的遠洋輪航行和沿線國家的探訪經(jīng)歷,他把依靠自己的記憶獲得的對南洋、北印度洋、地中海周邊沿線的見識,逐地轉(zhuǎn)述給他的同鄉(xiāng)楊炳南記錄下來。楊炳南又在謝清高口述經(jīng)歷的基礎(chǔ)上,引證了其他一些世界地理資料,于1820年整理成書并刊行于世。因此與其說《海錄》是一部游記,不如說是謝清高的一部遠航回憶錄。
謝清高讀書不多,述作時又已雙目失明,《海錄》一書的各國信息稍顯簡單模糊,對歐洲近代化、工業(yè)化、政治體制、社會特征等也了解不深,或者有些片面,可以視為近代中國人對歐洲現(xiàn)代化圖景的首次“盲人摸象”。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其對近代中國看世界產(chǎn)生的重要地位:《海錄》是較早將歐洲文明傳播到中國的書籍,對林則徐、魏源等人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魏源的《海國圖志》征引了《海錄》的大量內(nèi)容。而該書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轉(zhuǎn)變閉關(guān)鎖國思想的*重要的啟蒙讀物。
緒論
凡例
萬山
本底國
暹羅國
宋卡國
太呢國
咭蘭丹國
丁咖噦國
邦項
舊柔佛
麻六呷
沙喇我國
新埠
吉德國
烏土國
徹第缸
明呀喇
曼噠喇薩
笨支里
呢咕叭當(dāng)國
西嶺
打冷莽柯國
亞英咖
固貞
隔瀝骨底國
馬英
打拉者
嗎喇他國
小西洋
孟婆噦國
麻倫呢國
盎嘰哩國
孟買
蘇辣
淡項
唧肚國
柔佛國
雷哩國
錫哩國
大亞齊國
呢咕吧拉
小亞齊國
蘇蘇國
叭當(dāng)國
呢是國
……
《世界著名游記叢書(第二輯):海錄校釋》:
明呀喇
明呀喇,英吉利所轄地,周圍數(shù)千里,西南諸番一大都會也。在徹第缸海西岸。由徹第缸渡海,順東南風(fēng)約二日夜可到。陸路則初沿海北行,至海角轉(zhuǎn)西,又南行,然后可至。為日較遲,故來往多由海道。其港口名葛支里,港外沿海千余里,海水渾濁,淺深叵測。外國船至此,不能遽進,必先鳴炮,使土番聞之,請于英吉利,命熟水道者操小舟到船,為之指示,然后可。土番亦必預(yù)度其淺深,以泡志之。泡者,截大木數(shù)尺,制為欖形,空其中,系之以繩,墜之以鐵,隨水道曲折浮之水面,以為之志,土番謂之泡。每一望遠及轉(zhuǎn)折處則置一泡,然外人終不能測,是殆天險也。
港口有炮臺。進入內(nèi)港,行二日許,到交牙炮臺。又三四日,到咕哩噶噠。英吉利官軍鎮(zhèn)明呀喇者治此。有小城,城內(nèi)唯住官軍,商民環(huán)處城外。英吉利官吏及富商家屬俱住漲浪居。漲浪居者,城外地名也。樓閣連云,園亭綺布,甲于一國,英吉利居此者萬余人。又有敘跛兵五六萬,即明呀哩土番也。酋長有三,其大者稱唧有士第;其次為呢哩;又次為⑥集景,團皆命于其王,數(shù)年則代。國有大政、大訟、大獄,必三人會議,小事則聽屬吏處分。其統(tǒng)屬文武總理糧餉一人,謂之辣,亦數(shù)年而代。其出入之儀仗較三酋長特盛,前有騎士六人,后有四人,左右各一人,俱穿大紅衣。左右二人裝束俱同辣,唯辣所穿衣當(dāng)胸繡八卦文為異耳。凡鞫獄訟,上下俱穿黑衣。唯三酋長兩肩有白絨緣,頭戴白帽,用白發(fā)織成,狀如風(fēng)帽。酋長上坐,客長十人旁坐?烷L,客商之長也。每會鞫必延客長十人旁坐者,欲與眾共之也。其獄必僉日是,然后定讞,有一不合則復(fù)鞫,雖再三不以為煩。然怙奢尚利,賄賂公行,徒事文飾,無財不可以為說也。
其土番有數(shù)種:一明呀哩;一夏哩;一吧蘭美。明呀哩種較多,而吧蘭美種特富厚。明呀哩食牛不食豬,夏哩食豬不食牛,吧蘭美則俱不食。富者衣食居處頗似英吉利,以華麗相尚。貧者家居俱裸體,以數(shù)寸寬幅布圍其腰,又自臍下絆至臀后,以掩下體。男女皆然,謂之水幔。無來由番亦多如此,出門所圍布幅稍寬。有吉慶則穿長衣,窄袖,其長曳地,用白布二丈纏其頭,以油遍擦其身。所居屋盡涂以牛糞。俗以螺殼有文彩者為貨貝,交易俱用之。娶妻皆童養(yǎng),夫死婦不再嫁,鬄發(fā)而居,各種不相為婚。男子胸蓋小印數(shù)處,額上刺紋,女人皆穿鼻帶環(huán)。吧蘭美死則葬于土,余具棄諸水。有老死者,子孫親戚送至水旁,聚而哭之,各以手撫其尸,而反掌自舐之,以示親愛。遍則棄諸水,急趨而歸,以先至家者為吉。明呀哩間有以火化者。更有伉儷敦篤者,夫死婦矢殉,親戚皆勸阻,堅不從則聽之。將殉,先積柴于野,置夫尸于上火之。婦則盡戴所有金銀珠寶玩飾,繞火行哭,親戚亦隨哭。極慟,見尸將化,婦則隨舉諸飾分贈所厚,而跳入火。眾皆嘖嘖稱羨,俟火化而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