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作家南丁的全新散文集,也是他生前的最后一部散文集。很早的寫于1957年,zui晚的寫于2016年,作家從青年到老年,五十九年以來的經(jīng)歷和見聞,皆因當時的喜怒哀樂有感而發(fā)為文字,共計62篇,分為5輯:山水、大地、人間、人物、雜拌。作家寫景、敘事、狀物、描人、抒情、議論,游走山川,關注現(xiàn)實,時見會心獨到的精彩之論,文字中凸現(xiàn)了一位執(zhí)著的思者智者,并形成了南丁散文的特點:真情實感,有感而發(fā),決不矯揉造作。
★著名老作家南丁生前的后一部散文集。五十九年的經(jīng)歷見聞,有感而發(fā)。
★由4次獲得“中國美的書”稱號的設計師制作,32開精裝,典雅精巧,世界大師的繪畫做封面圖。
★小說家的散文——
不虛妄的文字
不做作的性情
不雕琢的思想
不掩飾的本色
★“小說家的散文”叢書,打開另一扇窗,呈現(xiàn)小說家的本色。在散文里,小說家是藏不住的。他們把自己和盤托出,與真實的靈魂照面。
編者按:南丁生前的最后一篇文字“后記”,距逝世不足一個月。
后記
收在這個集子里的六十二篇文字,最早的寫于1957年,最晚的寫于2016年,時間跨度五十九年。
這是我從青年到老年五十九年以來的經(jīng)歷和見聞,皆因當時的喜怒哀樂有感而發(fā)為文字,當然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想來也會反映這個時代的某些側影,說會提供給讀者某些閱讀的價值當不為過。
1957年那篇《糊涂涂?常有理?惹不起》給我?guī)硪豁斢遗擅弊樱蠖嗄晡也辉僬慈敬祟愇淖。新時期以來,《中國新文學大系》,藍翎主編的《中國雜文大觀》,季羨林任總主編、朱鐵志等任主編的叢書“真話的空間”,陸續(xù)選入這篇文字,使其得以重見天日。
我寫散文,要求自己要有真情實感,有感而發(fā),決不矯揉造作。
做到否?請讀者明察。
這個集子,涉及山水、大地、人間、人物以及雜拌諸多方面,請讀者欣賞,也懇請讀者提出批評。
2016年10月18日
南丁,著名作家,祖籍安徽安慶。1931年生于安徽蚌埠,2016年11月卒于河南鄭州,享年85歲。曾出版小說集《檢驗工葉英》《在海上》《被告》《南丁小說選》,散文隨筆集《水印》《半凋零》《序跋集》,以及《南丁文選》(兩卷)、《南丁文集》(五卷)。曾為河南省文聯(lián)主席。
第一輯 山水
綠意
爬山野趣
華山的誘惑
孫二娘的腳印
醉游五龍口
九里溝記游
迷戀云臺
古櫟化石
和云的親密接觸
夢幻神農(nóng)山
讀不懂濟水
與黃河有緣
第二輯大地
花臺崖
老區(qū)新縣
蘭草花?映山紅
重訪蘭考
焦裕祿的悲劇
拜謁崇高
——回憶一次采訪
感受西峽
家在山水間
金水河一座城
將來的花園
兒童畫墻
微風吹動了我的頭發(fā)
第三輯 人間
糊涂涂?常有理?惹不起
三圣廟
小廟
數(shù)字游戲
睜開兩眼
說話環(huán)境
生活情境
詩與民謠
荒誕大師
斷橋斷想
金錢兩面
戲說流行
包裝之類
畫綠充樹
秀色可餐
井上靖家的樹
有瓦的日子
第四輯 人物
自然之子徐玉諾
長不大的蘇金傘
樓下老楊
家常與傳奇
弓未藏
張宇找自己
寫意王澄
為王鴻玉點贊
第五輯 雜拌
暈眩
成熟不成熟
對花甲的誤讀
浪漫二題
感慨二端
慎言美麗
陳年舊事
人往高處走
羊年流水
傷心足球
生命狂舞與命運交響
球癡囈語
糊涂
后記
糊涂
人活七十古來稀。我就屬于古稀一族。
古來稀此話,國人都如此說,由來已久,就也跟著說。此話源自何處,何人于何時所說,對這最初的“版權”,也懶得去查考了。想來是自古就流傳的。
如今又流傳一句:人活七十平常事,八十九十不稀奇。
卻原來還是平常一族。要想成為珍稀成為稀奇,則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努力到何時呢?百歲吧。因為八十九十也不稀奇嘛。
古來稀說的是一個時空,不稀奇說的是一個時空,兩個時空一比較,就比較出人的生命的長度不同來了。據(jù)權威統(tǒng)計,共和國建立以來的半個多世紀,人的平均壽命增長了一倍,這就反映了社會穩(wěn)定、生產(chǎn)發(fā)展、生活改善、健康水平普遍提高的狀況。我就也算幸逢其時了。
畢竟是歲月不饒人,體力衰退也是不爭的事實,比如我在三十歲時,曾一頓吃七碗面條,一肩挑二百四十斤行五里路不歇肩。這種昔日的輝煌不會重現(xiàn)了。有時想,知識分子工農(nóng)化,從某種角度說,也并不像想象的那般艱難。
雖然衰退,路還是走得動的,車還是蹬得動的,山還是爬得動的,書報雜志還是讀得動的,電視還是看得動的,歌還是唱得動的,舞還是跳得動的,字也還是碼得動的。
能碼動字,就是一種幸福。卻又不愿經(jīng)常享受這種幸福。碼字不僅要用手,還要用心,就是用腦吧。腦怎么了?常不大想用它。這就是疏懶吧?有好心朋友進言,腦可是要常用的,;顒踊顒樱乐惯t鈍和癡呆。遲鈍癡呆都不是我想要的,于是,坐在案前,除了讀報看書翻雜志,有時就也偶爾做碼字狀,多是短文,意在腦的鍛煉和活動。
前一陣子,忽幾日,腦子有點發(fā)燒,就想多碼些字,寫長一點的文字,讓腦得到更多的活動和鍛煉,豈不可以將那不想要的遲鈍癡呆推得離自己更加遠些嗎?當然是寫自己熟悉的;畹竭@般時候,即使再孤陋寡聞,總也是有那么一點閱歷的。小說。虛構。設置了個主人公。人物有個原型就方便得多。我最熟悉的當然就是我,那么,就以我為這設置的主人公的原型,豈不妙哉?寫著寫著,就有點生澀就有點艱難就有點恍惚就有點……怎么說呢?干脆說吧,遇到了障礙,難于逾越。問題好像不是出在文字表達、結構敘述這些技巧層面上,問題出在——原以為我最熟悉的我變成了我不認識的我了。我不認識我是誰。我不知道我是誰。我對于我成了陌路人。對著鏡子中的我,我問:我是誰?那鏡中的我,同時也問我:我是誰?
回想成年后的這半個多世紀,或者生命處在旺盛時期的這三四十年間,一會兒是左派,一會兒是右派,此一時為動力,彼一時成對象,正面人物反面人物,角色轉換頻頻,讓人無所適從,徒喚奈何。
左派右派動力對象正面反面,都是社會派定扮演的角色,個人意愿在社會派定面前軟弱無力,沒有發(fā)言權。那么,如今將這些油彩洗凈,可以回歸本真的我了吧。本真的我,何等模樣?還有本真的我嗎?
于是,就想(是我在想嗎?),不只是遲鈍,不只是癡呆,是糊涂了啊。連我都不認識我了,還不是糊涂嗎?徹頭徹尾徹里徹外的糊涂,徹底糊涂,一塌糊涂。
有些人老了,洞察世事,超越一切,愈老愈清醒智慧聰明。
有的人呢,比如我,開頭還說了個中性詞:古稀一族,后又高估了自己說是平常一族,說到底,是糊涂一族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