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止”二字出自《左傳》,意為讀了這些盡美盡善的文章,別的文章就用不著去讀了。該書上起先秦、下迄明代,所選二百余篇干古名作,廣收博采,內(nèi)容涉及歷史、哲學(xué)、文學(xué)、政治、宗教、藝術(shù)等領(lǐng)域,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發(fā)展的大致輪廓和主要面貌,代表了中國古文的成就。讀之有含英咀華、嘗鼎一臠之效。正是《古文觀止彩圖館》所具有的這些鮮明的特點,使其在問世后的三百多年里,成為流行廣、影響力大的初學(xué)古文選本,常作為私塾及學(xué)堂的啟蒙讀本,幾乎家家必備,海內(nèi)風(fēng)行。時至今日,其通俗性、**性仍難以動搖,依舊是**的普及性古文選本,*是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必備書。為了幫助讀者提高閱讀、理解古漢語的能力,全面吸收中國古典文化的精華,并從中學(xué)習(xí)古代歷史、典章制度、風(fēng)物人情等方面的知識。
1.展現(xiàn)了中國古代散文發(fā)展的全貌;2.幫助讀者學(xué)習(xí)用現(xiàn)代漢語寫作;3.圖文互助,趣味閱讀。
《古文觀止》是三百年以來中國優(yōu)秀古代散文的最好選本之一,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問世以來,廣受歡迎,風(fēng)行海內(nèi),讀書人家,家家購置;讀書之人,人人朗誦。直到現(xiàn)代,影響經(jīng)久不衰。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的大家們就都有背誦“古文觀止”的經(jīng)歷,文學(xué)巨匠巴金就因閱讀“古文觀止”使他畢生受益,終身難忘。
中華民族文明史源遠(yuǎn)流長,歷代典籍浩如煙海。如何能夠選其精華,使學(xué)習(xí)者取法乎上,由正確途徑進(jìn)入文史之門,這是每個時代的教育家或文學(xué)家都要考慮的問題。所以自古以來就有編選古文選本的傳統(tǒng)。著名選本有南朝蕭統(tǒng)編的《昭明文選》、宋代編的《文苑英華》、清代編的《古文辭類纂》等,但這些選本都篇幅很大,內(nèi)容艱深,不便普及。
《古文觀止》的編者吳楚材、吳調(diào)侯,是叔侄二人,浙江山陰(今紹興)人。他們立志要編出經(jīng)典而廣泛適用于初學(xué)者的教材,“每思繼序前人而光大之”。于是“集古人之文,集古今人之選”,“原為初學(xué)設(shè)也”。《古文觀止》編成之后即得到當(dāng)代人的重視。二位編者用“觀止”二字為本書冠名,這是用了書中所選《左傳·季札觀周禮》一篇的典故,寫吳公子季札在魯國觀看《韶箾》樂舞,贊嘆為精彩之極,達(dá)到了無以復(fù)加的盡善盡美的程度,所謂美者畢集于此,其他不必觀看了,這部《古文觀止》對于中國古代散文的編選,也可以說到了“觀止矣”的境界,就是說最好的古文都編選在這里了,請來學(xué)習(xí)欣賞吧!其他的文章都不用看了,只要我們認(rèn)真讀一下《古文觀止》,就會知道編者并不是自夸。
古代散文又簡稱為古文,是學(xué)習(xí)中國古代文獻(xiàn)者必須掌握的語言文字。要想學(xué)好古文就必須從閱讀古代的經(jīng)典作品開始。《尚書》是我國最早的歷史典籍,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散文最早的經(jīng)典,但是它的句式還比較簡單,篇章結(jié)構(gòu)一般也很簡短,語言也不夠豐富。之后的先秦諸子著作又有很大的發(fā)展,都是十分優(yōu)秀的散文。但是,直到《春秋左氏傳》的出現(xiàn),中國散文才有了敘事完整、內(nèi)容翔實、人物形象的刻畫豐滿而生動的文學(xué)作品。
《古文觀止》的編者首要注重的是文學(xué)性,沒有收《尚書》和先秦諸子的散文,而是從《春秋左氏傳》選出了34篇精彩文章,這些文章的記事、議論都堪稱經(jīng)典。漢代散文以司馬遷的《史記》為重點,是非常有眼光的,唐宋時代則以唐宋八大家為重點,選78篇之多,也是出于“選古文之成者”的深切用心,極有益于后世的學(xué)者。唐宋八大家都是能夠上繼先秦諸子、兩漢和魏晉優(yōu)秀文學(xué)傳統(tǒng)的古文大家,他們的風(fēng)格也多姿多彩,文章體裁也是各式各樣都堪稱典范。編者雖然注意突出重點,也兼顧了文學(xué)史上歷代名家、名篇,全書成為上起先秦下迄明末的優(yōu)秀散文全編,使讀者可以完整、系統(tǒng)地學(xué)習(xí)到中國歷代散文的精華。
《古文觀止》按時代順序和作家作品編排,共分12卷,集作品222篇,文、散文俱有,以散文為主。既有洋洋灑灑的長篇,也有簡短精致的短篇。記史敘事,抒情寫景,詠物明志,表彰信札,諸體皆備,全是歷來為人們喜愛的名篇。這部書的出現(xiàn),為后世的古文學(xué)習(xí)者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可以說是一部在手,就能讀到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散文佳作了。
我們此次整理、配圖出版此書,最主要的特點是:一、《古文觀止》所選《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至《史記》、兩漢三國魏晉文、唐宋八大家、明代名篇,展現(xiàn)了中國古代散文發(fā)展的全貌,本書在“題解”欄目中相應(yīng)地做系統(tǒng)的介紹,使現(xiàn)代讀者遍識歷代散文名家與其精彩的名篇,加深對于《古文觀止》的原編者編選此書的理解。二、《古文觀止》不但對學(xué)習(xí)古文者有極大的幫助,而且對于學(xué)習(xí)用現(xiàn)代漢語寫作的人也有非常大的幫助。所以,本書在解析這些名篇時注重其寫作方法的欣賞,使讀者在閱讀時能夠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三、本書除了有詳盡的原文注釋、譯文、題解等欄目之外,還配有能夠解讀內(nèi)容的大量的精美插圖,這不但能夠幫助現(xiàn)代讀者讀懂古文,而且在閱讀中能夠產(chǎn)生興趣,得到閱讀的享受。
吳楚材,名乘權(quán),字子輿,號楚材,清,浙江山陰州山(今紹興)人。幼受家教,勤奮好學(xué)。16歲時,患足疾,一病數(shù)年,仍手不釋卷。疾愈,學(xué)問大進(jìn),在家設(shè)館授徒。吳調(diào)侯,為清朝康熙年間人,籍貫屬紹興府山陰縣。與其叔吳楚材二人均飽覽經(jīng)典,皆不宜仕途而埋沒民間;都長期從事私塾教學(xué),因合編《古文觀止》而留名后世。謝燁,現(xiàn)為出版社編輯,自由撰稿人,“90后”新銳作家。醉心于閱讀,暢游于書海,在文字中品讀生活,筆致細(xì)膩。
卷一 周文
《左傳》
鄭伯克段于鄢 2
周鄭交質(zhì) 4
石碏諫寵州吁 5
臧僖伯諫觀魚 6
鄭莊公戒飭守臣 8
臧哀伯諫納郜鼎 9
季梁諫追楚師 11
曹劌論戰(zhàn) 13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14
宮之奇諫假道 16
齊桓公下拜受胙 17
陰飴甥對秦伯 18
子魚論戰(zhàn) 19
寺人披見文公 20
介之推不言祿 22
展喜犒師 23
燭之武退秦師 24
蹇叔哭師 25
卷二 周文
鄭子家告趙宣子 27
王孫滿對楚子 28
齊國佐不辱命 29
楚歸晉知罃 31
呂相絕秦 33
駒支不屈于晉 35
祁奚請免叔向 37
子產(chǎn)告范宣子輕幣 39
晏子不死君難 40
季札觀周樂 41
子產(chǎn)壞晉館垣 43
子產(chǎn)論尹何為邑 46
子產(chǎn)卻逆女以兵 47
子革對靈王 48
子產(chǎn)論政寬猛 50
吳許越成 52
卷三 周文
《國語》
祭公諫征犬戎 54
召公諫厲王止謗 56
襄王不許請隧 58
單子知陳必亡 60
展禽論祀爰居 62
里革斷罟匡君 64
敬姜論勞逸 66
叔向賀貧 68
王孫圉論楚寶 69
諸稽郢行成于吳 71
申胥諫許越成 72
《公羊傳》
春王正月 74
宋人及楚人平 75
吳子使札來聘 77
《谷梁傳》
鄭伯克段于鄢 79
虞師晉師滅夏陽 80
《禮記》
晉獻(xiàn)公殺世子申生 82
曾子易簀 83
有子之言似夫子 84
公子重耳對秦客 85
杜蕢揚觶 86
晉獻(xiàn)文子成室 88
卷四 秦文
《戰(zhàn)國策》
蘇秦以連橫說秦 89
司馬錯論伐蜀 92
范雎說秦王 94
鄒忌諷齊王納諫 96
顏說齊王 98
馮諼客孟嘗君 99
趙威后問齊使 102
莊辛論幸臣 103
觸龍說趙太后 105
魯仲連義不帝秦 107
魯共公擇言 111
唐雎說信陵君 112
唐雎不辱使命 113
樂毅報燕王書 115
李斯諫逐客書 118
《楚辭》
卜居 122
宋玉對楚王問 123
卷五 漢文
司馬遷
五帝本紀(jì)贊 125
項羽本紀(jì)贊 127
秦楚之際月表 128
高祖功臣侯年表 129
孔子世家贊 131
外戚世家序 132
伯夷列傳 133
管晏列傳 136
屈原列傳 140
酷吏列傳序 144
游俠列傳序 145
滑稽列傳 148
貨殖列傳序 150
太史公自序 152
報任安書 156
卷六 漢文
《漢書》
高帝求賢詔 162
文帝議佐百姓詔 163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164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165
賈誼
過秦論(上) 166
治安策 169
晁錯
論貴粟疏 173
鄒陽
獄中上梁王書 176
司馬相如
上書諫獵 181
李陵
答蘇武書 183
路溫舒
尚德緩刑書 187
楊惲
報孫會宗書 190
《后漢書》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193
馬援
誡兄子嚴(yán)敦書 194
諸葛亮
前出師表 196
后出師表 198
卷七 六朝唐文
李密
陳情表 201
王羲之
蘭亭集序 203
陶淵明
歸去來辭 205
桃花源記 206
五柳先生傳 208
孔稚珪
北山移文 209
魏徵
諫太宗十思疏 212
駱賓王
為徐敬業(yè)討武曌檄 214
王勃
滕王閣序 216
李白
與韓荊州書 219
春夜宴桃李園序 221
李華
吊古戰(zhàn)場文 222
劉禹錫
陋室銘 225
杜牧
阿房宮賦 226
韓愈
原道 229
原毀 233
獲麟解 235
雜說一 236
雜說四 237
卷八 唐文
師說 238
進(jìn)學(xué)解 240
圬者王承福傳 242
諱辯 244
爭臣論 246
后十九日復(fù)上宰相書 249
后廿九日復(fù)上宰相書 251
與于襄陽書 254
與陳給事書 255
應(yīng)科目時與人書 257
送孟東野序 258
送李愿歸盤谷序 260
送董邵南序 262
送楊少尹序 263
送石處士序 264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266
祭十二郎文 267
祭鱷魚文 270
柳子厚墓志銘 272
卷九 唐宋文
柳宗元
駁《復(fù)仇議》 275
桐葉封弟辯 277
箕子碑 279
捕蛇者說 280
種樹郭橐駝傳 282
梓人傳 284
愚溪詩序 287
永州韋使君新堂記 289
鈷潭西小丘記 290
小石城山記 292
賀進(jìn)士王參元失火書 293
王禹偁
待漏院記 295
黃岡竹樓記 297
李格非
書《洛陽名園記》后 299
范仲淹
嚴(yán)先生祠堂記 300
岳陽樓記 302
司馬光
諫院題名記 304
錢公輔
義田記 305
李覯
袁州州學(xué)記 307
歐陽修
朋黨論 309
縱囚論 311
釋秘演詩集序 313
卷十 宋文
梅圣俞詩集序 315
送楊寘序 317
五代史伶官傳序 318
五代史宦者傳論 320
相州晝錦堂記 321
豐樂亭記 323
醉翁亭記 325
秋聲賦 327
祭石曼卿文 329
瀧岡阡表 330
蘇洵
管仲論 333
辨奸論 336
心術(shù) 338
張益州畫像記 340
蘇軾
刑賞忠厚之至論 343
范增論 345
留侯論 347
賈誼論 349
晁錯論 351
卷十一 宋文
上梅直講書 353
喜雨亭記 354
凌虛臺記 356
超然臺記 358
放鶴亭記 360
石鐘山記 361
潮州韓文公廟碑 363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jìn)御札子 366
前赤壁賦 368
后赤壁賦 370
三槐堂銘 371
方山子傳 373
蘇轍
六國論 375
上樞密韓太尉書 377
黃州快哉亭記 378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 380
贈黎安二生序 383
王安石
讀《孟嘗君傳》 384
同學(xué)一首別子固 385
游褒禪山記 386
泰州海陵縣主薄許君墓志銘 388
卷十二 明文
宋濂
送天臺陳庭學(xué)序 390
閱江樓記 392
劉基
司馬季主論卜 394
賣柑者言 395
方孝孺
深慮論 397
豫讓論 399
王鏊
親政篇 401
王守仁
尊經(jīng)閣記 404
象祠記 406
瘞旅文 408
唐順之
信陵君救趙論 410
宗臣
報劉一丈書 413
歸有光
《吳山圖》記 415
滄浪亭記 416
茅坤
《青霞先生文集》序 418
王世貞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 420
袁宏道
徐文長傳 421
張溥
五人墓碑記 424
鄭伯克段于鄢
【原文】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闭埦咕又,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l、北鄙貳于己m。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惫唬骸盁o庸,將自及!贝笫逵质召E以為己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惫唬骸安涣x不昵,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書曰:“鄭伯克段于鄢!倍尾坏,故不言弟s;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奔榷谥}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xiàn)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惫唬骸盃栍心高z,繄我獨無t!”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u,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彼鞛槟缸尤绯。
君子曰:“穎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对姟吩唬骸⒆硬粎T,永錫爾類!涫侵^乎!”
【譯文】
當(dāng)初鄭武公從申國娶來妻子,就是后來的武姜,生了莊公和共叔段。莊公出生時分娩很難,驚嚇了姜氏,因而給莊公取名為“寤生”,于是厭惡他。姜氏喜愛共叔段,想立其為儲君,屢次請求武公,武公都不答應(yīng)。
等到莊公即位,姜氏為共叔段請求制邑。莊公說:“制是險要之地,虢叔曾死在那里。別的地方聽您吩咐!苯嫌谑菫楣彩宥握埱缶┮,莊公便叫共叔段居住在了那里,稱為京城太叔(“大”通“太”)。
祭仲說:“城墻邊長超過三百丈,就是國家的禍害。先王的制度:大都市城墻,長不超過國都城墻的三分之一;中等城市,不超過國都城墻的五分之一;小城市,不超過國都城墻的九分之一。如今京邑太大,不合制度,您將受不了。”莊公說:“姜氏要這樣,如何躲避禍害呢?”回答說:“姜氏怎會滿足?不如早作打算,不要使其滋長蔓延,一旦滋生成長起來就難以對付了。蔓延的草還難得清除,何況您被寵愛的弟弟呢?”莊公說:“不義之事做多了必然會自取滅亡,你姑且等著罷!”
不久,太叔命令西部和北部邊境的一些地方一方面聽從莊公,一方面聽從自己。公子呂說:“國家不能忍受這樣兩面受命,您打算怎么辦?如果您想將王位讓給太叔,我就請求去侍奉他;如果您不想讓位給他,就請您除掉他,不要使人民有二心!鼻f公說:“用不著,他會自取其禍的!碧逵诌M(jìn)一步把西鄙、北鄙二地?fù)?jù)為己有,還延伸到廩延。公子呂對莊公說:“行了,他羽翼已豐,會得到更多擁戴者!鼻f公說:“他對君王不義,不顧手足之情,勢力雄厚,反而會垮掉!
太叔鞏固城防,聚積糧草,修繕軍備,準(zhǔn)備兵士戰(zhàn)車,打算偷襲莊公,姜氏也作為內(nèi)應(yīng),想替他開啟城門。莊公聽到他舉兵的日期,說:“可以了!”于是命令公子呂率戰(zhàn)車二百輛討伐京城。京城民眾反叛了太叔。太叔逃往鄢邑。莊公又命令討伐鄢邑。五月二十三日,太叔逃往共國。
《春秋》上說:“鄭伯克段于鄢!惫彩宥尾活櫺值芮檎x,所以不用“弟”字;交戰(zhàn)雙方好像兩個國君,所以用“克”字。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對弟弟不加管教,也符合鄭國人民的意思。而不寫太叔“出奔”,是責(zé)難莊公有殺弟的動機。
莊公把姜氏安置在城潁,發(fā)誓說:“不到黃泉,不再相見!”不久又后悔。潁考叔是潁谷的地方官,聽說這事,便來到國都,說是有禮獻(xiàn)于莊公。莊公賜宴,吃飯時,潁考叔把肉放在一旁不吃。莊公問他原因,他回答說:“我有老母,我的食物她都嘗遍了,卻沒嘗過您的菜肴,我想留給她嘗嘗!鼻f公說:“你有母親可以孝敬,唯獨我卻沒有!睗}考叔說:“敢問這是什么意思?”莊公告訴他其中的緣故,并且講出自己的悔意。潁考叔回答說:“君王有什么好憂慮的!若掘地見泉,在隧道里相見,誰能有非議?”莊公依從了他的辦法。莊公進(jìn)入隧道,唱道:“大隧之中,其樂融融!苯蠌乃淼乐谐鰜恚溃骸按笏碇,心情愉快!庇谑悄缸佑趾秃萌绯趿。
君子說:“潁考叔的孝順是純正的。他孝敬愛戴自己的母親,又用這樣的孝敬和愛戴影響了莊公!对娊(jīng)》上說:‘孝子之心不盡不竭,會推及影響到他的族類!f的就是潁孝叔這樣的人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