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專題研究文叢: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第1輯·2011)》收錄了《“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普適性辨析》、《后形而上學現(xiàn)代性語境中的主體理性批判》、《實踐、辯證法與虛無主義》、《科學實踐場與社會歷史構境——兼評皮克林的》、《論虛擬實踐的哲學意蘊》等文章。
總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自然科學
馬克思哲學研究的思想路徑——以“市民社會與歷史唯物主義”為案例
馬克思關于“人”的概念
馬克思哲學革命與經(jīng)濟學革命的內(nèi)在邏輯及其啟示
“內(nèi)在超越”與哲學的批判本性
歷史唯物主義
認真對待馬克思的“歷史科學”概念——關于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特征的再理解
意識的內(nèi)在性問題與歷史之思——論科耶夫與馬克思對意識哲學的批判及其路徑差異
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中的歷史唯物主義
對歷史目的論之歷史唯物主義闡釋路向的批判
徹底的歷史主義與徹底的實踐哲學——論唯物史觀的本質
“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普適性辨析
后形而上學現(xiàn)代性語境中的主體理性批判
辯證法何以淪為“變戲法”?——論辯證性假設之形式上的抽象完備性
實踐、辯證法與虛無主義
科學實踐場與社會歷史構境——兼評皮克林的《實踐的沖撞》
論虛擬實踐的哲學意蘊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
“現(xiàn)實的個人”與“共同體”關系之辨——重溫馬克思、恩格斯對一個重要問題的闡釋與論證
究竟如何理解馬克思哲學的黑格爾起源
實踐唯物主義與唯物史觀——重讀馬克思哲學的兩個綱領性論述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與馬克思對費爾巴哈的超越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勢·理·情: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必由之路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四問
“中國現(xiàn)代性”的追尋——對當代中國哲學發(fā)展主線的一種描述
脫域與重構:反思現(xiàn)代性的中國問題與哲學視域
走出“科學技術決定論”的誤區(qū):對中國現(xiàn)代化道路的一個反思
熱點問題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生態(tài)思想
以歷史唯物主義為基礎的生態(tài)文明理論何以可能?——從生態(tài)學馬克思主義的視角看
當前我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研究的幾個問題
財富幻象:金融危機的精神現(xiàn)象學解讀
核心價值體系與中國發(fā)展道路
價值觀的核心問題及其解答的前提批判
文化保守主義抑或文化批判主義——對當前“國學熱”的哲學思考
作為社會歷史理論的文化哲學
文化哲學:問題與領域
文化哲學視野中的東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進程可能是自覺的,也可能是不自覺的,甚至會出現(xiàn)反向的進程。這是背離歷史之勢和時代之理所導致的結果。這種做法不僅在實踐上行不通,在理論上也是軟弱無力的。梁漱溟的歷史觀和哲學理論就是代表。
梁漱溟從文化保守主義立場出發(fā),運用生命哲學的方法,反對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理論,自然也就根本不同意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著中,梁漱溟把人類生活和歷史發(fā)展歸結為一種精神和意欲的活動,以為精神和意欲活動方向的不同,人類文化發(fā)展便出現(xiàn)了不同的路向。西洋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為根本精神,中國文化則以意欲自為調和、持中為根本精神,印度文化則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為根本精神(《梁漱溟全集》第1卷,第352-353、383、394頁)。根據(jù)這種理論,梁漱溟還指出:“馬克思主義說生產(chǎn)力為最高動因。這所以使生產(chǎn)力發(fā)展可鈍可利的在哪里呢?還在人類的精神方面。”(同上,第374頁)在這一理論中,唯物史觀強調的歷史發(fā)展基礎被抽空了,抽象的文化觀念成了歷史發(fā)展的動力,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被徹底消解了。
賀麟曾指出,在梁漱溟的時代,唯物史觀在中國尚不甚流行。然而梁漱溟對之早已有了切當?shù)呐u。梁漱溟指出物質環(huán)境與意識或文化創(chuàng)造,只能說是有“緣”,不能說前者為產(chǎn)生后者之“因”。換言之,只能說物質環(huán)境與意識有“關系”或“關聯(lián)”,不能說物質決定意識。他認為不同的文化是基于人類主觀上人生態(tài)度的不同,不能從物質條件的不同去求根本的解答(參見賀麟,第9頁)。賀麟認為梁漱溟對唯物史觀的批評是正確的,恰恰反映了以恢復儒家思想為己任的文化保守主義者所采取的態(tài)度。從歷史之勢和時代之理的角度看,這應驗了唯物史觀的真理性,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進程不是單一的,而是在各種哲學思潮的反思激蕩中不斷向前趨進的。在各種哲學思潮存在的經(jīng)濟基礎沒有徹底消亡之前,其思想是不能徹底消滅的。由此亦可看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進程是歷史之勢和時代之理的統(tǒng)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