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情不自禁配合這個世界,來獲得軟弱的安全感,
卻總有一個自己,一直住在心底,卻告別在日復一日里。
一個人就這樣被生活的洪流徹底吞沒,需要多少時間?
這本書寫給所有生活仿佛不上不下,找不到出口的人。
有六十多歲還能學會視頻剪輯的婆婆,有愛上囚犯付出一生的姐姐,有三十多歲心思卻永遠在山川湖海的朋友……記錄的是一些活得不那么正確的人生、一些從心所欲的生活,和它們的代價。
作者剖析那些由自己負責人生的人的生活軌跡,敲打出世界與人的種種隔膜――虛榮、底線、自我、尊嚴、軟弱;寫出那些不敢的,逃避的,向往的,終究意難平的,每個人對于生活真正的“沖動”。
在“正確”之上有一種更為重要的東西,是舒暢和真實;
只有讓自我的節(jié)奏成長為一股力量,遠離虛偽的生活,用一種真實的方式度過時間,才能長出支撐人生信念的骨頭。
‖清唱、女神飯局主編,清唱咖啡創(chuàng)始人艾小羊最受期待作品,她的文字,總能去掉你的戾氣,從此活得從從容容,自自在在!捕ㄈ诵牡42個生活哲學,混亂世俗的家常必備。迷失、猶豫、糾結、被打雞血時,可用來提神、醒腦、解膩。‖網絡自媒體最受歡迎作者,十點讀書、思想聚焦、壹心理、亞洲好書榜……贊賞推薦!‖“談戀愛就是談人品”轉發(fā)5萬,兩小時登上微博熱門“你輸在總是選容易走的路”“有一個會吵架的男朋友到底有多重要”等文章數(shù)次刷屏朋友圈,累計閱讀破10000000!涿、午歌、黃佟佟、柏邦妮、十二、林特特……鼓掌推薦!‖在那些無人訴說的艱難時刻,這一本就夠了!讀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個逐漸剔除雜亂世俗觀的過程。 小羊圍觀生活本身,記錄那些“正確”或“不正確”的人的人生故事,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疑惑,探討幸福與代價的比重。 也一層一層敲破我們日常掩飾下的程式生活——世間存在的那些標準:什么樣的工作,什么樣的房子,什么樣的伴侶……而正是這些標準刪除了我們最初對于生活最生機勃勃的沖動。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有權利選擇一種不整齊的生活,尋找到有個性,有細節(jié),有趣味的,可以安慰自己內心的東西。 要保護自己的心,勝于一切。 對于人生,誰都沒有經驗。我們無時無處不在追尋一種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解決所有的困惑與迷茫,可我們終究是找不到的。這本書也并不能給你一個圓滿的解決方式,可正如作者所說——“如今,經常收到陌生人的電子郵件,詢問生活難題,我盡可能多的回復他們,雖然并不指望以一封信,一個時刻改變他們的人生,卻忍不住幻想,或許我花費的那一點時間與筆墨,能夠溫暖孤海中航行的某一個人。” 編輯私心話:如果說真的有什么幸福的方法的話,我只愿意聽艾小羊老師說。因為她是真正幸福且活得自由的人。
艾小羊,畢業(yè)于武漢大學,專欄作家。用文字探索人的自我完善與情緒管理。
清唱創(chuàng)始人、女神飯局主編,微信圈的金句女王,一個文藝生活的經營者,一生沿著興趣做事。
開咖啡館、出書、做閱讀推廣,也努力在文藝與成功之間平衡生活。
她對文藝的定位是在世俗生活之外,創(chuàng)造一個空間,刻意與柴米油鹽的生活保持某種距離。
Part1用自己的節(jié)奏過生活
“我還是愿意把這樣的人生再過一次。一個人,應該熱愛自己短暫生命的每一天。”
日益更新的戰(zhàn)爭
你是否負擔得起自由
不要放棄自己人生的投票權
一天用來醒來,一天用來出發(fā)
認真工作的人有尊嚴
若不能承受孤獨,便不配擁有自由
自由即是自我
軟體動物沒有資格談愛情
每一年春天,住在心里的花
Part2沒有人值得你羨慕
每個時代的人,對于幸福都有約定俗成的偏執(zhí)認知,然而如果說幸福只有一個模樣,世間其實根本不存在任何幸福,每一種生活都有它的苦與樂,被束縛的人以牽掛他人以及有人牽掛為樂,不甘束縛的人則以孤獨與自由為榮。
得不到的,終成溫暖
底線決定你所擁有
姑娘,你為什么不撒嬌
姐姐那么美
生活沒有為你安排捷徑
從前的日色慢
花朵不想明日事
你為什么總對婚姻不滿意
慶幸的是,我們心中都曾經住過一個黃蓉
Part3對失敗的定義區(qū)分了世間大多數(shù)人
人通過不斷努力而擁有的東西,一旦成為負累,無論多么好,都不在使人快樂。放棄他們的過程就是重新找回自我的過程,太多的人想要找回自我,然而如果代價是讓你放棄之前幾十年努力得來的東西,他們最終還是會選擇在沒有自我的日子里混日子。
什么年齡該認輸
有時候,竭盡全力只是在浪費時光
世間沒有失敗的愛情
從未做過傻瓜的人,不足語人生
好好活著,總有希望遇見
生活與你,兩不相欠
美好人生從“飯、禱、愛”開始
前任有義務好好活著
你只是害怕與別人不一樣
美好的浪費
Part4總有人要選擇其他方向
對于選擇,我們最害怕的是選錯了,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為什么有人永遠選錯,有人永遠選對?與命運無關,甚至連運氣都不是,而是我們能否接受與當初設想不太一樣的人生,能否在人生的隨處都可撿拾到果實。
當你卑微,就能快樂
所有的如果都是苦果
多談戀愛少結婚
想要自由,但你準備好了嗎?
我眼中的完美人生
成長是一場健身運動
遇見更寬闊的自己
戒掉缺點,就戒掉你
如果一切并不如你想象那樣
Part5所謂世間,不就是你嗎?
客氣像一堵無形的墻,隔在我們中間,我放下電話,忽然傷感起來,意識到在這個偌大城市相逢相知,曾經親密無間的兩個外地女孩,也因為這個城市的大,而終于彼此無法抵達。無論地鐵是否通車,在這個城市,都不再有一個人,會在深夜打電話給我,請求我的即刻到達。
在大城市找一個人有多難
容易受騙是因為你孤獨
年飯的滋味
與母親隔著的那層稀薄空氣
照片里的我們總是忘了憂傷
慶祝我們相遇36周年
結婚十年
以微米為單位接近
白露天的柿子
夏天到了,該吃西瓜
你若夸我,便是晴天
不要放棄自己人生的投票權沒人愿意選擇一個人生活,然而假如命運將你拋到了這樣的境地,除了讓自己活得好一點,你別無選擇。
有時候,這個世界是不講理的,若你要質問為什么這樣的生活會落在你的頭上,世界會笑嘻嘻地將全部責任推給你自己,而這些責任,將壓垮你的自信。
說起葉德嫻,人們似乎只記得她老年的樣子,劉德華的干媽,桃姐……其實她年輕的時候,以唱歌出道,1983年已經在紅館開過嗓,羅大佑為她量身訂作的歌曲《赤子》曾經紅遍香港。她的大半生,走得不算順利,值得慶幸的是,命運的涼薄并沒有摧毀她心里的驕傲。
葉德嫻的母親是妾,她從小長得漂亮,能歌擅舞,卻因為特殊的身份而敏感、自卑。“小時候,跟媽媽出門逛街,看到一對特別漂亮的手套,5塊錢,我求媽媽給我買,媽媽堅決不肯,我就想,長大后要給自己買,F(xiàn)在我有很多了。”她的臉上掛著堅毅的笑容,那個因為母親堅決不肯買一雙5塊錢的漂亮手套,而內心受到傷害的小姑娘,仿佛就站在不遠處的街角,冷眼看著擁有無數(shù)雙手套的長大后的自己。
因為在家庭中得到的溫暖有限,葉德嫻謀生很早,主要是在歌廳里唱爵士,歌聲低沉有力,全無小女孩作態(tài)。18歲,她嫁給騎師鄭康業(yè)。懷第二個孩子的時候,丈夫外遇,彼時,他們的感情已過了七年之癢,人們勸她,既然已經有兩個孩子,丈夫也并未拿外面那個女人為難你,忍一時可風平浪靜,她不肯。
每個女人都是懷揣夢想走進婚姻,夢想破滅往往是婚姻給我們上的第一課,繼續(xù)生活在破碎的夢里,還是把夢直接扔掉?太多人選擇前者,因為女人不能為自己而活,我們要顧忌家人、朋友、孩子。
葉德嫻選擇了為自己而活,她忍受不了在破碎的夢里繼續(xù)扮演幸福的女主人,也沒有耐心修復與一個不尊重自己的男人之間的關系。想必男人真的不想離婚,卻又實在給不了她想要的生活,離婚大戰(zhàn)一打就是7年。
33歲,她恢復單身,養(yǎng)家糊口的壓力使她不得不接更多的通告,骨子里卻又驕傲地不肯為任何人、任何工作低頭。她拿了很多獎項,卻始終沒有大紅大紫,有人說她怪異,有人說她孤僻,一度,她遠走美國,并且交往了一個外籍男朋友,終是沒有走進婚姻。這一次感情的失敗使她真正看清了自己,她開始練習一個人,嘗試與內心深處那個孤高的女人做朋友。
一個人吃魚蛋粉,一個人看病,一個人乘地鐵,每晚8點上床睡覺,凌晨4點起床爬山。周刊小報找不到素材時,會將鏡頭對準她,落寞、孤單、凄涼,無非是他們對一個不再年輕的單身女人想出的最平庸的形容詞。除了出席晚會或頒獎禮,她的確總是打扮得很路人,白T恤,5分短褲,平底鞋,雙肩包邋遢地掛在胸前,她不打針不開刀,無論臉蛋還是身材,都呈現(xiàn)她那個年齡的人應有的狀態(tài)。除了購置各種漂亮手套以外,她在穿衣打扮上幾乎沒有開銷,一件T恤穿5年,“布料越穿越軟,最后可以直接拿來擦相機鏡頭。”
她可以花數(shù)十萬元買一個天文望遠鏡,追著獅子座流星雨跑遍半個地球,她還打飛的去世界各地看白鯨與大白鯊,卻舍不得把錢花在穿衣打扮上。即使口口聲聲說“女為自己容”的女人,其實精心裝扮起來,也免不了是為了吸引異性的目光,或者至少也要與年齡相仿的同性一決高下,她既過了情關,也過了與人攀比這一關,“每個人所適合的東西不一樣,你可以說命運如何,但我覺得我就適合現(xiàn)在這樣的生活,我都不需要子女為我養(yǎng)老送終。”
葉德嫻自己有四個姐妹,還有一子一女,如果愿意多花一點精力,即使沒有丈夫,她也可以過上在旁人眼里熱鬧而幸福的家庭生活,她卻就是那樣怕麻煩,驕傲到不愿意為了一時的熱鬧而委屈遷就他人。
所謂剛烈的性格,最簡單的詮釋就是不肯遷就。
葉德嫻個人編年史中還有一件大事是退出歌壇。她以歌出道,最后轉往影視,因為對香港唱片業(yè)失望,尤其厭煩做歌手本職之外的事情,她靠唱得好行走江湖,靠歌聲換來生活費,若唱片公司高層要她陪酒賣笑,她寧愿回到歌廳。“不過是打一份工,沒有必要那樣委屈自己。”她不委屈自己,因此失去了很多在旁人看來十分重要的機會。
人生轉眼入秋,她一個人,有片約的時候拍片,沒有片約的時候帶著內心深處那個名為“自我”的朋友,安靜地呆在某處,既不迷戀奢華又不迷戀溫暖,無欲則剛,她連說話都比別人硬氣,當然,這樣的硬氣,在習慣為爭名逐利而喪失自我的世界里,是怪異。
她甚至預料了自己的晚景,或許與桃姐一樣,默默消失于世界某處的某個養(yǎng)老院,身邊沒有親人。
人的一生,委屈像一枚枚硬幣,情誼則是一個渾圓的“撲滿”,年輕時,你積攢了多少委屈,老來就能享受多少情誼,從年輕時便不肯委屈自己的人,老來孤清亦是情理之中。
她就這樣一個人走到了年老。
兩個人的生活要磨合,一個人的生活要練習,兩者其實并無高下之分,我們習慣于認為兩個人磨得皮開肉綻勝過一個人練得閑云野鶴,因為我們都想活給別人看,在旁人眼中,作死的熱鬧也比平靜的孤單好看,因為熱鬧總有辦法訴說,而孤單常常難以表述。
“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無法按照世俗的標準去生活。”
于個體而言,世俗的標準總是充滿自以為是的優(yōu)越感,葉德嫻不是世俗標準之下幸福的女人,卻像星光,提示我們比美好與幸福更重要的是自由——每個人對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投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