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蕪口述自傳》通過“家世和童年”、“從小課堂到大課堂”、“離亂的青春”、“劫后河山”、“平靜的日子不平靜”、“關于‘胡風反革命集團’問題”、“獄里獄外”、“北京的金秋”等章節(jié),盡可能完整而又遵從口述者本人的方式記錄了舒蕪的一生,連同他所走過的時代,一同陳列。
前記
第一章 家世和童年
第二章 從小課堂到大課堂
第三章 離亂中的青春
第四章 南溫泉、白蒼山
第五章 劫后河山
第六章 在黎明前
第七章 解放了
第八章 平靜的日子不平靜
第九章 關于“胡風反革命集團”問題
第十章 獄里獄外
第十一章 深淵
第十二章 向陽湖畔
第十三章 北京的金秋
附錄 舒蕪年表 前記
第一章 家世和童年
第二章 從小課堂到大課堂
第三章 離亂中的青春
第四章 南溫泉、白蒼山
第五章 劫后河山
第六章 在黎明前
第七章 解放了
第八章 平靜的日子不平靜
第九章 關于“胡風反革命集團”問題
第十章 獄里獄外
第十一章 深淵
第十二章 向陽湖畔
第十三章 北京的金秋
附錄 舒蕪年表
后記
第一章家世與童年
我是安徽桐城人,姓方。人家一聽,總說:“桐城方!名門!逼鋵,我家從祖父以下四房人在一起,一共大約幾十間房屋,鄉(xiāng)下還有幾十畝水田,在桐城名門中要算最清寒的一家,平常日子還得節(jié)儉著過。
我的祖先原本不住在城里,是住在桐城鄉(xiāng)下魯?shù)馍!暗狻笔谴筵值囊馑,古書上常常用來給山川命名。所以,魯?shù)馍骄褪俏覀兺┏强h的一個山區(qū)地名。解放后為了簡便起見,一般就用同音字“洪”來代替,叫“魯洪山”。
據(jù)說,我的祖先在魯洪山地區(qū)以打獵為生,因而當?shù)厝擞址Q我們是“獵戶方”。這在舊社會顯然有點看不起的味道,所以只是背地叫。當了面,就稱我們“魯洪方”,也叫“小方”。
所謂“小方”,是相對于另一家同姓不同宗的“大方”而言。“大方”住在縣城,是“縣里方”,也叫“桂林方”。那才是真正的桐城望族。
“桂林方”與廣西的那個桂林并沒有什么關系,它是從成語“桂林一枝”得名的。明末清初,我們桐城出的一系列姓方的名人,都是“桂林方”。比方說一代思想學術大師方以智,又比方說桐城派古文創(chuàng)始人方苞,等等。以前老是有人把我當成方苞的后人,其實不是。為這個我曾經(jīng)專門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就叫《我非方苞之后》①,那里面作了詳細說明,這里不多解釋。
總之,我的祖先大概就是聚居在山野的一般平民百姓。說到這一點我很慚愧,多少年來始終沒有機會去魯洪山看看,只曉得我們“魯洪方”宗族的享堂一直在那地方,不像桐城那些大姓,都把祠堂建到縣城里,像“桂林方”的方氏宗祠就很堂皇。我們連“祠堂”也沒有,只有“享堂”,而且還在鄉(xiāng)下?梢娢覀兪莻小姓,過去講起來好像還有點掉面子。
在清朝乾隆以前,桐城大小知名人士,姓方的里面沒有一個是我們“魯洪方”。后來到道光年間,出了個方東樹②,算是我們“魯洪方”頭一個在全國掛號的人。他是姚鼐的學生,是“姚門四弟子”之一。要講輩分,離我還不遠,與我的曾祖父同輩,但年齡比曾祖父大得多。我的曾祖父是他的遠房弟弟,同時又是他的學生。
方東樹在當時嚴格說起來,也談不上有什么太大的名氣。他一生著了很多書。比較引人注目一點的,恐怕就是《漢學商兌》和《書林揚觶》。《漢學商兌》竭力張揚宋學,攻擊漢學,學術上并沒有多少價值,但是倒可以作為清朝漢學與宋學之爭的一份重要材料。方東樹還有一本書,叫《昭昧詹言》,可以代表桐城派的詩論。科舉時代士子都要作試帖詩③,所以這本書有實用價值,因此也就相當流行,F(xiàn)在回頭看清代的文學批評史,《昭昧詹言》還有它的一席之地。
我們“魯洪方”第二個有些名氣的人,就是我的曾祖父方宗誠。他字存之,號柏堂,師從方東樹,也可以說是姚鼐的再傳弟子。
我的曾祖父年輕時家里很窮,只是鄉(xiāng)下的一個貧寒書生。但他跟后來成為“曾門四大弟子”之一的吳汝綸關系不錯。吳是我們的同鄉(xiāng),也是寒門出身,清同治三年中的舉人,第二年又中了進士,授內(nèi)閣中書,很得曾國藩的賞識,就被曾留在他的幕府切磋學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