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學生版古典名著點讀系列:點讀《西廂記·牡丹亭》
定 價:19.8 元
叢書名:學生版點讀古典名著系列
- 作者:鄧凌原 主編
- 出版時間:2014/8/1
- ISBN:9787549557219
- 出 版 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I207.37
- 頁碼:373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32開
《點讀古典名著系列:點讀<西廂記·牡丹亭>(學生版 2014)》包括《西廂記》和《牡丹亭》兩部著作。
《西廂記》里的相國小姐崔鶯鶯在普救寺與青年書生張君瑞萍水相逢、一見鐘情,雖然禮法緊縛,嚴母阻攔,但二人卻始終心意相通,最后,張生考中狀元,夫妻團圓,有情人終成眷屬。
《牡丹亭》里的閨閣少女杜麗娘夢見了多情書生柳夢梅,并因夢成癡,由生入死。三年后,柳夢梅前往臨安赴試,路過杜麗娘墓地,與其幽魂相會,掘墳復生,私自結(jié)合。最后在皇帝的親自主持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全家團圓。
【良辰美景第一幕】張生驚艷
【良辰美景第二幕】鶯鶯酬韻
【良辰美景第三幕】張生退賊
【良辰美景第四幕】夫人賴婚
【良辰美景第五幕】張生琴挑
【良辰美景第六幕】鶯鶯賴簡
【良辰美景第七幕】夫人拷紅
【良辰美景第八幕】長亭送別
【良辰美景第九幕】鄭恒爭配
【良辰美景第十幕】張生榮歸
【良辰美景第十一幕】杜寶訓女
【良辰美景第十二幕】麗娘讀《詩》
【良辰美景第十三幕】游園驚夢
【良辰美景第十四幕】丹青自描
【良辰美景第十五幕】麗娘魂歸 【良辰美景第一幕】張生驚艷
【良辰美景第二幕】鶯鶯酬韻
【良辰美景第三幕】張生退賊
【良辰美景第四幕】夫人賴婚
【良辰美景第五幕】張生琴挑
【良辰美景第六幕】鶯鶯賴簡
【良辰美景第七幕】夫人拷紅
【良辰美景第八幕】長亭送別
【良辰美景第九幕】鄭恒爭配
【良辰美景第十幕】張生榮歸
【良辰美景第十一幕】杜寶訓女
【良辰美景第十二幕】麗娘讀《詩》
【良辰美景第十三幕】游園驚夢
【良辰美景第十四幕】丹青自描
【良辰美景第十五幕】麗娘魂歸
【良辰美景第十六幕】柳生遇難
【良辰美景第十七幕】偶拾春容
【良辰美景第十八幕】初次相逢
【良辰美景第十九幕】冥誓定情
【良辰美景第二十幕】麗娘回生
【良辰美景第二十一幕】私逃臨安
【良辰美景第二十二幕】誤聽真相
【良辰美景第二十三幕】母女重逢
【良辰美景第二十四幕】拷打柳生
【良辰美景第二十五幕】御前團圓
人物圖像|杜麗娘魂魄——大膽直接,勇于表達
如果說深閨少女杜麗娘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她的矜持、沉穩(wěn)、執(zhí)著與癡情,那么魂魄杜麗娘帶給讀者的第一印象卻是大膽直接、勇于反抗、敢于獻身。這是杜麗娘性格發(fā)展的第二個階段。此時的杜麗娘,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生與死,并敢于在閻羅王面前據(jù)理力爭。她不再是那個柔弱文靜、情竇初開的閨閣少女,她的感情變得熾熱而強烈。因此,當她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夢中情人后,便大膽表露心事并以身相許。這種與封建倫理道德背道而馳的做法,是杜麗娘反抗性格進一步發(fā)展的體現(xiàn),是“惰”對“理”的蔑視與勝利。
名著背后|人鬼幽會與宗教思想
在《牡丹亭》中,湯顯祖用浪漫的筆調(diào)描繪出一幅人鬼幽會的場景并以此高舉“至情”的旗幟,借以反抗封建倫理道德。
這種“至情”的觀點源自明代的泰州學派并受到李贄“童心說”的影響,但是從《牡丹亭》大量描繪的人鬼幽會、花神現(xiàn)身、閻羅冥判等情節(jié)中,讀者不難發(fā)現(xiàn),湯顯祖的思想中也滲透著佛道的因緣。
一開始,湯顯祖受到的是傳統(tǒng)的儒學教育,儒家的“仁”“孝”觀念,使他形成了“貴生”的主張,在湯顯祖的戲曲作品中,珍重生命、重視個人價值的觀點無處不在。但很快,道家的“無為而治”“自然之道”也為湯顯祖所接受。他肯定人的情欲,追求逍遙而任情的人生狀態(tài),因此,他為柳夢梅和杜麗娘設計了一場夢中幽會。在湯顯祖看來,夢就是人的本性,是杜麗娘內(nèi)心深處本能欲望的體現(xiàn),是自然之境而非人為之。
湯顯祖還和當時的禪宗佛學家達觀和尚有著多年的神交;他的啟蒙老師徐良傅雖然身為理學名臣,也深受佛家的影響;湯顯祖的授業(yè)恩師羅汝芳更是深通神仙吐納之法,這一切與佛有關(guān)的淵源,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湯顯祖的哲學思想。湯顯祖描繪的人鬼幽會、起死回生的場景,顯然是吸收了佛教輪回說與民間鬼神傳說的內(nèi)容。
在湯顯祖的戲曲作品中,儒、釋、道三家的思想已經(jīng)完整地融合在了一起,從而構(gòu)成了湯顯祖的“至情”理論,構(gòu)成了他“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至高境界。
名著背后|《牡丹亭》閨中怨女的知音書
《牡丹亭》問世后,立刻受到各方面的關(guān)注與重視,在讀者中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據(jù)當時的文獻記載,“《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在湯顯祖的粉絲中,有一大批青年女性讀者,她們的一生深受《牡丹亭》的影響。
如婁江女子俞二娘,在閱讀《牡丹亭》后,層層批注,字字細讀,不僅深有所感,最后自傷身世,17歲時悲憤而亡。后來,湯顯祖從朋友那里得到俞二娘的批注本,十分惋惜這個英年早逝的癡情女子,寫下了《哭婁江女子二首有序》的悼詩,其中一首寫道:“何自為情死,悲傷必有神。一時文字業(yè),天下有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