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校探索書系:班級心理健康活動課的理論與實踐》分為理論篇、實踐篇和素材篇三部分內容,分別從理論、實踐和活動三個方面,對課程中的教學設計、實施過程、活動策略、內容和方法等,進行深入淺出的闡述。理論篇主要闡述了班級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概述、理論基礎、課程設計、實施過程、教學評價五個方面內容。實踐篇中的所有課例都是在王貴林和孫悅亮等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設計,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修改形成的。素材篇包括自我意識、環(huán)境適應、溝通交往、競爭合作等主題,為活動課的設計提供鮮活的素材。
前言
理論篇
第一章 班級心理健康活動課概述
第一節(jié) 班級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概念
第二節(jié) 班級心理健康活動課的目標與價值
第三節(jié) 班級心理健康活動課的特點與原則
第二章 班級心理健康活動課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jié) 課程論基礎
第二節(jié) 團體動力學基礎
第三節(jié) 教育社會心理學基礎
第四節(jié) 發(fā)展心理學基礎
第三章 班級心理健康活動課的課程設計
第一節(jié) 班級心理健康活動課的設計理念
第二節(jié) 班級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方案設計
第四章 班級心理健康活動課的實施過程
第一節(jié) 班級心理健康活動課教學過程的基本步驟
第二節(jié) 課程實施中的教師教學行為
第五章 班級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教學評價
第一節(jié) 班級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教學評價理念
第二節(jié) 班級心理健康活動課教師教學評價能力的培養(yǎng)
實踐篇
初一年級:
主題一 適應環(huán)境
課例1 適應新環(huán)境
課例2 享受學習
課例3 新之旅,構筑家
主題二 自信與自我價值
課例l 自信我最關
課例2 天生我材必有用
主題三 情緒意志
課例l 認識情緒
課例2 我的情緒我做主
課例3 情緒宣泄ABC
主題四 學習方式
課例l 我思故我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
課例2 敲開記憶那扇窗——記憶力訓練
課例3 注意力與觀察力
課例4 學并快樂著——尋找學習好習慣與好方法
主題五 個性修養(yǎng)
課例 微笑面對——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初二年級:
主題一 青春期心理
課例1 了解青春期,認識青春期
課例2 青春期男女生交往
主題二 人際交往
課例l 我的友誼之花
課例2 人際交往的技巧
主題三 親子關系
課例1 愛在溝通與理解中傳遞
課例2 感恩的心
主題四 學習品質
課例1 笑對考場,我是考試贏家
課例2 學習的理由
主題五 行為習慣
課例 時間管理
初三年級:
主題一 自我意識
課例1 全面認識自我
課例2 價值觀大拍賣
主題二 個性人格
課例 做自強自立的人
主題三 意志品質
課例1 堅持就是勝利
課例2 規(guī)劃人生 完美未來
主題四 升學準備
課例1 快樂學習之“諸葛亮和臭皮匠”
課例2 緩解學習壓力
課例3 考前焦慮——不要理那只“蒼蠅”
素材篇
主題一 自我意識
主題二 環(huán)境適應
主題三 溝通交往
主題四 競爭合作
主題五 創(chuàng)新實踐
主題六 學習潛力
主題七 意志責任
主題八 成長感恩
參考文獻
1.朋輩團體培養(yǎng)了個體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和合作競爭能力
朋輩團體中的關系基本都是平等關系,是在自愿基礎上結合而成的。每個人都因其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而獲得其相應的地位,它使得學生形成服從共同利益的能力以及維護自己的權利、將個人利益與共同利益聯(lián)系起來的能力。如果沒有朋輩群體的交往,個體便不能培養(yǎng)起成人所必需的交際品質。通過同伴問的交往,群體成員逐步學會了溝通與合作,學會了寬容與諒解,學會了同情與幫助,學會了接受他人的指導與建議。這對他們以后在工作中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團結協(xié)作是非常重要的。
2.朋輩團體提供了個體間交流社會信息和看法的機會
與師牛問的交往相比,朋輩群體成員問的交往更直接、經常、親切,他們無話不談,彼此從對方那里獲得大量的生活知識經驗和社會信息,而這種信息獲得的渠道要比從書本上獲得更直接、隨意,留下的印象也更深刻。皮亞杰指出,只有在平等互惠的同伴關系中,個體才得以檢驗自己的思想、體驗沖突以及協(xié)商不同的社會觀點。大家通過商討各自對社會的看法,交流一些為成年人不允許討論的話題,擴大了個體的社會經驗和思考能力,更在同伴間的討論與爭論中發(fā)展自己的社會認知能力和道德判斷能力。
3.同伴關系對青少年情緒、情感的健康發(fā)展極為重要
朋輩群體間相互的理解與支持、關心與尊重,可滿足青少年交往的需要、歸屬的需要及尊重的需要,從而避免了兇這些正常需要得不到滿足而帶來的消極不良的情感,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另外,朋輩群體是一種特殊的情緒接觸形式。意識到自己是哪一個團體的成員,體驗到團隊精神和同伴問的相互幫助,不僅有助于青少年脫離成年人而自立,滿足其社會需求,獲得社會支持,增強安全感和親密感,而且會使他產生極為重要的情緒安定感。青少年能否得到同伴、同學的尊重和喜愛,對其一尊心的培養(yǎng)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高質量的同伴關系是情緒、情感健康發(fā)展的需要。
4.同伴關系還具有文化傳遞和行為發(fā)展的功能
年齡相當?shù)耐瑢W、伙伴通常擁有相同的價值觀念、相似的生活經驗和生活方式,具有年齡相近、關注問題相同等特點,這使他們形成一種特有的“同伴文化”,而這種獨特的同伴文化影響著個體的價值觀、態(tài)度、行為習慣等的形成和發(fā)展,起著“同伴導向”的作用。由于青少年群體性質的不同,傳遞的文化特質也不同。積極型群體往往承載著社會主流文化,而中間型群體所承載的主要是同輩群體亞文化,并非社會期望的主流文化,它趨向于提供反權威的支持,引導與眾不同的行為方式,甚至反社會行為,如結伴酗酒、抽煙、打架等,使群體的性質向消極型轉化,從而使其傳遞的文化與社會主流文化背道而馳,對青少年成長產生不利影響。兇此,如何引導青少年亞文化朝積極方向發(fā)展是目前備受關注的問題。
。ㄈ┌嗉壏諊鷮W生個體成長的影響
為什么在大森林中,每棵樹都能長得又高又直?那是它們相互爭奪陽光的結果。人們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森林效應”。這種效應應用在教育領域,就是要創(chuàng)造一種適合學生成長的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良性競爭的氛圍。從教育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班級氛圍有一種獨特的心理效應,這種心理效應是指班級環(huán)境能夠給人某種強烈的精神感受。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班級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學習場所,不良的環(huán)境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很大。對于學生而言,他們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所以一個充滿朝氣、積極向上、團結奮進的班集體,對學生的成長起著無法估量的作用。
從班級氛圍的性質來看,可以分為三類:積極型、消極型、對抗型。這三種類型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班主任及任課教師的個人愛好、修養(yǎng)、個性及領導作風等決定的。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班主任的領導作風。早存1937年,K.勒溫就在團體心理實驗研究中提出了專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種領導方式,這些方式被稱為領導作風或者風格,這種理論也叫權力定位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