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讀《史記》,要想明白為什么讀,怎么讀。不是去看一個個孤立的古代故事,而應當在閱讀中學習如何解讀歷史、分析人的意志與歷史進程。讀史是一件嚴肅的事,但當你打撈起散落在歷史長河中星星點點的存留,掌握史實、構建史觀,就能體驗到閱讀的終極樂趣。
無為而治:漢文帝和漢景帝的故事
《史記·孝文本紀》
《史記·孝景本紀》
《漢書·文帝紀》
《景帝紀》
漢文帝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好皇帝,在位期間他改革法律制度,廢除了連坐制度、誹謗罪、肉刑、農業(yè)稅等。漢文帝的生活也非常節(jié)儉,天災時還會節(jié)約政府開支,開倉救濟百姓。后人把漢文帝作為上古三代以來的賢君典范。漢景帝不如漢文帝寬宏大度,但能繼承漢文帝時的政策,漢朝由此走向“文景之治”的黃金時代。
【小貼士】
漢文帝(前203—前157),即劉恒,謚號孝文,廟號太宗。漢文帝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母為薄姬,漢高祖時受封代王,他即位初就下令諸侯返回封國,并將齊、淮南兩大王國分割為若干小王國。漢景帝(前188—前141),即劉啟,是漢文帝劉恒的太子,母為漢文帝竇皇后。漢景帝即位后,任用晁錯進行削藩,導致七國叛亂。平定叛亂后,漢景帝又剝奪諸侯王、列侯任免官員的權力,打破“非軍功不得為侯”的規(guī)則,任命了漢朝位非軍功集團出身的丞相。
節(jié)儉一生的賢帝
漢文帝劉恒,是漢高祖的第四子,母為薄姬,出生于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79年,劉恒正式即位,封賞了一批鏟除呂后親信有功的功臣,還分封了一批諸侯王,其中齊王劉襄的兩個弟弟劉章、劉興居因擁立有功,分別被封為城陽王、濟北王。漢文帝剛剛即位,就平定了一系列的諸侯叛亂。
劉興居是西漢個反叛的諸侯王,漢文帝平定叛亂后,把齊國一分為六,分別封給他的另外六個弟弟,極大程度削弱了齊國的勢力。
淮南王劉長是漢高祖的第七子,是漢文帝在世的兄弟。但他宮室居所遠超過諸侯王標準,車馬儀仗也都比擬天子,還擅自制定法令,勾結陳武世子陳奇準備造反,甚至派人出使閩越和匈奴。漢文帝得知后,廢除了劉長的王位,將其流放蜀郡,劉長在路途病逝。漢文帝又將淮南國一分為六,封劉長三個兒子為王,從整體上削弱了他們的勢力。
除了一系列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外,漢文帝也有不少勤政愛民的舉措。他在位期間有幾項重要的法律改革。
是廢除連坐制度。過去有人犯罪,父母妻子兄弟往往也被判決有罪,漢文帝認為這樣的法令不僅不公正,反而是加害于民的行為,于是將連坐制度直接廢除。
第二是廢除誹謗罪。過去詛咒皇帝或對朝廷不滿的人往往會被判處死罪,漢文帝認為如果隨意處死議論朝廷的民眾,會讓皇帝無法了解自己的過失,于是下令廢除誹謗罪。。
第三是廢除肉刑。有一次齊國太倉令淳于意犯罪,按照法律應該被施以殘酷的身體刑罰。淳于意的女兒淳于緹縈提出以被收為官府奴婢為條件來折抵父親的刑罰。漢文帝被淳于緹縈的行為感動,于是下令廢除肉刑。
第四是廢除農業(yè)稅。漢文帝認為農業(yè)是天下根本,不能讓農民辛苦生產還要交高額稅款,便下令廢除農業(yè)稅。此之外,漢文帝還下令減少賦稅,裁撤中央軍,馬匹交給各地驛站使用。
漢文帝在位的二十三年間,皇室的宮殿、園林、狗馬、服飾、車駕等都沒有增加。如碰到天災,漢文帝還詔令諸侯不用進貢,解除民眾開采山林湖泊禁令,減少宮中服飾、車駕和狗馬,裁減官吏,救濟百姓。漢文帝平時愛穿光滑厚實的普通衣服,即便是他寵幸的慎夫人,也不準穿拖地的衣服,不準用繡花的簾帳。漢文帝修建自己的陵寢時也都使用瓦器,堅決不用金、銀、銅、錫等貴金屬作裝飾,也不修筑高大的墳堆。
漢文帝對大臣和外邦都很寬容。袁盎勸諫言語尖銳,漢文帝能夠寬容采納。張武接受賄賂,漢文帝反而賞賜他,讓他內心羞愧。吳王劉濞稱病不朝,漢文帝賜給他長者用的木幾和手杖,并免去朝見之禮。南越王趙佗稱帝,漢文帝卻賞賜他在漢朝的兄弟,趙佗主動取消帝號,對漢文帝俯首稱臣。漢與匈奴和親,匈奴多次入侵,漢文帝也只下令防御反擊,從來不主動出擊。漢文帝用這種寬容賢德的政令減少了兵災,保障了百姓安居樂業(yè)。
文景之治下的太平盛世
漢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六月己亥,漢文帝在未央宮病逝,在位23年,享年47歲。漢文帝去世后,太子劉啟即位,即漢景帝。
漢景帝即位后,任用晁錯為御史大夫,晁錯查找諸侯王的罪過,削除他們的封地,將他們國下的郡收歸中央,這就是著名的“削藩策”。晁錯的削藩迅速導致了諸侯王的反擊。漢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卬,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和膠東王劉雄渠反叛,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起兵西進,這次叛亂史稱“七國之亂”。
七國起兵之后,漢景帝開始慌張了。為了安撫他們,只能除掉晁錯,并派與晁錯素來不合的太常袁盎通告諸侯。但吳王和楚王沒有退兵,繼續(xù)西進,包圍了梁國。梁王是漢景帝的弟梁孝王劉武,他將聯(lián)軍抗拒在梁國都城睢陽外。漢景帝同時派大將軍竇嬰、太尉周亞夫出兵,終于平定了叛亂。
七國之亂后,漢景帝借此機會剝奪了諸侯王、列侯任免官員的權力。這樣一來,諸侯王、列侯在封國只能收租而不能治民,再也無法對抗中央。王國的規(guī)模相當于郡,侯國的規(guī)模相當于縣。至此,漢帝國的大一統(tǒng)才基本完成。
漢景帝在位時的另一個重大事件是周亞夫的去世。周亞夫是漢初開國功臣周勃之子,父子倆都擔任丞相,但漢景帝卻廢除了周亞夫的丞相職位,并以謀反罪將其召至廷尉處審訊,后,周亞夫絕食去世。周亞夫去世這年,漢景帝又罷黜丞相劉舍,以衛(wèi)綰取代。劉舍是項羽族人項襄之子,項襄投降劉邦被賜姓劉,也算是功臣的后代。而衛(wèi)綰卻是個非軍功貴族出身的丞相。之后,漢景帝又封皇后兄長王信、匈奴降王唯徐盧為侯,打破了漢高祖時“非軍功不得封侯”的約定。
漢景帝除了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外,還繼續(xù)施行漢文帝時輕徭薄賦、勸課農桑的政策。他也進行了一些法律改革。不過,漢景帝為人刻薄寡恩,沒有漢文帝的寬宏大量。
漢景帝后元四年(前141)正月甲子,漢景帝去世,在位17年,享年48歲。
司馬遷認為,漢文帝以德治感化臣民,因而天下富足,禮義興盛。班固也說,周秦之弊在于法網(wǎng)嚴密,違法作亂屢禁不止。漢朝建立以來,與民休養(yǎng)生息。漢文帝勤儉節(jié)約,漢景帝遵循不變,使得西漢在建國短時間內就達到移風易俗、民風淳樸的境地,“文景之治”堪與周朝的“成康之治”媲美。
【觸摸歷史】
[成語]犬牙相制:出自《史記·孝文本紀》,說的是宋昌提出劉恒可以入主為帝,理由之一就是漢高祖分封的同姓諸侯國地界相連,像犬牙一樣交錯,可以互相牽制。
[成語]沾沾自喜:出自《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說的是竇太后想封侄子竇嬰為丞相,后因為漢景帝認為他“沾沾自喜”而作罷。比喻自以為不錯而得意的樣子。
[遺跡]霸陵: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灞橋區(qū)鳳凰嘴南江村大墓,為漢文帝陵寢,陪葬有薄太后陵、竇皇后陵等,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跡]陽陵:位于陜西省咸陽市秦都區(qū),為漢景帝劉啟陵寢,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建有漢陽陵博物館。
【原文精讀】
嘗欲作露臺(1),召匠計之,直百金(2)。上曰(3):“百金中民十家之產(4),吾奉先帝宮室,?中咧,何以臺為!”上常衣綈衣(5),所幸慎夫人(6),令衣不得曳地,幃帳不得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治霸陵(7)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史記·孝文本紀》
【注釋】
(1)嘗:曾經(jīng)。露臺:露天的平臺。(2)直:值,價值。百金:一百斤黃金。(3)上:皇帝,指漢文帝。(4)中民:普通人家,中等收入人家。(5)綈(tí):一種光滑厚實的絲織品。(6)慎夫人:邯鄲人,漢文帝寵妃。(7)霸陵:漢文帝陵,過去認為在陜西西安灞橋區(qū)鳳凰嘴,今考古發(fā)現(xiàn)在鳳凰嘴南2.1千米處的江村大墓。
【大意】
漢文帝曾經(jīng)想制作一個露臺,召來工匠計算,造價需要一百斤黃金。漢文帝說:“百斤黃金相當于十戶中等人家的產業(yè),我享受先帝的宮室,還經(jīng)常害怕辱沒于先帝,還建造露臺干什么呢?”漢文帝經(jīng)常穿著光滑厚實的粗絲衣服,對所寵幸的慎夫人,也命令她衣服不準拖地,簾帳不準繡花,來表示儉樸,為天下人作表率。修建自己的霸陵都用瓦器,不準以金、銀、銅、錫裝飾,不修高大的墳,希望能夠節(jié)省,不得煩擾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