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五卷,由長短不一的段落組成,少則一兩行,多則一兩頁,甚至偶爾長達三頁以上。書中包括500多條格言和隨筆,從不同角度討論人們在自身和世界中放置進去了什么,人們使自己和世界臣屬于的是什么。
關于道德偏見的思考,575節(jié)格言式警句,全新精裝修訂注疏版,附有譯者3萬多字代后記
★ 《朝霞》是尼采中期(這一時期,尼采表現為一個啟蒙運動意義上的懷疑者、心理學者和分析者)的代表作之一,正如副標題“關于道德偏見的思考”所預示的,尼采在本書中主要對于道德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是“對道德偏見的偏見”。
★ 全書共五卷,含575節(jié)格言式警句,論道德、宗教、藝術、哲學……
★ 附有譯者三萬多字代后記
★ 全新精裝修訂注疏版,設計精巧,可收藏,可研讀
(節(jié)選自《Pütz 版編者說明》)
“格言”(aphorismus)一詞來自希臘文動詞aphorizein,意為“劃清界限”。因此,格言的使命似乎就是:做出界定,通過標出某一現象的特異之處,而將其從其所從屬的一般存在中分離出來。然而,實際上,格言的目的不在于形式邏輯上的確定,而在于與迄今一直被認為真實的東西“劃清界限”。對于這些一直被認為真實的東西,格言將檢驗它們,將它們放到新的光線下,予以批評,必要時予以糾正。與格言不同,俗語(Sprichwrter)在其應用的文本聯系中起證明作用,被安排在講話中確定的位置,經常構成某一修辭性闡述的頂點。當俗語完全結束了某一思想進程時,格言卻正好剛開始某一思想運動!盃C過的孩子怕火”這樣的短語建立在長期經驗的基礎上,其有效性被認為已經得到證明,并且還會得到大多數人的不斷證明。以這樣的方式得到承認的一種真理很快就使自己成了多余的,變成了老生常談。與此相反,格言背離習慣,打破常規(guī),帶著對習慣和常規(guī)特有的反叛推陳出新。由于格言謀求通過語言聳動視聽,它看上去與小說或奇聞異事有某種共同性;而由于格言的風格咄咄逼人,它與戲劇性演講和反駁近似。格言完全不是現成的、可以信手拿來和容易掌握的,所以對于它的聽眾和讀者來說,格言是不輕松的,他們得經過艱苦努力才能理解。它并非易記好懂,而是要求思想者費力鉆研。
從許多方面來看,格言都是頗為主觀化的。如果說俗語的來源大多是無名氏,那么,格言則對抗已經確立的一致意見,來源于一個具體作者,并且決不否認作者獨特而任意的思想方式以及感受方式。格言的內容不是建立在某種可以客觀化的認識之上,而是建立在單個人的經驗和認識之上。格言因此不是某一共同體、某一階層、民族或文化階段的智慧的表達。同樣,它也放棄了流行的箴言和警句的那種普遍約束力。格言通過其修辭影響人,多于通過其邏輯影響人,與其說是在澄清不如說是在激發(fā),它不是提供讓人心滿意足的回答,而是通過對問題的追問始終引起新的不安。正如格言并不宣布任何可以清楚證明的真理,它也不在任何牢固和清楚界定的體系中停下來。格言的目的不是構想無所不包的廣泛聯系,而是將某一特別方面極端突出出來,從這一特別方面出發(fā),新的光線甚至能夠照亮廣大范圍的問題。
格言放棄了認識整體性的聯系,這經常被看作是一種危機的征兆。要么人們相信作者能力有限,最多只能在一些短小的形式方面有所創(chuàng)造,要么所有偏愛格言的時代都被視為深刻動蕩和急劇衰落的時代。當然,在所有時代都存在著解體和轉化。但除此之外,在格言的繁榮和特定歷史時期之間也確實可以看到某種親和性:這些時期不是將繼續(xù)發(fā)展和總結已經取得的東西作為其目標,而是更愿意與過去劃清界限,決定性地開啟新的開端。每當針對傳統(tǒng)價值和現行規(guī)范的懷疑興起,對于過去體系的攻擊往往不是表現為一個相反的新體系,而是將格言和隨筆作為投槍和匕首,用它們來攻擊和殺傷敵方的要害。就此而言,無論啟蒙思想家(利希滕貝格),早期浪漫派(弗里德里!な┤R格爾、諾瓦利斯),還是尼采,其戰(zhàn)斗目標都是差不多的。因此,尼采在《朝霞》中呼吁:“小心體系制造者!——出現了體系制造者的表演:他們想完成一個體系并使之圓潤,于是他們不得不嘗試允許他們的較弱的品質出現在他們較強品質的風格中!麄兿氚缪萃昝罒o缺的、獨特而強大的人物。”(節(jié)318)
格言作者的個性化與格言的個別化相對應。格言是如此自成一體,并不需要先有一個廣泛的脈絡聯系,然后才能有其意義,才能被理解。俗語和警句只有在一個具體的語境中才是合適的,并且依賴于這一語境,因為它們只有在這一語境聯系中才能兌現其意義,而格言則是自為自立的。格言是個別化的,而其對讀者的影響也是個別化的:格言誰都可以讀,但只有少數人能理解;格言不是大眾化的,而只屬于有識之人。格言孤懸于文本脈絡之外,并對讀者有獨特而苛嚴的要求,這與格言在內容和形式上的排外性如出一轍。為了不成為其最兇惡敵人即陳詞濫調的犧牲品,格言需要高超的藝術技巧和精深的修辭造詣。單調乏味的聲言,正如所有肯定的判斷,都是格言要避免的。與此相反,為了出人意料地打開多重復雜和隱秘的意義維度,格言采用了所有可想象的手段:對照和反轉,矛盾和悖論,令人震驚和引發(fā)感應。
盡管格言自成一體,對一個更廣大的語境漠不關心,同樣也不知廣大讀者的多數意見為何物,它卻很少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常都處于更大的集合之中。一條格言總是被與其他格言一起印刷和閱讀,但這并不妨礙這條格言的獨立自主,因為它完全也可以不與這些其他格言一起出現。另一方面,由于格言有意追求主觀性,并且只是一些吉光片羽,從一個不同的立場出發(fā)繼續(xù)下去或進行反駁,使其得到完善或著手相反的構思,乃成為其必需。彼此并列、經;ハ酄幷摰母裱阅耸且恍﹪L試,試圖通過不斷更新的思考透視性地把握認識對象。不是由于某一格言作者能力不足,也不是由于某一時代喪失了創(chuàng)造力,而是只有很難認識的問題才要求格言風格,這意味著:格言是不斷嘗試接近真理的形式,因為每當它走得過近,真理馬上就會重新躲開。雖然時至今日,對于啟示的信仰,對于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基本原則的信仰,已經不再能為“整全”提供根基,知識碎片化,并在這個過程中甚至歡呼主體性的解放,但是,同時也存在一種傾向,知識試圖克服其孤立的存在狀態(tài),尋找新的結合形式,但其結果不是任何歸納或演繹體系,而是一組探照燈,它們那既不是完全匯聚也不是完全彌散的光束在茫茫黑夜中搜尋著真理。
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德國詩人哲學家、古典語言學家、思想家。24歲就被聘請為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德語古典語文學教授,專攻古希臘文、拉丁文文獻。主要著作有《不合時宜的沉思》《扎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快樂的科學》《偶像的黃昏》《朝霞》《道德的譜系》《善惡的彼岸》《重估一切價值》等 。尼采被譽為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chuàng)者,他的著作對人文學科幾乎所有領域提出了深刻的批判,并預言工業(yè)文明帶來的現代性挑戰(zhàn),至今影響著西方世界。他的著作的風格特征是,充滿格言警句和悖論,其獨特性無與倫比。
譯者 田立年,北京大學哲學博士,浙江大學人文高研院駐訪學者和訪問學者,柏林洪堡大學、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訪問學者,譯有《哲學與真理——尼采1872-1876筆記選》《悲劇的誕生》《尼采與古典傳統(tǒng)》《尼采與古代》等多部尼采著作和尼采研究著作。
校者 劉麗霞,哲學博士,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外國哲學專業(yè),現任教于重慶理工大學,研究方向:胡塞爾現象學、尼采哲學。
KSA版編者說明
Pütz 版編者說明
前言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尼彩的朝霞(代后記)
2
學者們的偏見!獙W者們說,所有時代的人,都自以為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什么值得贊揚,什么值得譴責。這判斷很正確。但以為我們現在比任何其他時代都知道得更清楚,這就是偏見了。
5
值得感謝!——人類迄今為止的偉大成就是:我們再也不用終日生活在對野獸、蠻人、神祇和我們自己夢像的恐懼中了。
11
民眾道德和民眾醫(yī)學!粋群體的支配性道德不斷得到全體成員同心合力的證明:大多數人反復提供因和果、罪和罰之間的假定聯系的例證,證明其可靠性,強化他們的信仰:少數人對行動和結果做出新觀察,并從中得出結論和規(guī)律;極少數人提出這樣那樣的異議,因此在這里或那里削弱了有關信仰。——然而,就其活動的極端簡陋和非科學性來說,所有這些人的所作所為都是一樣的:無論提供例子、進行觀察、提出異議,還是證明、確認、表達某一規(guī)律或反駁某一規(guī)律——其內容和形式都毫無價值,正如所有民眾醫(yī)學的內容和形式之毫無價值。民眾道德和民眾醫(yī)學完全是半斤八兩,人們習慣上對它另眼相看是沒有道理的:它們同屬最危險的偽科學。
17
“善的自然”和“惡的自然”!畛,人在想象中將他們自己與自然交織起來,到處都看到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同類,看到他們那些不好的、惡劣的性情,仿佛它們就隱藏在烏云、風暴、猛獸、樹林和草叢之中:這時他們發(fā)明了“惡的自然”。然后另一個時代到來了,在這個時代,人們在想象中將自己從自然中重新孤立出來,這就是盧梭的時代:他們現在是如此互相厭煩,以至于他們無論如何都想要一個世界的角落,人無法將其痛苦折磨帶入其中的角落:他們因此發(fā)明了“善的自然”。
19
道德和愚昧化!曀状砹饲叭说慕涷,代表了他們對于有用的和有害的東西的看法——但是,對習俗的情感(道德)關心的卻不是這些經驗本身,而是習俗的古老性、神圣性和不可爭辯性。因此,這種情感妨礙新經驗的獲得和舊習俗的修改,道德成為創(chuàng)造更新更好習俗的障礙:它使人愚昧。
25
習俗與美!獞摮姓J,習俗的好處在于,一個人越是從小就發(fā)自內心地屈服于它,他的攻擊和防衛(wèi)器官——無論身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就越是退化:這意味著他變得越來越美!因為使一個人成為丑的和愈發(fā)丑的不是別的,正是這些器官的活動及與之相應的性情。因此我們看到,老猩猩比年輕猩猩丑,而年輕的雌猩猩最像人:也就是看上去最美!纱丝芍悦乐蓙恚
32
障礙!覀円驗榈赖碌脑蚴芸,別人卻告訴我們這種痛苦其實只是一個錯誤,這使我們憤怒。對我們來說,痛苦不僅僅是痛苦,它還帶來一種獨特的安慰,使我們在痛苦中看到一個任何其他世界都無法與之相比的更深刻的真理世界,因此我們寧愿忍受痛苦,通過痛苦走向這一“更深刻的真理世界”,從而覺得自己超出現實之上,也不愿沒有痛苦但也沒有這種崇高感(Gefühl des Erhabenen)。阻礙我們對于道德的新理解的正是這種驕傲及其習慣的滿足方式。用什么力量才能消除這種障礙呢?更多的驕傲?或一種新的驕傲?
34
道德情感和道德概念。——道德情感顯然是以如下方式世代相傳的:兒童觀察到大人意欲或回避某些行動,并作為天生的猴子模仿這些意欲和嫌惡;當他們長大之后,他們身上就充滿了后天的和充分發(fā)展了的情感,并把說明和證明這些情感看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然而,這種“證明”與情感的起源和強度并無任何關系,不過是人作為理性生物應該做的:作為理性生物,人必須有理由地好惡,而這些理由又必須是可接受的和可舉證的。就此而言,道德情感的歷史與道德概念的歷史是非常不同的。前者的力量主要表現在行動之前,后者的力量主要表現在行動之后,以便使行動成為可理解的。
46
對懷疑的懷疑!皩∪哪X袋來說,懷疑是多么好的枕頭!”——蒙田這話總是使帕斯卡惱恨,因為他比任何人都更強烈地渴望一個去憂解惑的枕頭。他到底怎么了?——
47
阻礙我們前進的詞!既嗣縿(chuàng)造一個詞,都相信自己做出了一項發(fā)現。這與事實相差多遠!——他們觸及到一個問題;由于假定自己已經解決這個問題,他們?yōu)閱栴}的真正解決設下了障礙。——現在,為了獲得任何一點新知識,我們都不得不在死去的詞的化石中跌跌撞撞地穿行,往往折斷了腿而不是踢碎了詞!
48
全部科學都是“認識你自己”!挥挟斎苏J識所有事物之后,他才能最終認識他自己。因為事物不過是人的邊界。
62
論宗教的起源!粋人如何能夠把他自己對事物的某種看法看作一種啟示?關于宗教的起源的問題在于:總是可以看到一個人,在他身上,啟示現象是可能的。前提條件是,這樣一個人事先已經相信啟示。然后,某一天,他突然產生出一個新的想法,他的想法,一個在想象中包括整個宇宙和所有存在的偉大想法,使他心中充滿幸福快樂,這種幸福快樂是如此強烈,以至于他不敢認為他自己是這種福樂的作者,而把這種新想法的原因,以及這種新想法的原因的原因,歸于他的神:看作神對他的啟示。如此巨大的幸福的創(chuàng)作者怎么可能應該是一個人!——純屬他的悲觀主義的懷疑。在宗教產生的過程中,還有其他一些杠桿在暗中起作用:例如,當我們把一種意見感覺為神之啟示時,我們就在自己心目中賦予這種意見以力量,去掉了它的假設的性質,避免了一切批評,甚至也避免了一切懷疑,使它變得神圣不可侵犯。確實,在這樣做時,我們不免使自己降低到工具(Organon)的地位,但是,我們的觀念,作為神的觀念,卻最終獲得了勝利——這種最終獲勝的感覺征服了我們自己被降低的感覺。還有另外一種感覺也在背后發(fā)揮作用:當人把他的作品抬高到自己之上,他無疑就撇開了自己的價值,然而在此卻產生了由父愛和父親的驕傲而帶來的歡呼,這補償了我們失去的一切,而且還有盈余。
160
虛榮、貪婪和沒頭腦!銈兊挠笥谀銈兊睦硇裕銈兊奶摌s又大于你們的欲望——從根本上來說,對你們這樣的人,推薦一大堆基督教實踐再加上一丁點叔本華理論將是非常合適的。
162
當代的嘲弄!斚,歐洲人的方式是,以嘲弄對待所有偉大的興趣,由于我們是如此忙于利用它們,以至于沒時間嚴肅對待它們。
165
哪些道德不使人無聊。 ——一個民族不厭其煩地宣揚和傳播的頭號道德律令,跟它的頭號缺點有關,因此它才不會讓這個民族感到無聊。希臘人,他們是多么經常地丟掉節(jié)制、冷靜的勇敢、正義感或甚至可理解性,然而,當他們聆聽蘇格拉底的四美德時,他們是多么津津有味——他們如此需要這些美德,然而同時又如此沒有能力獲得這些美德!
176
批評我們的前人!獮槭裁船F在我們難以忍受哪怕是不久前過去的真理?因為總是有這樣的新的一代已經在此覺得自己與這個過去格格不入,并在對過去的批評中享受權力感的處女作。在過去的時代,情況正好相反,新的一代總是希望把自己的權威建立在過去一代的基礎上,不僅接受他們的父輩的意見,而且還盡可能比過去更嚴格地保守這些意見,他們以這種方式去開始感覺。在過去的時代,批評前人代表輕佻放蕩,而在我們這個時代,年輕的理想主義者卻把批評前人當作自己的出發(fā)點。
178
每日被用掉的!@些年輕人既不缺少個性,也不缺少才能或勤奮,然而,他們卻從來沒有時間為他們自己選擇一條道路;相反,從童年時代起,他們就習慣于接受某個別人為他們指出的道路。到了長大成人,完全可以“放之荒野”時,人們卻不這么做——人們利用他們,人們使他們自己偷竊自己,訓練他們每天把自己用掉,并把這看作一種責任——現在,離了這種責任他們就無法生活;他們不希望改變這種責任。只是人們不可以不給這些可憐的役畜他們的“假日”——正如人們所稱呼的那樣,一個工作過度的世紀里的這種閑暇理想:只有這時他們才可以隨心所欲地無所事事、發(fā)呆犯傻、幼稚可笑。
181
統(tǒng)治!恍┤私y(tǒng)治是因為他們樂于統(tǒng)治;另一些人統(tǒng)治是因為他們不愿被統(tǒng)治——對于他們來說,統(tǒng)治不過是兩害之輕者。
185
乞丐!藗儜撊【喥蜇ぃ阂驗橄蛩麄兪┥嶙屓藷⿶溃幌蛩麄兪┥嵋沧屓藷⿶。
198
決定民族地位的人。——擁有豐富的、偉大的內心經驗,[173]并帶著精神之眼安居于這些經驗之上并超越于它們之上——決定一個民族的地位的文化偉人就是這樣構成的。在法國和意大利,決定民族地位的是貴族,但在德國,由于迄今貴族全屬精神貧乏者之列(也許他們很快就將不再如此),所以是教士、教師以及他們的后代決定了民族的地位。
200
忍受貧困!哔F的出身最大的好處是,它讓貧困更好忍受。
289
不宜發(fā)表反對一種德性的言論的場合!谂橙跽咧虚g說反對勇敢的話,是不合適宜的,而且引來了輕視;在聽到反對同情的話時,冷酷無情的人總會顯得生氣。
299
英雄氣概之假象。——奮勇沖向敵人也可能是怯懦之標志。
305
貪婪!斘覀冑I東西時,東西越不值錢,我們的貪心就越明顯——為什么?恰恰微小的價格差別才構成了貪心的小心眼嗎?
309
恐懼與愛。——恐懼比愛更多地促進了對于人的普遍洞見,因為恐懼要求猜出,他人是誰,他會做些什么,他想要什么:在這個問題上欺騙自己是不利和危險的。反過來,愛卻包含一種隱秘的沖動,希望將被愛的他人看得盡可能美或抬得盡可能高:在此欺騙自己是有利的和歡樂的——因此他就這樣做了。
311
所謂“靈魂”!擞X得容易并因而樂于去做和勇于去做的內心活動的總和,人們稱為他的“靈魂”;——如果察覺到內心活動于他是費力而嚴酷的,人們就會認為他沒有靈魂。
313
不再符合期望的朋友。——人的不再能滿足其愿望的朋友,人寧愿將其當作敵人。
319
好客!每土曀椎囊饬x是:麻痹陌生人身上的敵意。一旦人們在陌生人身上不再首先感受到一個敵人,好客之風也就衰落了:好客之風流行之日,就是人們普遍相信其惡毒前提之時。
350
如何最好地許諾。——做出一個許諾時,構成許諾的不是說出的言辭,而是隱藏在言辭背后的未說出的東西。事實上,言辭甚至削弱了許諾,因其釋放和消耗了許諾的一部分力量。因此,伸出你的手,閉上你的嘴——如此你就立下了最可靠的誓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