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書寫南京淪陷期間福音堂孩子們在地下黨“老狼”帶領(lǐng)下如何與日本人斗智斗勇的抗戰(zhàn)題材故事, 也是一個關(guān)于愛與勇氣的故事。1937年, 南京淪陷, 福音堂的萬德福神父被日軍殘殺, 福音堂和孤女院人去樓空, 只剩下無主的鴿子們在滿目瘡痍的大地上覓食。女教師錦瑟領(lǐng)著兩個孤兒從金陵女子文理學(xué)院逃難到福音堂, 收拾好殘破的校舍, 在菜地里播下蔬菜的種子。聰明機靈的小杏子總是帶弟弟妹妹玩“老狼老狼幾點鐘”的游戲, 每次玩這個游戲, 日本軍官就會有一個消失, 孩子們稱這個神秘狙擊手為“老狼”。又一次, “老狼老狼幾點鐘”的游戲開始了--小杏子在衣櫥里發(fā)現(xiàn)一個秘密地道, 地道里的正是“老狼”。小杏子得小心保護好“老狼”, 小杏子惶恐又興奮--
我像奶奶教我的那樣,把身子縮進了鴿子蓬松華美的羽毛,用伶俐的雙腿跳躍,用靈巧的爪子抓握,用有力的腳掌蹬地,用寬大的翅羽飛翔,用燃燒的雙目俯瞰——那是高聳的錦繡的山,那是流淌的壯闊的河,那是被戰(zhàn)火焚燒過的村莊,那是呼嘯的子彈和燃燒的炮火,那是兒女的呼吼和戰(zhàn)士的沖鋒!我知道,那是悲傷也是豪壯,那是眼淚也是歌唱!
舒輝波,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xué)兒童文學(xué)創(chuàng)作與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武漢作協(xié)簽約作家。創(chuàng)作有多部影視劇作品,并多次獲得國際大獎。2006年開始文學(xué)創(chuàng)作,作品在《上海文學(xué)》《佛山文藝》《芳草》《兒童文學(xué)》《少年文藝》等刊物上發(fā)表,現(xiàn)已經(jīng)發(fā)表中短篇小說一百多萬字,入選各種年度選本及選集六十多種,出版有中短篇小說集《剪刀石頭布》《十七歲,花要開》《小時候的愛情》,長篇小說《45度的憂傷》《45度的憂傷2:夏日離歌》《河底的秘密》《飛越天使街》《心里住著好大的孤單》《地下河》等。曾獲得過第二十五屆陳伯吹兒童文學(xué)獎,2014年首屆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xué)獎,武漢市政府首屆文藝獎,冰心兒童文學(xué)獎,第二屆《兒童文學(xué)》全國“十大青年金作家”、《兒童文學(xué)》第五屆、第八屆作家擂臺賽金獎等。
引子
第一章
小杏子
三月三十日上午七點鐘
老狼的伏擊
第二章
錦瑟
三月三十一日上午八點鐘
阿姆斯特丹的情報
第三章
周卓然
三月三十一日上午十點鐘
王先生的棋語
第四章
小杏子
三月三十一日上午十一點鐘
崗樓的坍塌
第五章
周卓然
四月一日上午八點鐘
阿姆斯特丹沒回來
第六章
小杏子
四月二日上午九點鐘
躲在橡木桶里的人
第七章
周卓然
四月二日下午五點鐘
來者不善
尾聲
第八章
小杏子
四月二日下午六點鐘
握緊那把小手槍
第九章
錦瑟
四月二日下午六點鐘
槍響了
第十章
周卓然
四月三日凌晨三點鐘
戰(zhàn)斗打響
尾聲
我寫過一本叫《剪刀·石頭·布》的書,讀過這本書的孩子總喜歡問我:后來呢?后來,布去了哪里?這也曾經(jīng)是我的問題,當(dāng)我也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總跟在忙碌的奶奶身后,問她:后來呢?后來,布去了哪兒?
在那本書里,布是一只異常勇猛的貓的名字。
我的追問,有時會像一顆釘子一樣,把忙東忙西的奶奶釘在原地好久不動,讓她的眼睛失去了焦點,那樣子,仿佛是靈魂暫時離開了她的身體,飛到了棉絮般的云端。我就去抬眼望云,那團雪白的云朵多么像奶奶捏在手中的棉花團!奶奶是不是也可以隨手拽下一朵云來,搖動紡車,借助故事的魔力,源源不斷地紡出一條條閃著銀光的云線?
那本《剪刀·石頭·布》里的故事,就是這樣聽來的。
在北風(fēng)呼嘯的冬夜,一家人圍著火塘,奶奶坐在紡車旁,右手搖著紡車,左手捏著棉花團高高地?fù)P起,連接紡車和奶奶高揚著的左手之間的是綿綿不絕的棉線——那仿佛是奶奶永遠也講不完的故事,一圈圈地纏繞上紡車轉(zhuǎn)動的車輪,充滿了魔力。只在奶奶講話的間歇,我們才能瞬間回到身在的世界,才能通過周圍的聲響覺出荒村冬夜的靜寂:年邁的木頭紡車嘎吱地轉(zhuǎn)動著,柴火盛開著躍動的花蕾畢剝地燃燒著,還有那從門縫里擠進來的冷風(fēng)吹著尖銳的口哨……于是,我們又聞見了為了使老紡車潤滑地轉(zhuǎn)動而在軸承處涂抹的香油味兒,干燥的木柴燃燒時發(fā)出的氣味,冷風(fēng)攜帶進來的冰河的氣息,以及落雪的味道——當(dāng)然,這味道只有奶奶能夠聞見。 “要落雪了!”奶奶聳著鼻子聞著風(fēng),那樣子仿佛是在等待一個噴嚏的來臨。噴嚏沒來,但是我的催促來了。
“后來呢?奶奶,你接著講啊,后來怎樣了?”
于是,故事又像充滿魔力的棉線纏繞在紡車的車輪上一樣,緊緊纏繞住我怦怦亂跳的心,牽引著我,拖拽著我,讓我來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然而,和以往的故事不一樣的是,這次故事結(jié)束后,奶奶并沒有把我送回來,或者說,沒有把我完整地送回來——我的心還留在故事里,我還牽掛著布。
后來呢?后來,布去了哪里?
還有啊,錦瑟先生呢?
奶奶的靈魂也沒有回來。她若有所思地看著遠方,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只是摸著我的頭,長嘆一聲。
奶奶終于又重新跟我講述“剪刀·石頭·布”的故事的時候,是在我七歲那年,可是,那已經(jīng)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在那個故事里,已經(jīng)沒有了剪刀,沒有了石頭,甚至連布也不知所終;但是,飛了來幾只鴿子。每當(dāng)我回想起這個幾乎是全新的故事時,耳邊總能聽到鴿子的咕咕——咕咕的聲音,那呢喃的鳴唱像是奶奶輕柔的拍打和幽微的嘆息,在不間斷地安撫我年幼卻感傷的生命。
那年,七歲的我隨同父親坐船渡過漢水,去看望祖父,是為了一件什么事兒,我已經(jīng)忘卻了。從祖父家再坐船過漢水的時候,我們剛上岸,就看見一群人圍在河邊,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兒。
父親牽著我的手?jǐn)D進了人群。來到了前面的時候,我終于看清了,隨著我的“看清”,我立即打起了寒戰(zhàn),全身抖個不停。
我的面前橫躺著一個老人,沒有穿衣服,在陽光下皮膚格外白,嘴巴半張著,嘴唇周圍是麥茬一樣黃白的胡須。雖然我已經(jīng)知道他眼睛里早就沒有了生命的光,可我還是不敢去看他的眼睛……
前一天晚上,他被人殺掉后投入了河中,剛剛被打撈起來。
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懼占據(jù)了我的心。漢江離我家還有三十里地,我不知道我是怎樣回來的,只知道,我一到家就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發(fā)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