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班門”主題書第四輯的第三種, 依舊分為“門”、“門外”、“門內”三部分, 專注于溝通建筑、規(guī)劃與生活的關系!伴T”梳理廣場歷史, 專業(yè)解讀廣場設計杰作; “門內”是內行人講解特色廣場的設計理念和實際應用, 進一步解讀廣場的生活屬性和文化內涵; “門外”剖析廣場文化內涵, 注重藝術性和生活氣息的融合。本書秉承“班門”主題書一貫的科學與人文精神, 近接“公園”“地鐵”, 下啟“街道”“辦公樓”“住宅”等主題, 貫穿古今, 融通中外, 解讀人類社會, 特別是現(xiàn)代中國的廣場建筑藝術。
陳志華
新中國杰出建筑學家、建筑教育家,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師從梁思成。清華大學建筑系建筑歷史教研組最早的教師之一,新中國進行系統(tǒng)外國建筑史研究和教學的先驅。
寧喆
資深建筑設計師,習慣以建筑師的視角觀察世界,注重于研究建筑背后的精神和文化表達。
王麗方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參事,民革中央委員。建筑創(chuàng)作多次獲得重要專業(yè)獎項。
周功釗
浙江杭州人。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設計與理論博士,中國美術學院建筑系教師,巴別空間機構聯(lián)合創(chuàng)辦人。關注于城市、建筑與園林的歷史研究及其在當下的空間轉譯與實驗建造。譯有日本建筑師隈研吾著作《我所在的地方》。2018 年策劃獨立出版品牌“巴別文叢”。
林銘述
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著名的建筑攝影家。建筑世家的熏陶、專業(yè)的音樂功底、執(zhí)著的攝影愛好,使他成為一名“凝動音樂的演奏者”。
門
意大利的城市與廣場(陳志華)
經(jīng)典城市廣場與大師(寧喆)
山水之勢,建筑之勢力:細讀清華大學大禮堂廣場(王麗方)
門內
環(huán)合與互峙:中國傳統(tǒng)“廣場”及其空間環(huán)境營造特點初探(周功釗)
洛陽隋唐西市設計筆記(黃源)
羅馬噴泉:藝術、權力與自然的交響詩(劉靜)
慕尼黑廣場進行時(王瑞文)
換喻的風景:東大門設計廣場(劉羽)
門外
凝動音樂的演奏(林銘述)
廣場蒙太奇(宋曉冬)
人間悲欣:文本中的廣場(魯竹)
安尼施·卡普爾:西方藝術形式外殼下的東方視角(范露露)
逆流而上的關于朝天門廣場的記憶(肖璐)
紙上博物館
廣場·雙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