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于強先生繼反映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長篇小說《絲路碧海情》之后,又推出了另一部反映“海上絲綢之路”的力作《泰興號》,可喜可賀可贊!
“泰興”號是古代少有的巨型豪華帆船,堪稱東方“泰坦尼克”號。它于清道光元年臘月(1822年1月)從廈門港啟航,駛往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行駛到爪哇島海域時不幸觸礁沉沒。1999年,英國人發(fā)現(xiàn)了沉船殘骸,打撈沉船中最多最有價值的文物是35萬件絕大多數(shù)為德化制作的精美青花瓷器。2000年,被打撈出的德化青花瓷器被運往德國拍賣,轟動了全世界,有力印證了德化窯不僅有被國際稱為“中國白”的白瓷,也有享譽全球的青花瓷。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于強先生據(jù)此背景撰寫了反映德化陶瓷藝術(shù)的長篇小說《泰興號》。于強先生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共著有八部長篇小說,其中四部中日文同時出版。此前,他曾因出版長篇小說《絲路碧海情》,去印尼考察鄭和下西洋的蹤跡,共三次到德化進行采訪,付出了艱辛的努力,花了不少心血,才終于完成這部2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
小說講述了何家祖?zhèn)鞯拿鞔按墒ァ焙纬谥谱鞯陌状捎^音雕塑失竊,被南洋人非法帶上“泰興”號,經(jīng)過種種曲折又被追回故里的故事。以古瓷都德化為背景,圍繞“泰興”號起航前、航行中、海難時和逃生后的歷程展開,寫得生動、曲折、精彩、感人。不但展現(xiàn)了古瓷都德化陶瓷生產(chǎn)壯觀、恢宏、蓬勃的景象,凸顯了世人對“瓷圣”何朝宗的敬仰和崇拜,而且刻畫了德化先輩們傳承和開辟“海上瓷路”的頑強和不畏艱險、前赴后繼的偉大精神。德化先輩們對陶瓷藝術(shù)的摯愛和熱誠,以及他們在災(zāi)難中涌現(xiàn)出的生死大愛,驚天地、泣鬼神,值得弘揚和謳歌。
小說的最后一章以紀實手法描寫了“泰興”號沉船的發(fā)現(xiàn)和打撈,沉船瓷器的展覽和拍賣,以及泮廬集團董事長鄭長來先生從英國購買了12萬件絕大多數(shù)為德化制作的古青花瓷器,讓沉寂海底近200年的青花瓷重回祖國懷抱,其中一部分回到了德化故里等一系列真實的故事,彰顯出德化陶瓷發(fā)展歷史的沉淀和陶瓷藝術(shù)的
輝煌。
德化是千年古縣,世界陶瓷之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德化陶瓷制作始于新石器時代,興于唐宋,盛于明清,以“白”見長,瓷雕藝術(shù)享譽天下,早在宋元時期就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被譽為“中國白的故鄉(xiāng)、瓷藝術(shù)的搖籃”,明代以何朝宗為代表人物的德化陶瓷雕塑作品被稱為“東方維納斯”,“天下共寶之”。千百年來,德化一代又一代的陶瓷匠人秉承一顆匠心,薪火相傳,綿延承續(xù)。如今,德化瓷燒制技藝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德化窯址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成為首個瓷窯類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德化白瓷”入選福建文化標識。目前,德化陶瓷從業(yè)人員10多萬人,陶瓷企業(yè)4000多家,產(chǎn)值500多億元,陶瓷品牌價值達1086億元,位居全國陶瓷產(chǎn)區(qū)第一,瓷壇藝苑百花齊放,繁榮似錦?梢哉f,不管是過去、現(xiàn)在,還是未來,德化陶瓷都是中國同世界對話和交流的文化使者。
《泰興號》小說是專門為德化打造的文學作品,不但為人們留下了“泰興”號商船的歷史記憶,而且撥開了歷史的封塵,使人們了解到德化窯瓷器不愧為中華瓷藝的瑰寶和奇葩。尤其從“泰興”號沉船中打撈出的35萬件絕大多數(shù)為德化制作的青花瓷器,更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實物見證,是德化陶瓷為中外文化交流、經(jīng)濟貿(mào)易等做出的貢獻,將為加強21世紀“一帶一路”文明對話和交流增添光彩和榮耀。
“泰興”號雖然沉沒了,但其承載的精神沒有沉淪,永載中華民族史冊,德化的千秋瓷韻也永久熠熠生輝。《泰興號》小說的出版,必定會對宣傳中國陶瓷文化,尤其宣傳德化陶瓷文化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感謝于強先生為德化傾情打造了長篇小說《泰興號》。
是為序。
德化縣陶瓷發(fā)展委員會
2023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