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nèi)容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論述海水腐蝕的電化學原理,下篇闡述新型海洋防腐石墨烯富鋅涂層與防護技術。上篇共10章。第1章介紹海洋環(huán)境電化學腐蝕的概念、分類等基本知識;第2章介紹腐蝕電化學熱力學的內(nèi)容;第3章介紹腐蝕動力學包含的主要內(nèi)容,并重點闡述活化極化;第4章介紹電化學腐蝕動力學的濃度極化;第5章介紹電化學腐蝕動力學的電阻極化和混合極化;第6章介紹金屬海洋環(huán)境發(fā)生腐蝕的金屬溶解和金屬鈍化的現(xiàn)象和機理;第7章介紹電化學冶金方面的工藝和技術;第8章介紹陰極保護的腐蝕防護手段和機制;第9章介紹陽極保護相關內(nèi)容;第10章介紹金屬高溫腐蝕的相關內(nèi)容。下篇共3章。第11章介紹富鋅涂層;第12章介紹石墨烯富鋅涂層;第13章介紹石墨烯的稀土改性,以及將其用于富鋅涂層中對海洋環(huán)境腐蝕的防護作用和防護機制。
本書可以為海洋腐蝕與防護的工程科技人員提供參考,也可以為海洋防腐蝕科學研究人員提供有益的研究思路。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材料科學、表面科學、化學化工等專業(yè)本科生的理論學習參考書,也可以作為研究生學習期間的技術參考書。
上篇 海水腐蝕的電化學原理
第1章 腐蝕形式
1.1 概述
1.2 腐蝕的分類
1.3 大氣腐蝕
1.4 電偶腐蝕
1.5 點蝕
1.6 縫隙腐蝕
1.7 應力相關的腐蝕開裂
1.8 本章小結
第2章 電化學基礎
2.1 概述
2.2 電極
2.3 電化學電池
2.4 熱力學
2.5 標準電極電位
2.6 電位-pH圖
2.7 雙電層
2.8 本章小結
第3章 電化學活化極化動力學
3.1 概述
3.2 能量分布
3.3 極化
3.4 活化極化
3.5 極化方法
3.6 腐蝕速率
3.7 阻抗譜學
3.8 電解液特性
3.9 電解液電導率
3.10 本章小結
第4章 濃差極化動力學
4.1 概述
4.2 傳質(zhì)模型
4.3 遷移摩爾通量
4.4 菲克擴散定律
4.5 擴散和遷移
4.6 可逆濃差電池
4.7 極限電流密度
4.8 恒電流極化
4.9 交流極化
4.10 本章小結
第5章 混合電極電位
5.1 概述
5.2 電極電位的混合
5.3 極化的解釋
5.4 原電池的極化
5.5 表面積的影響
5.6 本章小結
第6章 腐蝕和鈍化
6.1 概述
6.2 儀器
6.3 極化曲線
6.4 循環(huán)極化曲線
6.5 鈍化氧化膜
6.6 鈍化動力學
6.7 鈍化機理
6.8 本章小結
第7章 電化學冶金
7.1 概述
7.2 電解冶金法
7.3 電解冶金計算原理
7.4 電解精煉
7.5 電鍍技術
7.6 移動邊界擴散
7.7 對流傳質(zhì)
7.8 本章小結
第8章 陰極保護
8.1 概述
8.2 電化學原理
8.3 陰極保護標準
8.4 外加電流技術
8.5 雜散電流技術
8.6 等效電路
8.7 縫隙中的傳質(zhì)
8.8 縫隙生長率
8.9 設計公式
8.10 設計壓力容器
8.11 本章小結
第9章 陽極保護
9.1 概述
9.2 設計準則
9.3 相關數(shù)據(jù)
9.4 本章小結
第10章 高溫腐蝕
10.1 概述
10.2 氧化物的熱力學
10.3 氫化物中的點缺陷
10.4 氣體腐蝕動力學
10.5 離子電導性
10.6 瓦格納氧化理論
10.7 本章小結
下篇 新型石墨烯富鋅涂層
第11章 富鋅涂層
11.1 概述
11.2 富鋅涂層實驗部分
11.3 富鋅涂層結果和討論
11.4 本章小結
第12章 石墨烯富鋅涂層
12.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2 石墨烯概述
12.3 石墨烯的涂料應用
12.4 石墨烯富鋅環(huán)氧底涂層
12.5 本章小結
第13章 稀土改性的石墨烯富鋅涂層
13.1 石墨烯的改性
13.2 稀土材料的研究現(xiàn)狀
13.3 氧化鈰/石墨烯復合材料的研究現(xiàn)狀
13.4 實驗材料和測試方法
13.5 稀土改性石墨納米片
13.6 鈰改性石墨納米片的制備與表征
13.7 二氧化鈰表面能的模擬研究
13.8 鈰的氧化物沉積及形成機理
13.9 石墨烯稀土改性分析
13.10 稀土改性石墨納米片防腐涂料特性
13.11 稀土改性石墨納米片/富鋅涂層性能的表征
13.12 稀土改性石墨納米片/鋅基復合涂料的防腐機制
13.13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