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旨趣是尋求以味覺闡釋世界的可能性與必要性。中國哲學在存在論上以味為性,相應(yīng)于此,在方法論上以味辨物,以味論性,以味論道。味以合進入為基本特征,而區(qū)別于以距離為基本特征的看。味滲透于中國思想的各個層面,在生存論上強調(diào)以味(感)在世;思想方式上以感思、感情為特征,以象為范疇形態(tài),以立象為通達普遍性的道路,以自證為實證。味、感、象因此成為中國哲學精神失落與重建的重要尺度,也成為審視、反思視覺文化的一個出發(fā)點與參照系。
不同于之前在三聯(lián)出版的《味覺思想》所打開的歷史感,此書側(cè)重于以味覺重新闡釋中國思想,隨時點破視覺(西方哲學)與味覺(中國哲學)的差異。作為作者構(gòu)建其味覺哲學體系的一部分,值得與《味覺思想》對觀。
貢華南,哲學博士。2002.72006.3任教于上海大學。2006.4起任教于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2007.92012.3擔任哲學系副主任。2009年破格晉升教授。20132014年在牛津大學作學術(shù)訪問。現(xiàn)為華東師范大學現(xiàn)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哲學系教授,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上海市中西哲學比較研究會理事,中國哲學促進委員會委員,中華孔子學會理事,中國現(xiàn)代哲學研究會理事,復(fù)旦大學上海儒學院學術(shù)委員,清華大學儒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哲學、中西哲學比較,在《中國社會科學》《學術(shù)月刊》等雜志發(fā)表論文50余篇,主要著作有《知識與存在》(學林出版社,2004.10;2005.1)、《味與味道》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漢語思想中的忙與閑》(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lián)書店,2015)等。上海市醫(yī)學會醫(yī)史?品謺谑畬梦瘑T會委員,上海市青年人文經(jīng)典讀書工程特聘專家。
緒論 味道: 追尋中國哲學方法論1
一 從味開始
- 氣、味、物
- 味之質(zhì): 時、陰陽、形式、本質(zhì)
- 心開竅于舌中國哲學中感覺的秩序
- 中國哲學中的看: 看何以沒有產(chǎn)生哲學
二 味物與味道
- 物與體: 物之為物與成物
- 以事解物與萬物一體
- 味物與感物進入物的方式
- 道味(道何以有味)
- 味道: 有味之道的理解與把握
- 誰解其中味重味的普遍意義
三 感: 以心靈味世界
- 咸: 從味到感
- 一身皆感焉: 諸覺之感化及其影響
- 看與沉思
- 感與感思
- 感思、沉思與哲學之思
四 以味在世: 羞與感情
- 羞與味
- 移情與感情
- 感情
五 味與象味、感的范疇表達
- 象義辨析: 從大象到物象、心象
- 象與形
- 感與象: 從物象到意象、心象
- 形之上下與象之內(nèi)外
- 象與啟發(fā)
六 味: 普遍性與實證
- 相與抽象
- 象與立象
- 象與幽明之故
- 實證與他證
- 自得與自證
- 中國科學與內(nèi)證
七 味的失落與重建
- 自然之味的失落與重建
- 意味的重建及其問題以金岳霖為例
- 象、像、相之辯中西之間
- 相到象之辯儒、釋之間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修訂版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