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戰(zhàn)爭中,有著千千萬萬個浴血奮戰(zhàn)、勇敢無畏的戰(zhàn)斗英烈和英雄群體,為戰(zhàn)勝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做出了重大貢獻,譜寫了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壯麗史詩。天下艱難際,時勢造英雄,在這些英雄人物中,有這樣一位從陜北黃土高原走出來的戰(zhàn)士。他在戎馬倥傯的軍旅生活中,先后當過兒童團員、游擊隊員、赤衛(wèi)隊員、紅軍戰(zhàn)士、八路軍戰(zhàn)士、新四軍戰(zhàn)士、解放軍戰(zhàn)士;從兒童團員、赤衛(wèi)隊長、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到團長;從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從陜甘寧、晉冀魯、豫皖蘇到東三省……可謂身經百戰(zhàn)、屢立奇功,但卻又不爭功名、默默奉獻。他身經東征、西征、平型關戰(zhàn)役、奇襲威縣、漳南戰(zhàn)役、秦西圩戰(zhàn)斗、解放兩淮、義縣保衛(wèi)戰(zhàn)、四平戰(zhàn)役、三下江南、解放長春、鄂倫春剿匪等大小數百次戰(zhàn)斗。他是血戰(zhàn)平型關負傷不下火線的英雄排長,是攻克淮陰名震蘇北的先鋒虎將,是堅守義縣掩護主力的阻擊能手,是冒死上山勸降匪幫的孤膽英雄。他和他的戰(zhàn)友們的戰(zhàn)斗經歷就是一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和中國革命戰(zhàn)爭史的縮影,他的名字和戰(zhàn)績出現在許多軍史、戰(zhàn)史、回憶錄和文章報道中。他,就是本書的主人公李延培。
序一
王火
1981年,我的部長篇小說《外國八路》出版,小說的主人公叫漢斯·希伯,是一位來自萬里之外的外國記者。他訪問過、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報道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保衛(wèi)家園、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但希伯不僅僅是一位記者,還是一名戰(zhàn)士,在山東抗戰(zhàn)嚴峻、困難的階段,他穿上八路軍軍裝與抗日軍人共同作戰(zhàn),終血染沂蒙山,犧牲在戰(zhàn)場上。
我與惠毅的相識正是由于此書的搭橋。20世紀80年代,惠毅偶然間讀了此書,感覺非常興奮,隨后聯系上了我。他告訴我,這個外國八路在山東的經歷和他的外爺李延培在山東戰(zhàn)斗的經歷有很多相同相似之處。這也引起了我對他、對他外爺的興趣。從此,我倆經;ネ〞,交流相關資料,討論讀書和寫作心得,成為相識40年、年齡相差近40歲的老筆友和忘年交。
此后,我在山東、河北、山西、安徽、江蘇等地采訪,了解了很多八路軍、新四軍的戰(zhàn)斗故事,為后來出版《戰(zhàn)爭和人》等書籍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其間,我和惠毅經常進行交流,我采訪時挖掘到一個新故事會告訴他,他搜集到他外爺和戰(zhàn)友們戰(zhàn)斗的資料和照片也會及時與我分享。有一次聊天時,他說將來一定要寫一本他外爺參加革命斗爭、浴血奮戰(zhàn)故事的書。我也不斷勉勵他,以自己寫書的經驗向他建議,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有機會一定要到他外爺戰(zhàn)斗過的地方實地采訪,觸摸歷史遺跡、訪問當事人、尋找情感根源,并作為對圖文資料的有機補充,這樣寫出來的東西才是有血有肉的,故事才是充滿感情的。
惠毅寫書的意愿成了我倆幾十年涉及多的話題,每每寫信、通電話、發(fā)信息時,我都會問:書稿怎么樣了?什么時候能讓我看看?他也經常回答:快了快了,我又找到新的資料了!
直到今年12月,在我即將步入百歲壽誕之時,惠毅興奮地告訴我,寫書的任務終于完成了,并發(fā)來了《從黃土高原到白山黑水》的書稿,請我讀讀、看看,提出寶貴意見,并為這本書寫個序,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
雖然我年齡大了,眼也花了,但這本書的文字稿還是幾乎一口氣讀完了,原因是內容太豐富,故事太精彩,一讀起來就放不下了。這本書既有歷史文獻的嚴謹,也有紀實文學的生動,更有文學作品的魅力。全書通過主人公李延培的戰(zhàn)斗經歷,以小見大,展現了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從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到抗美援朝的主脈絡。既有宏大敘事,也有具體描寫;既有激烈殘酷的戰(zhàn)爭場面,也有輕松幽默的生活場景;既有較高的史料價值,也有很強的文學性;既有鐵血戰(zhàn)士的剛毅勇猛,也有戰(zhàn)友兄弟的深厚情誼……全書讀來跌宕起伏、路轉峰回,讓人不忍釋卷、難以釋懷。女兒經常不住地提醒我注意休息,我才依依不舍停止閱讀。
在此,我要鄭重向大家推薦這本好書,希望通過這本書進一步了解我軍輝煌的戰(zhàn)斗歷史,緬懷那些英勇捐軀的革命烈士,牢記革命傳統,賡續(xù)紅色血脈,樹立崇尚英雄、緬懷英烈的風尚。
為惠毅小友能在百忙工作中擠出時間完成著書表示祝賀,同時我也感到很欣慰,我們總算了卻近40年的一個共同愿望,我也將以這篇序言作為我們40年友誼的見證。
序二
褚銀
近年來,我作為專門從事我軍軍戰(zhàn)史研究的史學工作者,參與了一些陜北紅軍,尤其是紅26軍題材圖書、文獻片、影視劇作品的審讀審看工作。通過與黨史軍史專家深入探討交流,我對這支光榮的革命軍隊有了進一步認識,對挖掘這支部隊的紅色故事和英雄人物的愿望也愈發(fā)強烈。
眾所周知,西北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后期一塊保存完整的根據地,是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紅軍長征的落腳點,也是八路軍三大主力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fā)點,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準確分析敵我力量和社會形勢,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適合自己的斗爭模式,創(chuàng)建了西北紅軍和西北根據地,為中國革命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紅26軍是西北地區(qū)成立早的正式紅軍,從陜北高原走出來的這支紅軍部隊的戰(zhàn)士們,先后在陜、甘、寧、晉、冀、魯、豫、皖、蘇及東北等地區(qū)浴血奮戰(zhàn),抗擊日本侵略者,打擊國民黨反動派,為中國革命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不朽貢獻。可以說,他們的征戰(zhàn)歷程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軍隊戰(zhàn)斗歷史的一個縮影。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這支英雄部隊涌現出了無數英雄人物,其中讓我印象深的是一位名叫李延培的戰(zhàn)士。我次知道李延培這個名字是在審讀《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軍軍史》一書時,看到了關于義縣保衛(wèi)戰(zhàn)的描述作為基層指揮員的李延培帶領連隊發(fā)揚不怕犧牲、敢打敢拼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阻擊優(yōu)勢敵軍,成功掩護東北局、東總機關和主力部隊撤離。這樣的史實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認識到這場并不廣為人知的保衛(wèi)戰(zhàn)在東北革命戰(zhàn)爭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讓我對李延培的征戰(zhàn)經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后來,我在審讀一部東北剿匪戰(zhàn)斗的書稿時,再一次看到了李延培這個名字。在鄂倫春剿匪工作陷入難局時,他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置生死于度外,闖山林進深山,成功勸降莫氏兄弟族群下山投誠,帶領鄂倫春人走向了新生,這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楊子榮式的孤膽英雄嗎?
由于對李延培的關注,我和學生忙里偷閑撰寫了相關文章,分別在《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等報刊,以及《吉林日報》《揚子晚報》《徐州日報》《鐵嶺日報》《邯鄲日報》《榆林日報》《黨史文匯》等李延培戰(zhàn)斗過地區(qū)的報刊相繼發(fā)表。其中《李延培:堪比楊子榮的剿匪傳奇英雄》《平型關戰(zhàn)役中走出的英雄班長》《紅旗漫卷西風偵察班長李延培記述中的山城堡戰(zhàn)役》《春天的懷念鋼鐵營長李延培和戰(zhàn)友們在四平戰(zhàn)役中》等文章在讀者中產生了強烈反響,也成為很多黨史、軍史研究者的史實資料。其中《李延培:堪比楊子榮的剿匪傳奇英雄》一文被評為第八屆長征文藝獎。
幾年前,我在審看電視劇《千里雷聲萬里閃》時,認識了該劇的出品方西安廣播電視臺臺長惠毅,一聊之下才知道,他居然是李延培的外孫,這真是緣分!
惠毅不僅是紅軍后代,他還有一個弘揚革命傳統、講好紅色故事的強烈愿望。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在從事新聞工作的幾十年里,他攝制創(chuàng)作了許多紅色題材作品,也撰寫了不少紅色革命英雄人物和紅色故事文章。后來我聽說他正在整理多年積累的資料和照片,并利用業(yè)余時間考察走訪,準備寫一部關于他外爺李延培征戰(zhàn)經歷的紀實書稿,我非常高興,并表示會大力支持。共同的研究方向使我倆的交集不斷增多,聯系更加頻繁,關系也更加密切。我們互通資料、分享成果、交流心得,我也時時刻刻關注這本書的寫作進程,不斷地向他催稿。直到近,他告訴我《從黃土高原到白山黑水》一書的書稿完成了,讓我審核把關,我有一種一睹為快的期待感。
看到書稿后,我有了不小的震撼。這本書既具有較強的革命戰(zhàn)爭史、革命軍事史的史料價值和研究價值,也有著很強的可讀性和文學性。書中不僅展現了我軍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的光輝歷程,也記錄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和經典戰(zhàn)斗;不僅講述了優(yōu)秀軍事團隊的戰(zhàn)斗功績,也描寫了包括李延培在內的一個個革命戰(zhàn)士的生動故事。在對他的外爺的記述中,既有硝煙烽火的戰(zhàn)爭場面,也有鮮活生動的生活場景,還有個人思想進步變化的過程。我被這本文學性、史實性、可讀性較強的書牢牢吸引了,不自覺地進入情節(jié)中,感情和心情隨著書中的主人公的命運和經歷跌宕起伏、不能自已。讀著讀著,通常會忘了吃飯睡覺,欲罷不能。
歷史是好的教科書,從這本書中,我們不僅能讀到作為我軍眾多英雄戰(zhàn)士代表的李延培的英雄事跡,還可以更加系統直觀地了解我軍南征北戰(zhàn)的艱辛歷程。我鄭重地向大家推薦這本好書,希望通過此書進一步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傳統,樹立崇尚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的良好風尚,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貢獻力量!
是為序。
后記
西安冬季的場雪飄然而至,一城的潔白帶走了春的盎然、夏的繁盛和秋的韻致,但我的心卻是火熱的,充滿了興奮與躍然,因為《從黃土高原到白山黑水》的書稿終于完成了。
這本書耗費了我多年的心血,傾注了我太多的情感。我從小就聽母親講外爺的故事,長大后經常從黨史、軍史書籍和電視片中看到李延培這個名字。他所經歷的一場場戰(zhàn)斗,所度過的無數個歲月,所經歷的一幕幕熱血場景,所結交的一個個戰(zhàn)友兄弟,一直在我的夢里縈繞,在我的眼前浮現。我有了一種責任感,覺得有義務將外爺的一切記錄下來、寫出來,使那些零碎的、分散的資料和故事成為完整、系統、全面、詳細的記錄。于是我像海綿擠水一樣擠時間,像螞蟻搬家一樣堆資料,像鍵盤俠一樣不停地碼字。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零散的寫作和集中的攻堅,十多萬字的書稿終于殺青了。雖然總的字數不算多,但每個字對我來說都是沉甸甸的,它們凝聚了我的情感,承載了我的辛勞,寄托了我的夢想,我終于可以像90后00后一樣,用手比出個V字,大喊一聲耶!
在書中,我跟隨外爺的腳步,從貧瘠的陜北高原出發(fā),走向關中與秦嶺,走向山西與河北,走向山東與河南,走向安徽和江蘇,走向黑龍江與興安嶺……跟著外爺戰(zhàn)斗,跟著外爺戰(zhàn)勝困難,跟著外爺體驗人生的悲歡離合。外爺是剛猛堅強的,又是堅韌細膩的。他令我崇敬的除了不畏生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外,還有云淡風輕、不爭功名的高貴品質。在我人生遇到困難時,面對誘惑時,我都會想到外爺,都會以他的行為作為自己行動的標尺。
1974年12月5日,外爺永遠離開了我們,離開了為之奮斗的土地,但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形成了良好的家風,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培育著他的后人。尤其是我的兒子和外甥這些家中的80后和90后,他們的血液中有著紅色基因,他們的骨子里有著對革命歷史和傳統的熱愛,這也足以令外爺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感到欣慰了。
非常感謝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王火老先生對我的關注、支持與鼓勵,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他無私地提供了許多在山東、江蘇等地考察采訪來的一手資料,也得到了他很多的鼓勵和支持。非常感謝褚銀教授給予我的指導與幫助,在寫作過程中,他提供了許多關于史實與資料方面的專業(yè)建議。非常感謝外爺的老戰(zhàn)友、家人和后代,他們給了我很多的幫助,使我擁有了許多珍貴的資料和照片。非常感謝我的諸多老領導、老朋友,他們給了我很好的意見建議,使我的寫作更加順利。我尤其要感謝我的母親,是她幾十年的講述和回憶,以及多年保存的照片、自述、回憶錄,使外爺的形象在我心里豐富生動地呈現,對外爺的事跡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希望大家能關注這本書、喜歡這本書。我想,如果讀者能以外爺的戰(zhàn)斗經歷和征戰(zhàn)故事為線索和縮影,對曾經發(fā)生過的歷史事件和中國革命勝利進程有所了解,使我能為講好黨史軍史故事、賡續(xù)紅色血脈盡一點兒綿薄之力,那就是我的榮幸和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