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98年,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去世,因其長子懿文太子已先去世,其第四子朱棣已封為燕王,駐守北平,所以,朱元璋將皇位傳給長孫懿文之子、朱棣之侄朱允文,史稱建文帝。然而,強(qiáng)悍殘忍的燕王朱棣是個早想篡位的野心家,又見侄兒朱允文天生仁義軟弱,政務(wù)常由少數(shù)朝臣處理,遂立即以“清君側(cè)”為名,掀起“靖難之役”。 后,朱棣夢想成真,成為大明王朝的第三代皇帝明成祖。本書描寫了明朝建文年間,燕王朱棣興兵“靖難”、叔侄相殘的全過程。揭示了朱棣血腥篡國的殘暴*格,表現(xiàn)了方孝孺等忠臣堅(jiān)貞不屈的慘烈精神。
城邊人倚夕陽樓, 城上云凝萬古愁。 山色不知秦苑廢, 水聲空傍漢宮流。 我雖不能領(lǐng)悟古人《兩京賦》感傷傾頹的真諦,然而,眼望著衰敗的南京明朝故宮,樹木森森,芳草萋萋,卻也能很自然地想起韋莊吟嘆秦宮廢都的詩句。 像大明江山一樣,大明皇宮也是首先被大明皇帝自毀的。登臨明朝故宮午門殘樓,鳥瞰一片斷垣頹壁,后來的大清康熙皇帝曾經(jīng)扼腕長嘆。而作為一介書生,我卻仿佛感悟著另一種景象:這恰如登臨燕子磯上,眺望大江,唯見腳下的洪濤滾滾,仿佛觀看著一派大明腥風(fēng)血雨、無盡殺戮的洶涌而去的歷史波浪。 悲哉!大明從太祖謀害師主、毒殺忠良,到成祖叔侄相殘、臣民涂炭,其殘暴之情,亙古曠今,已達(dá)了! ……這就是大明血淋淋歷史的悲哀! 悲哉!大明朝方孝孺,這等大忠大義大智大勇之人才,卻未能保其一家、十族和大明兩代朝國,這乃是國之悲哀,這也是才之悲哀! 拙作《大明王朝·建文悲歌》是建文皇帝的悲歌,也是建文年代的悲歌,更是建文臣民的悲歌,還是永樂大帝的悲歌…… 的劇作家張弘曾如上指導(dǎo)過《大明王朝·建文悲歌》,而他本人恰巧又是昆劇《桃花扇》的改編者,“桃”劇宛若末明的悼詞,拙作又如初明的哀歌。二者或許纖纖然,真有某種若即若離、隱隱約約的聯(lián)系? 明寶
包明寶,男,皖南人,1945 年出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教授。**于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進(jìn)修于北京清華大學(xué)。其人學(xué)數(shù)學(xué),愛文史,在大學(xué)里研究和教授經(jīng)濟(jì)和文史類課程。后期主要從事文史研究和創(chuàng)作,出版經(jīng)濟(jì)類著作14部約300萬言,**百余篇。
章 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
一、懿文去,太祖冊儲君
二、舉國動,外藩震寰宇
三、嘆域中,馬妃共夜話
四、逐榮華,沈嬪入宮闈
五、窺大位,燕王謀篡國
六、先帝崩,建文登大寶
七、欲攀附,沈嬪
八、肅朝綱,君臣論削藩
九、剪燕羽,智取周
十、探,擒審燕家將
十一、紅顏冤,翠嬪玉香隕
十二、帝仁義,放虎歸山林
第二章 龍爭虎斗幾春秋
十三、韜晦計(jì),朱棣裝瘋病
十四、求自保,張信投燕王
十五、拉大旗,北燕起靖難
十六、殺京使,懷來多陷落
十七、揮雄兵,炳文初敗北
十八、遵帝旨,南軍不殺燕
十九、遏外藩,圍攻城
二十、無義者,智取大寧國
二十一、再得勝,燕王整軍威
二十二、圖大事,定林曾有約
二十三、畏強(qiáng)燕,景隆兵再敗
二十四、勢危急,重論殺燕王
二十五、忠勇師,東昌報大捷
二十六、朝內(nèi)空,韓郁求和談
第三章 燕王入京帝遜國
二十七、反間計(jì),孝孺謀世子
二十八、南軍烈,燕王怯久戰(zhàn)
二十九、燕又飛,兵臨江北岸
三十、求,慶城議和解
三十一、拒和談,燕破六圩港
三十二、動軍心,瓜洲楚歌亡
三十三、道衍道,臨別薦賢才
三十四、金川破,也陷落
第四章 檻外長江空自流
三十五、燕入京,建文遜家國
三十六、追窮黨,黃齊雙被執(zhí)
三十七、赴大義,孝孺投羅網(wǎng)
三十八、斥燕賊,拒寫詔書帛
三十九、成鬼雄,鐵景感天地
四十、滅余燼,群英就戮殺
四十一、嘆往昔,定林有思忖
四十二、靖大明,徐梅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