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的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學術各個領域無不深受蘇聯的影響。在美術史學的研究方面也是如此。李小汾編寫的《20世紀中國蘇式馬克思主義美術史學研究》主要探討中國蘇聯模式馬克思主義美術史學,即指一種不為時間和空間所限,已經在史學觀點、方法論、敘述模式等各個方面形成了一個較為固定的有機結構,在蘇聯時期占據主流和統(tǒng)治地位,深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俄蘇文藝學、美學影響的美術史學研究范式。全書在外在宏觀社會歷史背景和內在學術文化背景的基礎上,力求以客觀的態(tài)度,充分利用實證和比較研究的方法,較為全面的審視20世紀中國蘇式馬克思主義美術史學發(fā)生發(fā)展的歷史,揭示它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形成背景、具體表現以及不同特征,并在此基礎上從學理層面論述了其思想來源、內涵特征,*后評估其對中國美術史學發(fā)展正反兩方面的作用,指出其可能給今天的美術史研究帶來的啟示。
李小汾,女,生于1974年3月,浙江東陽人。浙江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導師。1999年3月于浙江大學獲碩士學位,2010年3月于浙江大學中國藝術研究所獲博士學位。在《美術研究》、《美術觀察》、《東南大學學報》(社科版)、《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等國家一級美術期刊以及中文核心期刊上發(fā)表論文10余篇。先后主持及參與廳局級課題9項,省部級以上課題4項。編著教材《中外藝術設計史》等。
導言
一 選題由來及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 研究背景和研究現狀
三 基本結構
章 民國時期的蘇式馬克思主義美術史學
節(jié) 發(fā)生與生成
一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中國傳播的蘇聯路徑
二 俄蘇文藝理論、文藝思潮、文藝政策的引介和影響
三 中國史學固有的經世傳統(tǒng)和傳統(tǒng)美術史學的現代轉型
四 帶有蘇聯印記的魯迅、的文藝思想
第二節(jié) 表現與類型
一 以唯物史觀為治史原則:以李樸園為例
二 社會學研究傾向:以岑家梧為例
三 直接的蘇聯影響:以胡蠻為例
第三節(jié) 小結
第二章 政治籠罩下的蘇式馬克思主義美術史學:19491966
節(jié) 一邊倒文化體制的確立
一 蘇聯模式理論資源的譯介
二 蘇聯模式史學研究體制和生產方式的形成
三 蘇聯模式思維研究隊伍的形成
第二節(jié) 社會主義初期蘇式馬克思主義美術史學
一 《美術通史》、《世界美術通史》譯介中反映出的蘇式馬克思主義美術史學特征
二 中國美術史論著作中的蘇聯模式
三 美術史學論文中的蘇聯影響
第三節(jié) 小結
第三章 蘇式馬克思主義美術史學的變異與反思:1966-2000
節(jié) 蘇式馬克思主義美術史學的變異:1966-1976
第二節(jié) 新時期對蘇式馬克思主義美術史學的反思:1976-2000
一 蘇聯模式在新時期的遺留
二 新時期對蘇聯模式的反思
三 論爭之后的選擇
第三節(jié) 小結
第四章 蘇式馬克思主義美術史學的學理分析
節(jié) 蘇式馬克思主義美術史學的思想資源
一 德國古典哲學和美學
二 馬克思唯物史觀及其藝術論
三 俄國19世紀現實主義美學
四 列寧、斯大林的文藝觀
第二節(jié) 蘇式馬克思主義美術史學的特征闡釋
一 注重美術中現實主義精神的研究和闡揚
二 提倡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指導下的社會歷史學方法
三 強調美術史研究的功利性
第三節(jié) 蘇式馬克思主義美術史學的類型分析
一 早期的學術思想型
二 后期的社會政治型
三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從學術思想型向社會政治型發(fā)展的臨界點
第五章 蘇式馬克思主義美術史學的流變與啟示
節(jié) 蘇式馬克思主義美術史學的流變軌跡
一 學理先進時期
二 政治介入時期
三 變異為政治工具時期
四 批判與反省時期
五 回到學理探討時期
六 走向學術多元時期
第二節(jié) 蘇式馬克思主義美術史學對新世紀中國美術史研究的啟示
一 學術與政治
二 思想與史料
三 外部研究與內部研究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