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張玉良先生十幾年潛心研究的結(jié)果,作者收集老子古今注譯本百余種,經(jīng)過十多次修改補充,力求作到深入探索老子原義,文字表述簡潔明白。本書按老子八十一章順序,逐章譯解,全書包括原文、注釋、意譯、解說和參考注解五部分。本書的原文以魏晉時期王弼注本為主,參考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甲乙本,1993年郭店楚墓出土竹簡的老子摘抄本,以及從戰(zhàn)國以來至20世紀研究老子的各類書籍,全方位的解讀老子五千言。經(jīng)本書作者的詳釋,并在參考注解中摘錄了眾多研究者的精辟解說,本書堪稱集老學(xué)研究之大成之作。
張玉良,男,漢族。1925年生于遼寧營口,祖籍天津大沽。1948年沈陽國立東北大學(xué)法商學(xué)院經(jīng)濟學(xué)系畢業(yè),同年參加人民解放軍,1959年轉(zhuǎn)業(yè)。轉(zhuǎn)業(yè)后進入中國科學(xué)院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部(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前身)亞非研究所,1964年轉(zhuǎn)入中共中央對外聯(lián)絡(luò)部,主要從事國際問題研究和外
緒論
一 老子是一部哲學(xué)著作
二 老子生平及其書
三 老子哲學(xué)思想概述
四 本書結(jié)構(gòu)及讀老方法的一些體會
老子譯解
章 道可道,非常道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第三章 不尚賢
第四章 道沖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長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
第十四章 夷希微
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
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
第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
第十九章 絕圣棄智
第二十章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第二十二章 曲則全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
第二十九章 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樸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第三十五章 執(zhí)大象,天下往
第三十六章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第三十九章 得一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第四十二章 道生萬物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第四十四章 名與身孰親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戶,知天下
第四十八章 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
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第五十三章 大道甚夷,而人好徑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第五十七章 以無事取天下
第五十八章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
第六十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
第六十一章 大國與小國
第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奧
第六十三章 為無為
第六十四章 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第六十七章 三寶
第六十八章 不爭之德
第六十九章 禍莫大于輕敵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第七十三章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
第七十六章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
第七十九章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
第八十一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附錄一 主要參考書目
附錄二 《老子》全文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