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生命構建:中學語文教學的實踐探索/福建省“十三五”名師叢書
定 價:58 元
- 作者:葛莉苓
- 出版時間:2021/6/1
- ISBN:9787561581971
- 出 版 社:廈門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G633.302
- 頁碼: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
- 開本:16開
10年來,莉苓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探索思考,積極嘗試,及時反思總結。不管是微型課程設計,還是一次語文學習活動設計,都精心規(guī)劃,小心實踐,并及時將自己的探索記錄下來,分析總結。歷經(jīng)幾年,這些探索及實踐經(jīng)驗總結可以匯編成冊,較好地闡明莉苓自己當前對語文教育的認識,代表了她當前的業(yè)務進展。
作為一線教師,她日復一日為課堂、為學生而奮戰(zhàn)。這種工作性質(zhì)決定了她對語文課的探索是腳踏實地的,紙上的生命和生活中鮮活的靈魂通過莉苓老師與學生一道演繹,繪聲繪色,充滿著生命活力。她通過自己多年的課堂研究,清楚地意識到,語文課的意義不僅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且要通過富有教育價值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過程,展現(xiàn)師生生命活力,并重塑更加精彩的精神生命。
讀完莉苓老師的新著,讀者應該能真切感受到她平常上課的那份用心。
葛莉苓老師的著作《語文生命構建:中學語文教學的實踐探索》即將付梓,要我作序。我陪伴她走過近10年的專業(yè)發(fā)展之路,她書中提及的文章,或者我聽她介紹過,或者早就讀過;所寫的課例,有的我就親臨現(xiàn)場聽過,并在形成書面文字過程中提過一些建議,這樣也就沒理由推辭了。
2011年,莉苓被推舉到福建省十二五中學語文學科教學帶頭人培養(yǎng)對象班,接受為期3年的業(yè)余培訓,我那時正是這個項目的首席專家,又兼做這個28人班級的教學班主任。這樣,接觸的機會自然很多,彼此之間也慢慢熟悉起來。她給我的印象,是個安心讀書的人,為人厚道,行事低調(diào)但很踏實。她讀書多,與所有中文系畢業(yè)的學生一樣,文學作品讀得多,古今中外都有,她偶爾與人談起中外的哪部作品、哪個人物,總是津津樂道,興奮時還會眉飛色舞。但在我印象中,關于怎么教中文的書她好像讀得遠沒有文學作品多。這不是個例,好像很多師范大學畢業(yè)生也都有類似問題存在。師范大學培養(yǎng)語文教師的專業(yè),不叫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yè),而叫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好像師范大學與其他綜合性大學一樣。所以,在中國,好長一段時間,就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代替了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到了中小學,全靠跟著中小學年長的老師學習,或者模仿,才逐漸學會教學。
我開始指導她時,提醒她適當多讀一些課程教學方面的著作。我們知道,2001年之前,老師們還能跟著教科書與教學參考書教學。但2001年動新一輪課程改革之后,大量的課程問題涌到一線教師面前,如校本課程開發(fā)、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課程評價等,即便是教學,也不像之前那么呆板。例如,預設可以理解,生成是否要防范?教學,為什么可以叫對話?為什么今天要倡導項目化學習?如何開展項目化學習指導?所有這些問題,在課程改革愈來愈深入的背景下,都不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畢業(yè)生能夠回答的,或能夠回答清楚的。
這10年,莉苓雖然還在讀一些文學作品,但也陸陸續(xù)續(xù)讀了一些教育教學方面的著作,尤其是以葉圣陶、王榮生、陳日亮等為代表的一些語文教育專家的著作。她的課程意識開始蘇醒、清晰,開始關注語文教育與人的全面發(fā)展、終身發(fā)展問題。她提出學用共構,成長生命的語文教學主張,提出教是手段,學才是終見到成效的地方,學才是目的。她進一步提出,如果學生僅有學是不夠的,學后通過進一步的用才可能與學共同構建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才可能將外在的知識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的資源,將內(nèi)在的資源轉(zhuǎn)化為自己行動的能力與情意,才能促進學生完整的、鮮活的生命成長。
10年來,莉苓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探索思考,積極嘗試,及時反思總結。不管是微型課程設計,還是一次語文學習活動設計,都精心規(guī)劃,小心實踐,并及時將自己的探索記錄下來,分析總結。歷經(jīng)幾年,這些探索及實踐經(jīng)驗總結可以匯編成冊,較好地闡明莉苓自己當前對語文教育的認識,代表了她當前的業(yè)務進展。
作為一線教師,她日復一日為課堂、為學生而奮戰(zhàn)。這種工作性質(zhì)決定了她對語文課的探索是腳踏實地的,紙上的生命和生活中鮮活的靈魂通過莉苓老師與學生一道演繹,繪聲繪色,充滿著生命活力。她通過自己多年的課堂研究,清楚地意識到,語文課的意義不僅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且要通過富有教育價值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過程,展現(xiàn)師生生命活力,并重塑更加精彩的精神生命。
讀完莉苓老師的新著,讀者應該能真切感受到她平常上課的那份用心。
莉苓又經(jīng)過3年福建省名師培養(yǎng)高級研修班學習,教育素養(yǎng)與理論水平也有了進一步提升,并開啟了極具價值的學用共構,成長生命的語文教學主張理論建構與實踐形態(tài)完善的新征程。后繼的任務很重、很艱難,諸如學與用為什么要共構?如何共構?在此情況下,教與學又是什么關系?這樣的努力與當前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時代精神如何溝通?成長生命是什么意思?如何讓人確信,學用共構就能達到成長生命的狀態(tài)?
這些,既是理論問題,又是實踐問題。
我們期待莉苓以及她的團隊能給我們更精彩的答案。
是為序。
葛莉苓,福建省十二五中學語文學科教學帶頭人,福建省十三五中學教學名師培養(yǎng)對象,福州第四中學高級教師,福建教育學院語文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研究員。近年來主持并參與高中語文古詩文有效教學研究多學科式課程統(tǒng)整的高中校本課程開發(fā)模式研究語文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測試研究高中古詩文的文韻教學等多項省級課題研究,在《福建教育》《福建基礎教育研究》等教育學術期刊上發(fā)表教學論文十余篇。
作為教師,主張語文教學要學用共構,成長生命,既要遵循語文人文性、工具性的特點,又應尊重語文學習的情境化、生活化與綜合性、自主性的要求,以生命滋養(yǎng)生命,以活力創(chuàng)造活力,讓學生在學習中構建自己生命的骨架和血肉,建立起自己的觀察-處理-表達的語言系統(tǒng),使語文真正從紙上躍入自己的生活和靈魂。
篇 研究與反思
學用共構,成長生命
我的語文教育觀
本立而道生
閱讀主旨與閱讀教學有效性關系之探究
貫通古今情,情動而辭發(fā)
高中古代詩歌教學之我見
基于直覺體驗的高中古詩深度教學探索
以《短歌行》教學為例
讓小說站起來
新課程標準指導下高中小說教學設計的原則
體感莊子的冷熱探求語文之德
《無端崖之辭》教學反思
花草傳情,化育生命
花草意象及美育意義探析
時代豪情與雄健生命之呈現(xiàn)
由《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想到的
由形到意的生命張力
由孤鶩意象所想到的
深度背誦進學養(yǎng),讀寫結合促成長
對語文學習中記誦作用的思考
從按要求寫作到生命個體的表達
新時期考場作文之思考
以人為本,貴在立誠
重讀《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
第二篇 教學設計的探索
讓生命滋養(yǎng)生命:教學設計新追求
案例一 《師說》教學思考及教學設計
從為文之道到生命之道
《師說》教學思考
《師說》教學設計
案例二 《雷雨》教學思考及教學設計
給生命以出路
《雷雨》教學思考
《雷雨》教學設計
案例三 《湘夫人》教學思考及教學設計
無處不在的生命主體再創(chuàng)造
《湘夫人》教學思考
《湘夫人》教學設計
案例四 《在橋邊》教學思考及教學設計
生命的尊嚴,豈可被數(shù)字羈絆
《在橋邊》教學思考
《在橋邊》教學設計
第三篇 課堂教學的探索
策略與方法:尋求課堂教學的突破口
案例一 《故都的秋》教學實錄、教學評析及教學感想
《故都的秋》教學實錄
《故都的秋》教學評析
……
第四篇課堂之外的探索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