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玩水”是中國文人的強項,一有機會一定會親臨實地暢游且吟詠一番,有條件的話還要在石壁上題詩作對。都城風景一向是文人士大夫熱衷歌詠的題材,但唐宋詩文卻較少出現(xiàn)北京西山,除了王朝控制力的原因外,更多是其風景未經(jīng)“錘煉”,在自然與人文的結(jié)合上還無法與唐宋都城周邊的山水風景相比。真正使得西山風景變得系統(tǒng)化、審美化的是金章宗完顏璟在中都西北郊建立了著名的“八大水院”。此后,西山山脈中的險峰奇崖、幽泉玄洞、松林禪寺,競相稱為文人雅士探幽、吟詠的對象。
明代是文人書寫西山的黃金時代,尤其是明成祖遷都以后,進京趕考的舉人們在翹首期盼考試結(jié)果之際會深度游覽一下西山,文官在政務(wù)之暇也會入深山探幽。由于交通的原因,明代文人游覽西山的節(jié)奏很慢,往往一個景點就能夠盤桓數(shù)日,如此方能品味其中佳妙之處,當然有時也會因為興味索然或者天氣過于寒冷而中途返回。此外,明代文人書寫西山也開始向縱深發(fā)展,一是出現(xiàn)了力圖表現(xiàn)西山全貌的組詩,一是出現(xiàn)了專門寫西山的游記散文,其中寫得最好的當數(shù)明末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
清代,由于皇家園林的大規(guī)模建設(shè)和擴展如同圈地一樣,將不少別致的風景框進了禁苑,清代帝王寫西山的詩作呈井噴狀態(tài),清代御制詩的很多作品都與西山有關(guān)。近代文人寫西山,則從單純自然物象的贊嘆開始朝城市與山林、玄想與人生等多元層面展開。
本書按歷代西山詩文熱衷表現(xiàn)的主題進行了閱讀分類,按以下七章進行敘述:春秋四時;夜宿曉起;雨雪風云;奇樹怪石,幽泉玄洞;險峰秘崖,游魚啼鳥;長堤柳橋,孤亭高臺;繁花靜月,禪意夢境。
*西山文脈叢書之一,從詩文印象,看西山文化,悟北京歷史。
*京西山景因水起,松隱六月午偏長。風靜泉聲聞遠嶼,妙手寫出西山題!
*春秋四時、風云雨雪、奇樹怪石、幽泉玄洞,西山囊盡天下奇絕風景!
*澄懷臥游,夜宿曉起、危崖探險、繁華如夢,妙筆寫出西山萬千氣象!
*高校學者通俗化寫作,內(nèi)容專業(yè)又接地氣,是一本難得的介紹西山名人的普及讀物。
北京西山與五岳等名山不一樣,它不是單獨的一座山,是群山。“西山”是個再平常不過的名字,中國有很多西山,單是見諸典籍、志書的著名“西山”就不下幾十座。似乎只要是一座城市的西面有山,多數(shù)都會被人們習慣性地稱為“西山”。一般史籍在談北京西山時多半用如下界定:“京城之西三十里為西山,古所稱隩太行之第八陘也。其山因地立名不一。今舉其表著為游人屐齒所及者則為香山、玉泉山、甕山、盧師山、平坡山、仰山、潭柘山、罕山、百花山、聚寶山、白鹿巖、翠微山、覺山。而諸山中為巖、為洞、為嶺、為峪,其立名者更不一,而總之謂西山”。這是清初人的界定,隨著后來交通日趨發(fā)達,西山的范圍還在不斷擴大。人文角度的“小西山”邊界也向地理角度的“大西山”不斷跨越。
自金章宗在中都西北郊建立了著名的“八大水院”后,無論是香山、翁山、盧師山,還是仰山、罕山、百花山,都成了文人雅士競相探幽郊游的圣地,也因此留下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傳世名篇。李彥東老師這本《詩文印象》取材很妙,著眼的是歷代文人眼中、筆下的西山絕境,無論是春秋四時、風云雪雨,還是松林云海、禪房古木,在不同時代、不同文人的筆下呈現(xiàn)的是不同的意象和意境。一方面,您能從他們的筆下看到古時西山的絕境,領(lǐng)略那些超凡雅士的精神情趣;另一方面,也能隨他們的腳步和筆記在西山中走的更深、更遠、更慢……畢竟古時車緩驢慢,不同我們今日瞬息可達,但緩慢的路途也會是原本敏感善于觀察的他們有條件發(fā)現(xiàn)更多精微妙境。更為難得的是,通過對明清文人西山游記的分析,本書還原了他們的游覽路線和路途囧事,使您能夠發(fā)現(xiàn)這些歷代名家盛名之下,更為常人的一面,他們也會興沖沖去了,半途怕冷給凍了回來;也會想要踏青賞春文藝一把,結(jié)果只見滿目黃土、料峭春寒氣的“發(fā)帖”泄憤。
有情調(diào),有趣味,漲知識!這能把三點融匯在一本書里,我覺得在當代,就很值得一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