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爛柯山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城南郊區(qū)10公里的石室鄉(xiāng)境內(nèi),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是晉代王質(zhì)遇仙對弈,觀棋爛柯神話故事的誕生地,從已知有文字記錄至今已有1600余年,其名盛傳不衰。這里山含翠黛,澗泉汩汩,石梁橫空,洞穴生風(fēng)。終日云煙縹緲,有如人間仙境,是浙江省省級旅游風(fēng)景區(qū)。這天生地造的勝景,是大自然對衢州的恩賜。而王質(zhì)遇仙這一傳奇故事經(jīng)歷代典籍的記載,遠(yuǎn)播海內(nèi)外。干百年來,多少文人墨客心儀名山而留下不朽之詩文,從而使?fàn)柯山文化積淀如此之深厚,其意蘊(yùn)如此之博大。
爛柯山又稱圍棋仙地,凡有圍棋活動之處,莫不知爛柯典故。爛柯棋譜盛名天下,“爛柯”已成為圍棋的別稱。
爛柯山被道家稱為七十二福地之一,名之為“爛柯福地”。道教將此處視為修真圣地,稱其為“青霞第八洞天”。爛柯山又為衢州佛教發(fā)祥地之一,其山南麓的寶巖寺,曾盛極一時。
爛柯山有石破天驚之奇,柯爛人醒之妙,人間滄桑,意境無限。自晉朝以來,世世代代令人神往,爛柯文化早巳融入向往者的心坎之上。
前言…………………………………………………………………………… 001
第yi章 柯山概貌…………………………………………………………… 002
第yi節(jié) 自然環(huán)境………………………………………………… 002
第二節(jié) 生物狀況………………………………………………… 003
第三節(jié) 轄區(qū)簡介………………………………………………… 004
第四節(jié) 柯山特產(chǎn)………………………………………………… 006
第五節(jié) 名山比鄰………………………………………………… 008
第二章 石室仙蹤…………………………………………………………… 013
第yi節(jié) 傳說由來………………………………………………… 013
第二節(jié) 爛柯志聞………………………………………………… 015
第三節(jié) 山名更迭………………………………………………… 021
第三章 勝景盤點(diǎn)…………………………………………………………… 023
第yi節(jié) 景點(diǎn)古跡………………………………………………… 023
第二節(jié) 名祠古墓………………………………………………… 031
第三節(jié) 碑碣石刻………………………………………………… 038
002 / 圍棋仙地—衢州爛柯山
第四章 地靈人杰…………………………………………………………… 057
第yi節(jié) 毛氏世家………………………………………………… 057
第二節(jié) 徐氏世家………………………………………………… 059
第三節(jié) 人物選記………………………………………………… 061
第五章 圍棋文化…………………………………………………………… 066
第yi節(jié) 爛柯棋譜………………………………………………… 066
第二節(jié) 圍棋高手………………………………………………… 068
第三節(jié) 圍棋賽事………………………………………………… 069
第四節(jié) 棋手搖籃………………………………………………… 075
第六章 名山文緣…………………………………………………………… 077
第yi節(jié) 道教佛教………………………………………………… 077
第二節(jié) 院校詩社………………………………………………… 080
第三節(jié) 柯山著述………………………………………………… 083
第七章 作品集萃…………………………………………………………… 090
第yi節(jié) 記………………………………………………………… 090
第二節(jié) 序………………………………………………………… 116
第三節(jié) 疏………………………………………………………… 124
第四節(jié) 賦………………………………………………………… 127
第五節(jié) 詩………………………………………………………… 136
第六節(jié) 詞………………………………………………………… 235
第七節(jié) 曲………………………………………………………… 236
目 錄 / 003
第八章 叢錄縱覽…………………………………………………………… 238
第yi節(jié) 爛柯異說………………………………………………… 238
第二節(jié) 掌故雜記………………………………………………… 241
附錄…………………………………………………………………………… 247
大事記………………………………………………………………………… 266
后記……………………………………………………………………………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