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對常州地名感興趣并對其進行深入研究,緣起于2012年承接的常州市民政局委托項目“常州老地名保護與地名管理研究”。在項目研究過程中,我們深切認識到:常州地名以特有的形式,承載了常州綿延數(shù)千載的歷史、文化,記錄了曲折離奇的城市發(fā)展軌跡,反映了常州人生活和勞作的場景,吸附了博大深邃的地方傳統(tǒng)文化精神。2013年,我們申報了常州市歷史文化名城建設軟件工程項目“常州地名歷史文化研究”。我們希望通過對常州有史以來有文字記載的全部地名進行搜集、整理,并進行全面、系統(tǒng)、深入地研究,挖掘和展示蘊含在地名中的悠久歷史和特色文化,走出一條研究常州歷史、文化和社會發(fā)展的新路。并在此基礎上編纂一部既有較高學術價值和專業(yè)水準,可為專門研究人員了解、研究常州的重要工具,又可雅俗共賞、便民實用,為常州廣大老百姓了解自身所在城市,溫習愛鄉(xiāng)感情手冊的《常州地名歷史文化大辭典》。希望這部辭典對傳承和弘揚常州悠久而輝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文化精神,對常州地方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chǎn)業(yè)、城市建設,對塑造、宣傳和展示常州歷史文化名城形象,提供新資源、拓展新渠道,產(chǎn)生現(xiàn)實的積極意義。
常州市領導高度重視對常州地名的研究和本辭典的編纂。時任市長姚曉東,市委常委徐纓,副市長方國強、張蕓蕓等就辭典編纂提出指導意見并組織相關部門給予大力支持。繼任市委書記、市長費高云親自聽匯報,作批示,給辭典編纂以重大支持。市老領導吳春生、薛鋒主動牽線,聯(lián)絡各方,廣為宣傳,動員支持,并作為顧問專家對本辭典的編纂計劃給予指導。常州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lián)、民政局、文廣新局、地方志辦公室的領導也都從不同方面對本辭典的編纂給予關心、指導和支持。
關于“要不要編地名辭典”“編一本什么樣的地名辭典”“如何編好這本地名辭典”,我們主要征詢了國內(nèi)地名研究專家、地名辭典編纂專家和著名工具書出版社的指導和幫助。2013年6月以來,我們多次邀請中國地名研究所研究員商偉凡、上海辭書出版社編審薛國屏、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王文楚、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教授馬永立、東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王華寶、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程杰、江蘇教育出版社編審錢興奇來常州進行專題研討。2014年5月,我們赴杭州拜訪了歷史地理學界泰斗、浙江大學教授陳橋驛先生。陳先生認真審閱了項目編纂計劃、凡例和部分詞條初稿,對本辭典給予了充分肯定,并欣然同意擔任本辭典的名譽顧問。事后陳先生還為本辭典題詞“城市文化之光”,撰寫了總評(代序),還就本辭典編纂給我們寫了數(shù)千字的“值得注意的問題”,提醒要仔細辨別漢語地名與古越語地名的區(qū)別,編纂隊伍要有多學科專家特別是精通外語的學者參加等。我們還邀請常州地方文史、地名專家參與地名研討、詞條收集、編纂和審稿工作。
根據(jù)本辭典的編纂目的和專家們“編纂一部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非典型性區(qū)域地名辭典”和“要編出文化來”的指導意見,我們在編纂過程中特別注意了以下幾點:(1)明確地名搜集的時間、地域和文獻資料范圍,搜集了自古至今常州(郡、府、路)核心區(qū)域(常州城區(qū)和歷代晉陵縣、武進縣、陽湖縣)范圍內(nèi)有文字記載、曾經(jīng)產(chǎn)生并使用過的幾乎所有地名,居住地類地名最小單位是自然村。共搜集各類地名22687個,對15375個不同名地名立目解釋,在相關條目下分釋了712個同名地名。這就保證了本辭典文獻資料的豐富性、文化信息的完整性和分類整理的科學性,對常州歷史文化的展示和研究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這也是以往區(qū)域性地名辭典所不具備的。(2)在每個地名詞條下除釋文外,根據(jù)實際情況設“史載”,部分摘錄相關古籍和文獻對該地名的記載。一方面可以讓讀者了解該地名在文獻資料中最早和最晚的出現(xiàn)時間,增加可信度;另一方面為讀者特別是從事地名研究和相關文史研究的專家提供查找線索和確切書證。(3)在部分詞條下設“附著”,主要記載并解釋與該地名有關的歷史事件、重要人物、文化遺產(chǎn)、文學作品、民間傳說等,旨在把積淀在地名中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挖掘、展示出來。(4)注意同名異地、異類地名的區(qū)別和分釋,注重同地異名詞條間的關聯(lián)和貫通。(5)注重保存近幾十年來已經(jīng)消失和即將消失的地名信息和資料。(6)注重吸收常州歷史文化研究和地名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最新水平。(7)注重對每個地名的考證研究。遵從科學精神,實事求是地表述研究結論。對找不到沿革證據(jù)的古地名,寧可存疑,絕不牽強附會。對有學術爭議尚無定論的地名,一般列舉多種意見,采用學界公認的解釋。(8)注重吸收、消化常州市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與地方區(qū)劃、地名管理部門和鄉(xiāng)鎮(zhèn)地名普查人員緊密合作,開展地名田野調(diào)查,核實地名沿革和存廢現(xiàn)狀。
參加本辭典編纂的主要為常州工學院語言學、文學、傳播學、歷史學、地理學、教育學、心理學、文獻情報學、檔案學、計算機科學、地方文史、外語等方面的教授、專家和常州地方地名研究、地方文化研究、名人研究、譜牒研究、姓氏研究、齊梁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上海辭書出版社編審薛國屏參與了編纂全過程并審改了大部分詞條。市老領導薛鋒、齊梁文化研究專家儲佩成審改了所有涉及齊梁文化方面的地名。編委會和編纂組大部分專家根據(jù)各自特長分工審閱了全稿。市民政局戴亞君率市轄區(qū)地名工作者審定了最新行政區(qū)劃地名。
在《常州地名歷史文化大辭典》即將付梓之際,我們向所有支持、指導本辭典編纂的領導和專家學者,向所有參加詞目搜集、整理和詞條編纂、審稿的同志,向所有提供地名信息、地名資料、地名專著、地名咨詢的常州地名工作者和熱心市民表示衷心感謝!
常州地域不大,但從古到今,地名數(shù)量眾多,沿革變化紛繁蕪雜。雖然我們對每一個地名均盡力鉤稽古今、探本窮源、厘清沿革、詳敘存廢,但由于歷史久遠,書證不足以及編纂者學識水平的有限,書中尚有不少疏漏、失誤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馬樹杉
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