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和長大的故鄉(xiāng),被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確認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刻斐燥,十年九旱,一方水土養(yǎng)不了一方人。直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那里的人們依然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衣衫襤褸,蓬頭垢面。說是草原,其實是戈壁、荒漠,十年九不遇雨水豐沛的年頭尚有點綠意,十之八九的年頭光禿禿一片。倘若某個旅行團在這常態(tài)的年頭被導游忽悠到這片草原,游客肯定會向旅游管理部門投訴:說是帶我們?nèi)ゲ菰,把我們帶到荒漠里去啦?/p>
我在省城上大學的年月,家鄉(xiāng)的壯年青年乃至少年們也浩浩蕩蕩地向省城進發(fā),各式各類的工地上,扛水泥的搬磚頭的掄大鏟的都是我的老鄉(xiāng)。
那時候,冰箱冰柜是稀罕物,市場上的鮮肉鮮菜供應也不是很充分。入冬時,人們要儲存許多土豆白菜。住平房住樓房的城里人都要依賴涼房,涼房的地下有個菜窖,可以儲存土豆白菜。冬天,涼房還是個大冰箱,可以儲存肉類,過年前,城里人采購回來的豬肉羊肉牛肉雞肉魚肉都匯集于此。
工地上打工的老鄉(xiāng)們,掙到錢拿到錢的歡歡喜喜回家過年去了;沒掙到錢或掙到錢沒拿到錢的無顏空手而歸,于是把目光瞄上了城里的涼房。沒報案和沒破案的無法統(tǒng)計,從破了案的情況看,盜涼房的絕大多數(shù)是我的老鄉(xiāng)。
盜涼房得撬開涼房的門,省城和我老家的口音有很大差別,但用來描述撬門的動詞卻驚人地一致,叫作拗。于是,撬涼房的老鄉(xiāng)被稱作拗門人,與澳門諧音。久而久之,拗門人成了所有來自那個地區(qū)人的統(tǒng)稱,連沒拗過涼房的也未能幸免。
光禿禿的故鄉(xiāng)并非一無是處?諘纭⑦|闊、人煙稀少,沒有樹,沒有電線桿,沒有鐵路、公路,宇宙飛船的返回艙要找個著陸點,這里再理想不過啦!事實上,我們國家?guī)状屋d人航天返回艙的著陸點,離我出生的村莊都不過幾十公里。
不過,神舟飛船返回艙的屢次著陸,似乎并沒有給我的家鄉(xiāng)帶來多少榮耀。倒是關(guān)于拗門的故事因為有了新的素材而推陳出新花樣百出。故事里,返回艙被描述為從天上掉下來的鐵涼房,著陸點的選擇被描述為是出于返回艙開啟的考慮:萬一返回艙這個鐵涼房門打不開,那里可到處都是拗門的高手。
被諷刺,被挖苦,被奚落,歸根到底因為一個字窮。
我的故鄉(xiāng)窮到啥程度介紹下那里的一種農(nóng)活,你就知道了拔麥子!
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是:人會制造并使用工具。收割麥子用收割機,用鐮刀,收割機昂貴買不起,難道窮得連把鐮刀也買不起嗎
非也!不是人不會使用工具,而是那里的麥子根扎得太淺,根本經(jīng)不住用鐮刀割。即使用鐮刀割,其結(jié)果也是連根拔起。于是,人類農(nóng)耕文化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在我的故鄉(xiāng)誕生了。每到秋天,貧瘠的土地上種下的麥子,都是我的鄉(xiāng)親一撮撮一把把用手拔起來,結(jié)成一束束一捆捆收獲回打場的場院里。盡管每畝地充其量只有百八十斤的收成,但每年的拔麥子還是那么神圣,那么莊嚴,那么鄭重其事,那么一絲不茍。
每畝百八十斤拔起來的收成,還是指老天爺賞臉雨水豐沛的年份。倘若天旱,就得歉收減產(chǎn)。有的年份,甚至連種子也收不回來。
如此這般,窮到什么程度就可想而知啦!簞食瓢飲,繩床瓦灶,甕牖繩樞,空巷陋室,兀兀窮年。
即使如此,那片土地上的一代代父母還是義無反顧地繁衍著一代代子女,省吃儉用,含辛茹苦,生生不息。
我的父親死于腦血管疾病,從發(fā)病到去世總計不足四十八小時。在我能夠找到的最好的醫(yī)院里,我能找到的最好的醫(yī)生告訴我,父親的病一旦發(fā)作便無可挽回的原因是:大半輩子的過度操勞加大半輩子的營養(yǎng)不良。
耄耋之年的母親豐衣足食含飴弄孫,可依然瘦骨嶙峋,體重只有八十斤。每每照顧母親起居時,看著她老人家清晰可見的肋骨和青筋暴突的手臂,我都會想到我出生的年份1963年,那是全中國人連挨三年餓之后的一個年份。母親是餓著肚子懷了我,生我坐月子的待遇是野菜團和樹葉粥。我從母親體內(nèi)吸吮出來的,一定不是乳汁,一定是血,是肉,是骨髓!
即使如此,父母依然深深眷戀著被他們汗水浸過、淚水泡過的那片土地。
蒼天可鑒,那是一片慈祥的土地。她春播勤勞善良,夏耘樸實無華,秋收兒孫滿堂,冬藏闔家團圓。
毋庸諱言,那也是一片詭譎的土地。它東潛爾虞我詐,西伏勾心斗角,南隱過河拆橋,北匿落井下石。
我是這片土地干癟的麥穗喂大的兒子!我是這片土地苦澀的井水養(yǎng)大的狗娃!
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
不屈于拗門故事的諷刺挖苦奚落,我把故事進行了新的演繹。故事的名字叫OK、OK:
神舟飛船返回艙從天而降,第一個發(fā)現(xiàn)的人是我媽,趕緊召喚我大:老頭子,老頭子,天上掉下個鐵涼房。聽到?jīng)龇,老爺子本能地條件反射,操起現(xiàn)成的拗門工具便沖了出去。天上掉下的涼房,說不定里面有嫦娥,家窮兒子多娶媳婦困難,拗出個嫦娥來當兒媳婦豈不美哉。然而,沖到鐵涼房近前的老爺子卻發(fā)現(xiàn)了新情況另一側(cè)跑來個外國記者。拗還是不拗,老爺子犯起了嘀咕,別弄出什么國際影響。就在老爺子猶豫不決之際,轉(zhuǎn)機出現(xiàn)了,外國記者沖著老爺子大喊:OK、OK。老爺子一句外語也聽不懂,唯獨這句聽懂了,OK、OK不就是拗開、拗開嗎連外國人都喊著讓拗開,肯定沒有什么后顧之憂。于是,三下五除二,返回艙開啟了。
集拗門之猛料于大成的這個故事出自我這個拗門人之口,除了自我解嘲的成分,還有幾分為拗門人平反昭雪恢復名譽的企圖。說穿了,是一個兒子、一個狗娃想為家鄉(xiāng)正名。
一個故事,不足以掀起一朵浪花或一片漣漪。為一個地方正名,要有一定的條件。
家鄉(xiāng)流傳著一個孝子的佳話:父親去世了,中國人講究人死了要穿新衣服下葬的,家徒四壁的兒子沒錢買新衣服,用自己身上略新的棉襖換下了父親的破棉襖。
我家養(yǎng)過一條狗,那年冬天殺豬,傍晚家里人往庫房里放過豬肉后沒留意把跟進庫房的狗鎖在了屋里。半夜,看完戲回來,聽到庫房里狗叫,開門查看,滿屋大塊小塊的肉,一動也沒動過狗餓著肚子一口也沒吃。
像家鄉(xiāng)許許多多的兒子一樣,我有幸趕上了改革開放,趕上了恢復高考,掌握了用自己的筆記錄家鄉(xiāng)的本領(lǐng)。像那個有略新棉襖的
孝子。
像家鄉(xiāng)許許多多的狗娃一樣,雖然人微言輕,雖然踉踉蹌蹌,但仍然愿意胼手胝足報答養(yǎng)育自己的土地!像我家那條忠義的狗。
一部《老榆樹》,就是一個兒子捧給母親的一顆熾熱的心,就是狗娃餓著肚子留給主人的肉!
小說是虛構(gòu)的,生活是真實的。虛構(gòu)的小說記錄的是真實的生活。
《老榆樹》是虛構(gòu)的,《老榆樹》浸透著的那片土地上的汗水、淚水、血水是真實的。
鐫刻歷史的轍印,是為了留下前車之鑒,是力圖規(guī)避好了傷疤忘了痛,是希冀后人不再走前人走過的彎路。
拗門的故事講到現(xiàn)在,省城的涼房幾乎絕跡了。一年四季充足供應的鮮肉鮮菜讓人們再也不用在入冬時囤積大量的土豆白菜,冰箱冰柜的普及也讓涼房作為大冰箱的功能消失殆盡。
目標消失了,行動隨即取消。涼房消失了,拗門人也失去了用武之地。
更為重要的是,當年那些扛水泥搬磚頭掄大鏟的我的鄉(xiāng)親們紛紛在城里住上了自己的樓房開上了自己的小汽車。家鄉(xiāng)的生態(tài)經(jīng)過休養(yǎng)生息也日漸好轉(zhuǎn),留在家鄉(xiāng)的鄉(xiāng)親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了起來。拗門人拗涼房的歷史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
OK、OK的故事還會講下去,后面的故事會更生動。故事里,那片土地將不再貧窮,不再專斷,不再愚昧,不再動蕩;故事里,兒子們將不再遭受奴役,不再遭受不公,不再遭受偏倚,不再遭受專制;故事里,狗娃們將不再背叛,不再褻瀆,不再棄義,不再欺詐;故事里,窮則思變,窮且益堅,窮日落月,窮薪火傳。
OK,我的家鄉(xiāng)!
OK,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