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史三十講》立足于文獻基礎與出土材料,是近數(shù)十年學界重新改寫中國哲學史的極重要新作。其觀點深刻而新穎,綱領清晰,論證翔實,文字流暢。補充了孔孟間百年闕佚的儒家早期性論、老莊心靈哲學一系外的黃老道家思想;擺脫儒家本位,對墨家、法家思想意義,予以重新評價;以全新角度探索、揭橥漢代與清代思想價值;綜論民國以來的現(xiàn)代新儒學!吨袊軐W史三十講》作為臺灣地區(qū)廣受贊譽、影響極大的中國哲學史新著,因其重要學術價值,于2009年被臺北“國立編譯館”評選為英譯出版重要著作,英文全譯本(ThirtyChaptersontheHistoryofChi-nesePhilosophy)即將問世。
張麗珠教授所著《中國哲學史三十講》的最大特點,在于從文獻出發(fā),充分掌握原典而賦予哲學解釋。書中對各家哲學從時代背景、問題意識到學術理論及方法論,都有深入剖析。同時對重要的學術源流脈絡也有著清晰梳理,如對儒家仁、禮二脈不同流向的論述,對道家在老底心靈哲學外的黃老用世哲學之關注等。宋明之后,一般哲學史多以考據(jù)、訓詁論及清代,本書揭橥清代新義理學的重要學術面貌,并以之銜接現(xiàn)代化精神,其論點在哲學史上具有重大突破性。 ——陳鼓應 張麗珠教授此書言簡意賅、脈絡分明,兼攝近年研究成果,而自成一家之言,最便初學問津;持論中正,亦可備專家之采摭。 ——龔鵬程
張麗珠,臺灣彰化師范大學國文系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特聘教授,講授清代思想、中國哲學史、詞學課程。除《中國哲學史三十講》外,尚有“清代新義理學三書”(《清代義理學新貌》《清代新義理學——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交會》《清代的義理學轉(zhuǎn)型》),以及《袖珍詞學》《袖珍詞選》《全祖望之史學》《乾嘉時期的義理學趨向研究》等專著,達數(shù)百萬言,深具學術聲譽。最新力作《清代學術思想史》即將完成,其學術觀點新穎、客觀,對于學界長期未能正確認識清代思想的現(xiàn)狀,具有極大修正性,也是目前最詳備的清代學術思想專著。
第一講 緒論:中國哲學的特質(zhì)
第二講 孔子與儒教——用禮樂教化成就人文價值
第三講 孔孟之間的儒家早期性論
第四講 孟子挺立德性主體的心性論
第五講 荀子挺立知性主體的自然人性與師法強調(diào)
第六講 老子清靜無為的道家思想
第七講 莊子“與道冥一”的逍遙精神
第八講 《黃帝四經(jīng)》與《管子》四篇的黃老道家思想
第九講 重實利的前期墨家哲學
第十講 墨辯及后期墨家哲學
第十一講 析名辨實的名家邏輯
第十二講 強調(diào)“法、勢、術”治術運用的法家思想
第十三講 董仲舒“天人相應”說的漢代天人同構義理模式
第十四講 王充力破天人之學的“疾虛妄”思想
第十五講 從“名理之學”到“言意之辨”——魏晉玄學的方法論建立
第十六講 “名士”風流的魏晉玄學(一)——正始玄學
第十七講 “名士”風流的魏晉玄學(二)——竹林玄學
第十八講 “名士”風流的魏晉玄學(三)——元康玄學
第十九講 隋唐鼎盛的佛教哲學
第二十講 總說宋明理學
第二十一講 初期的理學家:周敦頤、邵雍、張載
第二十二講 蔚為主流的二程洛學
第二十三講 朱熹集大成的理學思想
第二十四講 再創(chuàng)理學高峰的王守仁心學體系
第二十五講 “明清氣學”的思想新動向
第二十六講 清代新義理學的開展
第二十七講 戴震領軍的乾嘉新義理學(一)
第二十八講 戴震領軍的乾嘉新義理學(二)
第二十九講 從“變器”到“變道”的近現(xiàn)代化啟蒙思潮
第三十講 民國以來的現(xiàn)代新儒學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