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死”與“活”的辯證藝術/教育思想與實踐系列》內容分為四章,其中,前兩章從理論的角度對語文教學“死”與“活”的藝術進行了系統(tǒng)、深入的闡述,同時結合具體的試題、課例、故事等進行分析,深入淺出,引人深思;第三章從辯證的角度具體地闡述了如何將“死”與“活”的藝術結合起來并落實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其中提出的具體實施策略對當下的語文教學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可操作性較高。第四章從實踐的角度生動地呈現(xiàn)了一些名師名家成功運用“死”與“活”藝術的教學案例,有實錄,有點評,有分析,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語文在中小學是重頭課程,但歷來對語文教學的爭論最多,可說是意見紛紜。語文課的性質是工具性還是文化性?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應該多一點還是少一點?語文教學是以閱讀為中心還是以作文為中心?是以傳授語文知識為主還是以發(fā)展能力為主?等等。其實,充分理解語文的性質和語文教學的任務以后,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語文是語言的書面形式。關于語文教學的任務,2011年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寫道:“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2017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也寫道:“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積累言語經驗,把握祖國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加深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與熱愛,培養(yǎng)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發(fā)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積累豐厚的文化底蘊,理解文化多樣性!边@讓我想起2006年我曾經寫過的三句話,它們也符合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這三句話是:
語文是工具,有了它,才能思維,才能表達,才能交流。
語文是基礎,有了它,才能學習,才能生活,才能工作。
語文是文化,有了它,才有精神,才有智慧,才有品格。
因此,以上關于語文教學的爭論,其實都是辯證的統(tǒng)一。語言是交流的工具,當然首先要掌握它,只有會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才能學習好其他課程,才能與人更好地交流。而交流的內容就是文化,無論是交流生產知識還是生活經驗,都是一種文化交流。因此,語文是文化的載體,語文里裝著思想、裝著文化。一個民族的語文是這個民族世代創(chuàng)造的文明的結晶,它反映著民族生活、民族精神。語文課本里的內容大多是我國經典著作里的名家名篇,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交流離不開文化,語文教育當然更離不開文化。所以,語文課的工具性和文化性是辯證統(tǒng)一的。
語文是思維的工具,因此語文課要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語文教學不能只是教師講解課文,更應該讓學生閱讀、體會,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分析思維能力。
語文課本中所選的名篇名作是很有限的,光靠課本中的文章是難以完成語文教學任務的。因此要引導學生閱讀,把課內、課外的閱讀結合起來,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學生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對其一生的發(fā)展是特別重要的。
總之,對語文教學中的問題不要絕對化,要用辯證唯物主義方法來認識。河南漯河高中王海東校長從事語文教學近30年,經過實踐與思考、積累與沉淀,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思想。他的三本論著《語文教學“多”與“少”的辯證藝術》《語文教學“快”與“慢”的辯證藝術》《語文教學“死”與“活”的辯證藝術》,從三個方面辯證地探討分析了語文教學的本質、語文教學的任務和課堂教學的問題,辯證地解答了教育教學和教改中的“量”“速”“態(tài)”三大問題。文章精思傅會,特色鮮明,語言樸實,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既有前瞻性又有思辨性,值得大家一讀。
當前教育改革轟轟烈烈,課外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但我認為,還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課堂教學的改革上,首先要上好每一節(jié)課,再與課外活動結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使學生的全面素質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王海東老師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王海東老師邀我為他的論著作序,但我因年事已高,視力欠佳,無法拜讀他的全書,只是看了目錄,并有感于歷來語文教學的爭論,寫了幾句感想。是為序。
王海東,漯河高中黨委書記、校長,正高級教師、河南省特級教師、首屆中原名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018中國杰出教育家、全國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杰出人物、中國教育學會優(yōu)秀會員、中國高級家政教育指導師、國家學習高級指導師、國家學生生涯教育高級規(guī)劃師,河南省人大代表、改革開放40年河南基礎教育十大突出貢獻人物、河南師范大學和鄭州師范學院兼職教授、河南師范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河南省教育廳優(yōu)秀教育管理人才、河南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先進個人,首屆漯河市杰出人才、漯河60年有影響力十大勞動模范。
主持國家、省、市級重要課題31項,出版專著18本,發(fā)表論文50余篇,曾到北京、云南、四川、重慶、福建、內蒙古、河北等地講學授課。教書育人28年,23年奮戰(zhàn)在高三第一線,通過創(chuàng)新語文課堂積極帶動教師學科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與學生核心素養(yǎng)、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的全面養(yǎng)成。近年來積極推行“三維六元”學本課堂模式、全國百強中學、全國特色中學、全國課改名校、全國教育創(chuàng)新示范學校、全國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全國師德建設先進集體、全國素質教育示范校、河南教育名片學校、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河南省綜合實力十強中學等榮譽稱號。
第一章 語文教學“死”的藝術
第一節(jié) 何為語文教學的“死”
第二節(jié) 語文教學為何要“死”
第三節(jié) 如何掌握語文教學“死”的藝術
第二章 語文教學“活”的藝術
第一節(jié) 何為語文教學的“活”
第二節(jié) 語文教學為何要“活”
第三節(jié) 如何掌握語文教學“活”的藝術
第三章 語文教學“死”“活”兼顧的藝術實施策略
第一節(jié) “死”“活”兼顧符合辯證之法和教育規(guī)律
第二節(jié) “死”“活”兼顧的注意事項和實施策略
第四章 語文教學“死”“活”兼顧之案例分析與點評
打好語文基礎,提高學生詩詞鑒賞能力
——中原名師王海東《沁園春 長沙》教學案例
強化情感教育,使教學靈活而富有詩意
——全國百佳語文教師張榮謙《邊城》教學案例
分組合作探究,帶領學生走進文本世界
——教師張旭《哈姆萊特》教學案例
喚醒學生思維,與文本進行詩意的融匯
——中原名師程克勇《念奴嬌 赤壁懷古》教學案例
品析經典文本,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
——中原名師胡衛(wèi)黨《孔雀東南飛》教學案例
同主題詩共賞,借蒙太奇手法品析文本
——骨干教師鄧彩霞“邊塞詩閱讀”教學案例
引導規(guī)范寫作,使議論文升格有章可循
——骨干教師馮文權“高考議論文寫作技巧指導”教學案例
品鑒經典,探究勇士精神
——骨干教師張晨華《荊軻刺秦王》教學案例
學大家評點法,推敲探究小說人物形象
——青年教師柴研珂《林黛玉進賈府》教學案例
注重品讀細節(jié),問題設計生成教學精彩
——青年教師趙曉嬪《項脊軒志》教學案例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