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從南宋孝宗趙眘的隆興元年(1163)開始,在今福建、浙江、江西、四川一帶,伴隨著作者的仕履所及,有兩種隨筆體的私家著述,廣受時人喜愛,一時抄刻不輟,幾乎家有其書(《夷堅乙志序》)。其中成書略晚的一種名曰《容齋隨筆》,專以考核經史見長,屬于體例謹嚴的學術筆記。另一種即是號稱志怪小說的《夷堅志》,以文思雋永為其特色,屬于古小說中的筆記小說一體。對于《容齋隨筆》,后人評價很高,認為不僅可以與沈括的《夢溪筆談》、王應麟的《困學紀聞》后先爭美,而且南宋說部,終當以此書為首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于《夷堅志》,后人也賞其超拔不群,譽為文人之能事,小說之淵海(清陸心源《夷堅志序》)!度蔟S隨筆》和《夷堅志》的作者是同一人,此人姓洪名邁,字景盧,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
說到鄱陽洪氏,南宋初年流傳有一段佳話。洪邁的父親叫洪皓(字光弼),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五月,以徽猷閣待制,假禮部尚書,充任大金通問使。先在太原被羈留一年,后又流遷到云中、冷山,直到紹興十三年(1143)七月,宋、金達成和議,洪皓才得以回國。在金凡十五年,艱苦備嘗,威武不屈,雖蘇武不能過(《宋史·洪皓傳》),舉世稱其忠節(jié)。洪邁的長兄洪適(字景伯)、次兄洪遵(字景嚴),于紹興十二年(1142)同時中選博學宏詞科,洪遵文章尤佳,授秘書省正字(掌管編輯、校正圖籍),南宋因詞科而直接入選秘書省乃由洪遵首開先例。三年以后,也就是紹興十五年(1145),洪邁也步乃兄后塵考中博學宏詞科,獲賜同進士出身。再往后,洪適累官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即右宰相),洪遵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兼侍讀,洪邁官至端明殿學士,如《宋史》本傳所說:邁兄弟皆以文章取盛名,躋貴顯。當時三洪兄弟文名滿天下,有所謂鄱陽英氣鐘三秀之說。
三洪之中,洪邁的文學成就最高。當洪邁不足三十歲,離開福州教授任時,他的好友葉黯(字晦叔)以詩二首送別,其中第一首開頭就說:一門伯仲知誰似,四海文章正數(shù)君。(《容齋三筆》卷九《葉晦叔詩》)可見洪邁小小年紀已然贏得社會的普遍欽仰。我們今天研究這樣一位在南宋中期有很高文名聲望的人物,研究他持之六十年而精心結撰的小說,不能不說是一種既充滿歷史情懷,又富有文學魅力的事情。下面擬分為六個章節(jié),分別論述洪邁其人及其《夷堅志》一書,著重敘述《夷堅志》的成書過程、主要內容和文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