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現代文學館主編的學術研究刊物《經典作家研究?,實現與學術界的良性互動,更新新文學研究內容、方式與方法,面向社會大眾普及新文學經典作家與作品,展現文學館人風貌及學術體系對文學研究的貢獻。?吭乱黄,每期研究一位經典作家或一個文學思潮、流派。現將?l(fā)文章精選篇目以《現代作家研究》為名結集出版,方便大家閱讀和珍藏。叢書以年份為卷次,每年一卷,此為2016年卷。
叢書所收文章大體可分五類,即作家生平研究、經典作品研究、文學流派與思潮研究、文獻史料研究、作品(版本)傳播與接受研究。這些文章基本反映了現代文學研究界動態(tài)和研究成果。
序 言
張元珂
“文學經典”“文學經典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完成時”,是確保如何保值或增值;后者是“進行時”,是確保其不再減值的過程。文學經典建構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至少有:文學作品的藝術價值;文學作品的可闡釋的空間;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權力變動;文學理論和批評的價值取向;特定時期讀者的期待視野;“發(fā)現人”(又可稱為“贊助人”)。童慶炳先生概括的這“六要素”基本涵蓋了“文學經典”建構過程中內部和外部的基本要素。然而,推動文學的“經典化”進程的已知和未知因素遠不止上述“六要素”,它遠比理論預設要復雜而豐富得多。尤其在此過程中,新的不可預知的力量會隨著時間的永續(xù)演進和空間的持續(xù)拓展而不斷浮現。然而,歷史經驗不止一次地告誡我們,真正的“文學經典”都要經歷過反反復復的去經典化、再經典化的拉鋸式的演變過程,或者說,所謂文學的“經典化”從來不是一次性的、一勞永逸的,而是持續(xù)的、接受各種力量考驗的保值、增值或者減值的動態(tài)過程。因此,不僅有關“何謂經典”“經典何為”的理論探討與實踐永不止息,而且有關文學經典的篩選與闡釋也“永在路上”。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有關文學經典的諸多問題亟待厘清與重釋。即使已被命名為“文學經典”的作家、作品,由于時代語境的不同,后世的人們總會對之發(fā)出不同“聲音”。比如,從對“魯郭茅巴老曹”座次的否定與重排,到對“三紅一創(chuàng),青山保林”經典性的質疑與解構,再到對90年代以來有無經典問題的紛爭與焦慮,都充分表明,有關文學經典評價的標準、觀點、接受總是分歧不斷。因此,如何看待這種分歧,或者說,如何認知和重釋新文學經典作家、作品的真正價值及意義,都是重要的亟待解決的重大命題。
中國現代文學館擁有比較完善的學術團隊和傳播體系(期刊、網站、講座);這里保持著與國內外各層次高校、科研院所良好的交流關系;這里是普及經典并不斷發(fā)掘和建構經典的地方;這里不分男女老幼,從國家政要、文化精英到普通群眾,皆可來此領受文學之于個體的無窮魅力;更為重要的是,這里保存著不同時代眾多作家的第一手資料(手稿、日記、書信、照片、版本、遺物等等),它們亟須開發(fā)、整理與研究……這一切都說明,文學館及其學術力量對推動中國新文學的研究與傳播也是一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長期以來,由于人才隊伍建設滯后,文學館在學術研究方面的優(yōu)勢并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發(fā)揮。2010年后,伴隨大量碩博生入職文學館,中國現代文學館的文學研究力量明顯加強,特別是在文獻史料的發(fā)掘與研究以及文學經典的傳承與普及方面,其無可替代的價值逐漸凸顯出來。這尤其需要一個平臺,以展現文學館學人的最新研究成果。
正是基于上述幾方面考慮,2011年1月,由前任館長吳義勤策劃與指導、前研究部主任許建輝任主編的《經典作家研究?氛絼(chuàng)刊。?瘎(chuàng)刊,其意義當然不同尋常。它不僅是繼《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之后中國現代文學館主辦的第二個學術研究刊物(隨《文藝報》一起面向全國發(fā)行),還以其多方面的“特殊性”顯示了其在當代學術研究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比如:實現與學術界的良性互動,更新新文學研究內容、方式與方法,面向社會大眾普及新文學經典作家與作品,展現文學館人風貌及學術體系對文學研究的貢獻,等等。
?吭乱黄,每期四萬字,每期研究一位經典作家或一個文學思潮、流派,自創(chuàng)刊至今(截至2018年3月),已出八十七期,總計340多萬字。在前期,作為主編的許建輝做了大量工作,?詡涫荜P注、名聲在外,與她的努力息息相關。許主任退休后,由我和崔慶蕾合作主編,由此一直持續(xù)至2017年12月。自2018年1月起,由于崔慶蕾調離中國現代文學館,就由我擔任主編,并重新組織隊伍,繼續(xù)辦刊至今。曾經的同事與師友或退休,或調離,總不免心生感慨——在每個人的一生中,能同志同道合的幾個人干一份有意義的工作該是多么的幸運!近八年來,從主編到編輯人員幾經輪換,從選題、約稿、審稿到具體的文字處理皆由我們幾個人兼職完成,但我們的合作是愉快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所達到的社會效果是讓人滿意的。不僅所刊文章屢屢被《新華文摘》和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而且據說?鳛椤段乃噲蟆贰敖鹋茖凇敝贿為其增加了不少忠實讀者和報紙訂單。
專刊所刊文章集學術性、可讀性(文字盡可能通俗易懂)、欣賞性(每期配大量圖片)于一體,充分照顧到中國作協會員、業(yè)界專家、學者及各類文學愛好者的閱讀趣味。作為編輯之一,我猶記得最初幾年的熱鬧場景:每一期總會有全國各地的讀者——各級作協會員、高校師生及社會讀者——來函來電,或品評,或詢問,或建議,不僅為?谀浚┙泻,也為我們的組稿點贊。?恼沦|量是有目共睹的,不僅得到普通讀者好評,還得到業(yè)界大力
肯定。
鑒于此,我們編輯、出版這套叢書,以方便大家閱讀和珍藏。叢書以年份為卷次,每年一卷,每卷三十萬字。本年度共出七卷,即2011年卷、2012年卷、2013年卷、2014年卷、2015年卷、2016年卷、2017年卷。2018年卷以及2018年以后各卷將各后推一年予以出版。在編選中,我們遵循以下原則:每卷都是從該年度所刊發(fā)的近四十萬字中精選出來的;每卷皆由一位青年學者負責精選、編目、初校;按照原刊發(fā)表月份、篇目、次序編排年度目錄,以盡可能保持原始風貌;史料類文章基本以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珍貴期刊、日記、書信、手稿為材料,為?厣,也是專刊之所以引發(fā)讀者關注和熱議的重要原因,故予以重點收錄。叢書所收文章大體可分五類,即作家生平研究、經典作品研究、文學流派與思潮研究、文獻史料研究、作品(版本)傳播與接受研究。這些文章基本反映了現代文學研究界最新動態(tài)和研究成果。
編輯與出版這一套叢書,也是一種嘗試。惟愿讀者喜歡,如有不足,敬請指正。
2018年3月4日于中國現代文學館
中國現代文學館是重點文化單位,是目前世界大的文學博物館。這里主要展示中國現當代文學發(fā)展史以及重要作家、文學流派的文學成就,是現當代文學研究的陣地。
目錄
嚴文井
鐵 凝 在嚴文井先生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上的講話 001
高洪波 走在童話的路上 008
束沛德 我的引路人 012
崔道怡 給人溫暖、詩意和美 014
金 波 詩意、哲思和游戲精神 016
林東!⌒∠鞯母 018
竹 林 我的導師嚴文井 026
嚴欣久 從散文駛進童話的港灣 031
桫 欏 嚴文井小說再認識 038
張元珂 《山寺暮》的版本形態(tài)與版本價值 045
文 協
皇甫云霞 從未知何之的“‘文協’‘全家福’”談起 050
宋 嵩 日記中的“作家戰(zhàn)地訪問團” 059
楊洪承 “文章下鄉(xiāng),文章入伍”的緣起及意義 066
蘇 鵬 文學史視野中的“文協” 073
許建輝 “文協”“筆征”成果一瞥 079
劉進軍 老舍先生與“文協” 086
張恨水
崔慶蕾 張恨水《啼笑因緣》的版本形態(tài)與傳播效果 093
謝家順 張恨水小說傳播的隱性要素 100
蘇 鵬 張恨水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傳統(tǒng)”與“現代” 106
陳夫龍 張恨水的俠文化觀 112
任相梅 國如用我何妨死? 119
胡 適
李 壯 詩人胡適的“憤怒”與“無聊” 126
劉東方 五四時期胡適的現代散文文體理論 131
劉大先 偶像的余暉 137
王清輝 胡適做小說考證的個人因素 142
張元珂 《嘗試集》的版本譜系 147
柏 楊
竇金龍 個體的歷史 豐富的記憶 153
崔慶蕾 柏楊與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 158
張清芳 柏楊小說的藝術成就 167
張元珂 《丑陋的中國人》的版本與接受 174
許建輝 話說“柏楊文庫” 180
陳白塵
李 莉 陳白塵戲劇創(chuàng)作中民間資源之利用與
時代精神之彰顯 190
逯 艷 “黑色幽默”與“烏托邦” 197
陳 寧 一個清醒者的記錄與追憶 203
宋 嵩 《宋景詩》及其衍生文本的創(chuàng)作 210
張 丹 漫說陳白塵致沙汀的一封信 216
胡 風
王大鵬 本土性、創(chuàng)造性和實踐性的文化“戰(zhàn)士” 222
孫 謙 孤倔的堅守與超越 229
段永建 胡風“編輯”的三個向度 235
張立群 舊體詩詞創(chuàng)作與胡風的心態(tài) 241
崔慶蕾 胡風《肉體殘廢了,心沒有殘廢……》
手稿 248
許建輝 胡風與姚雪垠的舊案一樁 253
郭澄清
朱德發(fā) 精心營造小說藝術王國 261
陳夫龍 《大刀記》的俠文化解讀 272
房 偉 王 偉 《大刀記》的版本傳播 278
楊守森 重讀郭澄清 283
梁秋川 浩然與郭澄清 289
何其芳
馬春光 論何其芳詩歌的時間想象 294
趙思運 何其芳奔赴延安的發(fā)生學探析 302
熊 輝 詩歌翻譯:何其芳“文革”期間的
替代性創(chuàng)作方式 308
崔慶蕾 何其芳詩集《夜歌》手稿、版本及其他 312
楊華麗 何其芳《還鄉(xiāng)雜記》的三個版本 319
鄭振鐸
劉啟濤 肝膽文章,一生皆為文學事 325
蘇 鵬 純樸率真的人文書寫 332
尹培麗 “愛書成魔”的圖書館學家 339
王 雪 民間在前 文學在后 345
潘 穎 鄭振鐸與中國現代兒童文學 351
徐志摩
張云鵬 徐志摩的故鄉(xiāng)情懷 357
張元珂 徐志摩著譯版本瑣談 365
饒秋曄 徐志摩新詩的抒情傳統(tǒng) 376
子 儀 情迷英倫 383
趙 依 徐志摩愛情詩與“卡農”之漫談 393
李劼人
!℃隆±顒氯耍褐袊F代作家的獨特存在 397
周 文 李劼人與郭沫若筆下的袍哥形象散論 403
張元珂 李劼人著譯版本瑣談三則 408
胡 嘉 李劼人致巴金信札兩封 414
謝天開 李劼人與“少年中國學會”的丙班同學 418
后 記 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