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夔龍是清朝末代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是前清封疆大吏中專享見到抗戰(zhàn)勝利的人,具有地位高,壽命長、交游廣,作品多四大特點。陳夔龍的作品是研究晚清至民國政治、社會和文學(xué)的靠前手資料,具有不可忽略的史料價值和文學(xué)價值。
陳夔龍是清朝末代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也是民國時期上海遺老詩人群體“逸社”的核心人物,他活了九十二歲,是前清封疆大吏中唯一見到抗戰(zhàn)勝利的人,同時具有地位高,壽命長,交友廣,作品多四大特點。他作為光宣兩朝重臣,生平經(jīng)歷多與重大歷史事件有關(guān),辛亥鼎革后退居滬上,在詩壇延續(xù)同光體的文風(fēng),吸引著一批秉持傳統(tǒng)的文人,被收入著名近代詩學(xué)史家汪辟疆的《光宣詩壇點將錄》?傊,陳夔龍的作口是研究晚清至民國政治、社會和文學(xué)的第一手資料,具有不可忽略的史料價值和文學(xué)價值。然而,一九四九年以來,除只有幾萬字的《夢蕉亭雜記》已標(biāo)點出版外,陳氏絕大部分作品星散四方,迄未統(tǒng)一整理,為研究者帶來極大不便,本書的編纂和點校出版,目的就是填補這一空白,為學(xué)界提供完整可靠的陳夔龍作品。
陳夔龍,字筱石、小石,晚號庸庵、庸叟,貴州貴陽人。生于清文宗咸豐七年(一八五七),卒于一九四八年,享年九十二歲。陳夔龍祖籍江西崇仁,父陳忻煜為道光辛卯(一八三一)舉人,甲辰(一八四四)以大挑知縣任職貴州。歷清溪、龍里、普安知縣,同治壬戌(一八六二)春“引疾解組”,時值咸同苗亂,“由普定還貴陽省寓,囊橐蕭然,楹書數(shù)篋”一,于甲子年(一八六四)病逝。夔龍家在貴陽鐵局巷(今中華中路大十字附近),父卒時大兄夔麟十歲,二兄夔麒九歲,夔龍僅八歲,家境日貧,其生母姜夫人辛勤勞苦,夜織伴讀,將兄弟三人撫養(yǎng)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