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特 稿
堅持年鑒編纂正確方向 推動郭沫若研究蓬勃發(fā)展
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江教授(3)
上編 學術(shù)研究
第二篇 研究綜述
2016年郭沫若文學研究述評彭冠龍(13)
2016年郭沫若史學研究綜述何 剛(20)
第三篇 史料輯佚
郭沫若集外佚詩三首馮錫剛輯注(29)
郭沫若佚詩兩首向純武輯考(33)
俄文版《郭沫若選集·自序》郭沫若 劉亞丁譯(35)
俄文版《中國詩歌選·序》郭沫若 劉亞丁譯(38)
第四篇 特別推介
五卅運動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關系新論張全之(43)
復興什么,為什么復興?
郭沫若的民族復興思想一瞥李 怡(56)
第五篇 論文選編
郭沫若與陳獨秀
以《實庵字說》為中心的考察何 剛(69)
郭沫若與吳芳吉交往史跡補述王 峰(80)
吳宓日記中的郭沫若形象肖太云 蘭友珍(87)
一部聲稱寫來真切平實的回憶錄
孫陵著《我熟識的三十年代作家·郭沫若》3件史實考廖久明(100)
婚姻與革命的敘事調(diào)整
郭沫若《黑貓》版本研究韓 誠(113)
詩只是寫出來的
郭沫若五四時期詩論之意義程國君(122)
《鳳凰涅》在民國選本和共和國選本中的沉浮方長安 仲 雷(133)
《女神》是五四時代精神的詩化嗎?
從接受史角度重審《女神》的文學史形象彭冠龍(147)
魯迅、郭沫若筆墨相譏史實再探劉衛(wèi)國(159)
論魯迅與郭沫若的童話觀及實踐喬世華(173)
郭沫若與古詩今譯的革命系譜王 璞(181)
這樣的社會生出了這樣的一個人
讀郭沫若的傳記寫作蔡 震(201)
郭沫若五四時期尊孔崇儒的特質(zhì)楊華麗(206)
論郭沫若五四時期的暴力思想與表現(xiàn)黎保榮(218)
郭沫若與孤軍派
兼論其對國家主義的批判周 文(229)
總體戰(zhàn)與動員文藝
抗戰(zhàn)初期郭沫若的文化政治實踐劉 奎(243)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與名人博物館關系初論
以郭沫若研究為例張 勇(258)
郭沫若給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帶來了什么?
以民國時期對郭沫若史學的評價為中心張 越(267)
馬克思主義史家與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新范式的建立郭士禮(277)
關于郭沫若評價儒家的幾個問題楊勝寬(288)
歷史想象的分歧:郭沫若與墨學論爭劉 奎(301)
《甲申三百年祭》與郭沫若的隱微心曲李 斌(315)
郭沫若甲骨文字考釋遺珠一則方曉垠(326)
第六篇 學術(shù)爭鳴
郭沫若《謁見蔣委員長記》版本流變問題補正凌孟華(335)
《在轟炸中來去》一文的誤傳蔡 震(346)
2
第七篇 觀點摘編
文藝轉(zhuǎn)向與革命文學的生成郭沫若赴廣州大學考周 文(353)
危機與救贖:一個新文化人的南渡 劉 奎(353)
郭沫若思想中尼采資源新探李 斌(353)
張狂與造化的身體:自我模塑與中國現(xiàn)代性:郭沫若詩歌
《天狗》再解讀米家路 趙 凡(353)
別樣的新解:談郭沫若、聞一多先生對幾首國風詩的不同理解曾紹義(354)
論郭沫若《女神》的審美特色吳 辰(354)
試析創(chuàng)造社同人自傳文本中復雜的對日情結(jié):以郭沫若、郁達夫和
張資平為中心劉海霞(354)
郭沫若的公孫尼子及其樂論研究楊勝寬(355)
莊子本顏氏之儒:郭沫若自注的思想史真相楊海文(355)
從反驕傲到反腐敗《甲申三百年祭》的印行史齊 雪(355)
郭沫若《釋支干》與泛巴比倫主義王獻華(355)
再論卜辭土方與夏人的相關問題王 寧(355)
中編 資訊·動態(tài)
第八篇 歷史鉤沉
郭沫若內(nèi)山完造著 趙藝真譯 潘世圣校譯(361)
回憶郭沫若先生杉原莊介著 趙藝真譯 潘世圣校譯(363)
與郭沫若副總理的談話中村踀右衛(wèi)門著 趙藝真譯 潘世圣校譯(367)
回到中國的郭沫若佐藤富子(郭沫若夫人)著 趙藝真譯 潘世圣校譯(378)
回憶郭沫若先生松枝茂夫著 陳婷婷譯 潘世圣校譯(386)
與郭沫若的談話大內(nèi)隆雄著 趙藝真譯 潘世圣校譯(389)
第九篇 年度訪談
郭沫若:跨越時空的青春李怡教授訪談彭冠龍 李 怡(393)
第十篇 學人回憶
甘于清貧,甘于寂寞,甘于枯坐冷板凳
我的學術(shù)之路黃侯興(401)
學會工作三十年(三) 蔡 震(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