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進主義一直是一股穆斯林世界的破壞性力量,成為伊斯蘭教的肘腋之患,流毒千余年,今后還要和我們如影隨形地伴生下去。鑒此,我們有必要從理論與實踐的雙重維度,梳理漫長的穆斯林激進主義歷史演進軌跡,探尋其背后實現(xiàn)不同時代傳承的激進理論家和踐行家的言行,目的不是渲染激進思想及其行為,而是力求提供一份能夠正確把脈激進勢力歷史發(fā)展趨勢的資料,讓政府和社會了解這段激進歷史,并以史為鑒,找到同激進勢力作斗爭的堅定信念和智慧,*終為實現(xiàn)國家的長治久安大局和世界和平添磚加瓦。
序一正本清源,潤物無聲回望歷史,伊斯蘭文明之發(fā)展、帝國的改朝換代、國力之盛衰起伏、疆域版圖變化、民族榮枯等發(fā)生于綠土地的伊斯蘭故事,呈現(xiàn)了1400多年來伊斯蘭世界的教情、國情、世情、社情、民情;記錄了穆斯林祖祖輩輩的命運輾轉。但無論歷史發(fā)展如何滄海桑田,本質上都離不開教與政、教與人、教與教、人與人之關系。一、黃金歲月,光影交織人類文明星河浩瀚,色彩繽紛:希臘文明、印度文明、中國文明、伊斯蘭文明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光陰遠去,歲月無聲,把目光投向歷史深處,可以說,中世紀人類文明雖說是各大文明各美其美,交相輝映,但文明高峰,當屬燦爛輝煌、極富魅力的伊斯蘭文明。伊斯蘭文明之高峰,亦是中世紀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最高點。它一度超越了本質上地方屬性的其他文明:既容納了各種古文明的精華,也豐富了東方、西方文明,呈現(xiàn)幾大文明美人之美、我亦美之、美美與共的包容和開放。人類文明長河,正是得益于文明形態(tài)的多樣性和多元化,才構成和諧發(fā)展的主旋律。中華文明與伊斯蘭文明共同蘊含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和合交融的精神內核。幾大文明相傳至今,應該高度覺察文明對話、交往之價值,并建立文明對話、榮辱與共的價值自覺,走向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伊斯蘭文明盛衰起落,綿延流傳,1400多年,如大江東去,浩浩蕩蕩,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其發(fā)展有過蒸蒸日上的黃金歲月:公元632年至10世紀,彈指一揮間,大漠腹地的阿拉伯人南征北戰(zhàn)、金戈鐵馬、劍影之下、河山換顏,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帝國崛起于全球戰(zhàn)略地平線。帝國兵精糧足,進如風雨:東向深入亞洲腹地,兵鋒遠及印度及中國西域,西沿地中海直抵大西洋,南部鋒線伸向黑非洲,北部進入歐洲白人統(tǒng)治的戰(zhàn)略要沖,在西羅馬帝國與薩珊王朝的廢墟上,建立起政治與行政架構。阿拉伯帝國全面出擊,東西合圍,攻城略地,迅疾膨脹為地跨歐亞、歐非的大帝國。當代伊斯蘭世界的基本地域仍然不出帝國時期的版圖:57個國家(其中22個屬阿拉伯國家),人口十幾億,占地3200萬平方千米。伊斯蘭教也由阿拉伯民族宗教升華為世界宗教。伊斯蘭帝國崛起,重塑了當時的世界戰(zhàn)略格局,與遠東地區(qū)的唐朝、西歐的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形成鼎立態(tài)勢:崛起與守成三大力量圍繞歐亞大陸展開戰(zhàn)略大博弈;仡欬S金歲月,其輝煌期長達500年:前30年由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阿里四朝哈里發(fā)主政。哈里發(fā)武功赫赫、彪炳史冊,完成了由麥地那公社向世界帝國的躍升。隨后90年由貴族穆阿維葉建立了尊奉遜尼派的伍麥葉王朝。之后阿巴斯王朝取代伍麥葉王朝,建國大業(yè)的主體民族則被波斯人取代。三百年河東,三百年河西。帝國國運未能跳出新桃換舊符的圈圈。此后千年,國運起伏,朝代綿延,阿巴斯王朝日薄西山之際,草原民族西來,驍勇善戰(zhàn)的塞爾柱突厥人攻克伊拉克,挾天子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塞爾柱王朝憑借堅甲利兵、高城深池,又存續(xù)了上百年。公元1258年,蒙古鐵騎攻陷巴格達,誅殺末代哈里發(fā),阿巴斯王朝消失于歷史煙塵。蒙古稱雄的幾個世紀里,突厥人為主體民族的奧斯曼帝國崛起,多年征戰(zhàn)、威加四海:于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然后兵鋒東向,占領小亞細亞和巴爾干半島;1536年征服阿拉伯半島,至此,帝國版圖橫跨歐亞非三大洲。文猶可長用,武難久行。只識彎弓射雕的奧斯曼帝國從18世紀開始衰落,直至1924年滅亡并誕生世界上第一個世俗伊斯蘭國家土耳其。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聞聲覺淺深。伊斯蘭教綿延1400多年,一方面顯現(xiàn)了阿巴斯、奧斯曼兩大帝國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之輝煌;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帝國內部同根相煎,內戰(zhàn)內行、空耗資源的敗象。數(shù)代王朝低吟絕唱,給世界留下具有帝國烙印的遺產:泛伊斯蘭主義伊斯蘭復興運動,以及圣戰(zhàn)遷徙烏瑪、哈里發(fā)等令人深思、又常被誤解的概念。二、復興運動,治國尋路綿延千余年的伊斯蘭教并非朝朝鼎盛,代代繁華。每當伊斯蘭世界常態(tài)性地為內外矛盾所困:國運式微、外敵環(huán)伺、道德淪喪、信仰動搖、吏治腐敗,苦無出路的穆斯林精英,便孜孜不倦地在歷史與現(xiàn)實鏈接中尋求治國、復興、強盛的方略。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18世紀以來,發(fā)軔并活躍于世界各地的伊斯蘭復興運動高潮迭起,應該從這一歷史大背景中尋找起因。縱覽伊斯蘭復興運動的歷史天空,從中世紀到近現(xiàn)代,這股社會思潮的興盛,都有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的因果關系;一批復興運動先驅和理論家應運而生。我國古代名言曰: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應該也是講社會發(fā)展、時代變遷與理論的關系吧。在中國權威專家看來,所謂伊斯蘭復興,其含義主要指復興伊斯蘭教的思想活力、社會活力和政治活力,并借此來解決當代穆斯林在社會發(fā)展進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問題和危機。吳云貴:《當代伊斯蘭教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3月版,第2頁。伊斯蘭復興主義的最高綱領,就是要振興伊斯蘭教興盛時期的精神,恢復原創(chuàng)的宗教模式。錢學文:《中東恐怖主義研究》,時事出版社,2013年7月版,第221頁。伊斯蘭復興運動如火如荼,平等與公正是一面旗幟。宗教一旦被當作一種手段、一面旗幟、一個陣地、一支力量,進而與王權、法律、政黨、文化相結合,勢將產生巨大影響。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伊斯蘭復興以新的裝束和武器,強調伊斯蘭思想在化育人心、凝聚精神方面的作用,倡導以清真正來凈化伊斯蘭內部,抵御西方化和世俗化。簡言之,復興的最終目標,在于建設伊斯蘭教統(tǒng)領的新社會和新國家,包括新政治、新經濟、新文化。主義之旗幟立起來后,伊斯蘭復興黨派和組織如雨后春筍,聚集在復興旗幟之下。精神上,也由被動轉入主動,把伊斯蘭教作為政治斗爭武器,擺開陣勢展開進攻。從18世紀的瓦哈比運動到20世紀30年代的穆斯林兄弟會運動,復興運動高潮迭起,直至20世紀70年代,已由自發(fā)性發(fā)展成組織化、跨國化。特別是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的成功,推高了用伊斯蘭教法為建國之基、施政之鑰的追求。黨外有黨,黨內有派,歷來如此。中東地區(qū)的伊斯蘭復興思潮和運動,基本上可劃分為保守派、溫和派、激進派。三派的根本分歧在于選擇什么手段或方式實現(xiàn)宏大的復興目標。換言之,舉什么旗?走什么路?成為劃分保守、溫和與激進的準繩。從保守派的定性看,瓦哈比派、薩拉菲派屬這一營壘。這些教派在宗教實踐上鼓動改變世俗化宗教形態(tài),嚴格按《古蘭經》和圣訓內容規(guī)范個人社會行為,倡導回到先知和圣門弟子時代生活的觀念:女性在公共場所戴面紗;強調年輕男性蓄胡須,全社會嚴格戒煙禁酒,提倡簡樸生活。當然,婚喪習俗的改變、禮拜次數(shù)多寡等絕不能視為極端主義。傳統(tǒng)的薩拉菲派(在中國稱賽萊菲耶)雖然迄今在宗教上未見走極端苗頭,但于世俗化國家政權而言,保守派推動的七世紀生活方式,實質是以宗教勢力挑戰(zhàn)世俗社會的法律和公共秩序,放任不管,勢將形成教權大于政權的格局,侵犯公民權利。2014年3月7日,沙特阿拉伯內政部聲明,將埃及穆斯林兄弟會等組織列入恐怖組織黑名單,并要求在國外參與圣戰(zhàn)的沙特公民回國自首。此舉表明國家利益遠遠大于同一宗教利益,奉行瓦哈比派教義的沙特阿拉伯也認為本國受到極端主義威脅。引自吐爾文江·吐爾遜:南疆原教旨主義思潮調查筆記,《中國新聞周刊》,2014年第19期。從溫和派的定性看,該派認為伊斯蘭教法的復興應循序漸進,以和平、非暴力方式進行;主張尊重政府,話題僅限于社會倫理規(guī)范領域,不涉及政治問題。可見,該派對政教關系分野也是清楚的,即井水不犯河水。全世界伊斯蘭復興運動組織林林總總,大多數(shù)采取溫和、合法方式,如土耳其的復興主義政黨繁榮黨。那么,什么是激進派呢?我一直在咀嚼激進派的內涵,包括其衍生的相關概念:激進主義、激進思想、激進宗教學校、激進宗教分子、激進宣傳等等。從對激進派的定性看,中國學者的一些觀點,啟智明理,令人頓悟。權威專家指出,20世紀80年代中國學術研究所劃定的激進派,即是今天所講的宗教極端主義;所謂激進派,是指那些無視國家法律,鼓吹訴諸暴力恐怖活動,具有極端傾向的伊斯蘭教派別組織。吳云貴:《當代伊斯蘭教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3月版,第373頁。另一種權威說法是,堅持極端主義的恐怖分子都屬于激進派。錢學文:《中東恐怖主義研究》,時事出版社,2013年7月版,第3頁;谶@兩種權威觀點,筆者以為,穆斯林激進派與宗教極端主義是可以劃等號的。之所以稱其為激進派,可以肯定,關乎旗幟與道路的問題,它與保守、溫和派定是兩股道上跑的車,走的不是一條路。激進派主張建立非法武裝、策動武裝奪權、輸出革命理論、采取暴力恐怖、發(fā)動世界圣戰(zhàn)、恢復帝國版圖,最終建立哈里發(fā)國家等等。任何社會思潮的激進化,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漸進過程。薩拉菲主義于20世紀80年代進入我國新疆南部時,并不主張搞暴力破壞,但后經阿富汗、巴基斯坦經文學校激進主義改造,主張通過暴力和恐怖活動建立伊斯蘭政權。這和該派最初倡導自我修行的宗教實踐理念有云泥之別。此外,埃及的定叛與遷徙組織參考北京大學陳嘉厚教授在其著《現(xiàn)代伊斯蘭主義》一書中的譯法。(即伊吉拉特),阿爾及利亞的伊斯蘭拯救陣線,敘利亞的勝利陣線,南亞的哈卡尼網絡突厥斯坦伊斯蘭黨真主軍圣戰(zhàn)者運動簡格維軍,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伊斯蘭運動哈里發(fā)戰(zhàn)士等等,均屬于激進派。錢學文:《中東恐怖主義研究》,時事出版社,2013年7月版,第273頁。三、激進路程,刀光劍影物有本末,事有終始。關于穆斯林激進主義的研究文章常見諸中外報刊,探尋其思想源頭時,可以說,作為穆斯林激進分子的活靈魂賽義德·庫特卜、阿卜杜拉·阿扎姆、本·拉登、阿曼·扎瓦希里、奧馬爾·阿布德勒·拉赫曼、穆斯塔法·塞特馬里阿姆·納賽爾等人死而不亡,陰魂不散。阿扎姆曾說:每項原則都需要先驅來推動,在將這一原則推進到社會的過程中,必須付出艱苦努力和巨大犧牲。沒有一種意識形態(tài)不需要這樣一個先驅。這些激進思想家對真主的箴言加以史無前例地篡改、歪曲,大放厥詞。如對圣戰(zhàn)觀念的偷梁換柱、歪曲濫用;鼓吹創(chuàng)建基于伊斯蘭主義的新世界秩序、復興政教合一制度;為其成員設計了花樣繁多、濫殺無辜、舍生殉教的死亡之路;悍然祭起恐怖主義大旗,不遺余力組建圣戰(zhàn)軍隊,制定并完善重建哈里發(fā)的短、中、長期戰(zhàn)略。俗話說,知其心,然后才能肅其毒。在國際反恐大格局背景下,欲連根鏟除恐患,必須了解、掌握其思想根源……
方金英,法學博士,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自1999年起,一直從事伊斯蘭政治與國際安全研究,主要聚焦世界范圍穆斯林中的激進主義問題。這些年來,致力于用雙腳去丈量中外穆斯林居住的每一塊土地,迄今已赴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土耳其、埃及、蘇丹、尼日利亞等30余個國家和國內20余個省進行田野調研。《穆斯林與激進主義》《文明的交融與和平的未來:穆斯林去激進化理論與實踐》正是17年來的研究心得,與讀者們分享。
導論
一、致讀者:為什么要撰寫這部《穆斯林與激進主義》專著()
二、激進主義概念界定()
三、內容提要()
第一章穆斯林世界興衰史的思考()
一、穆斯林世界的興盛時期及其特征()
二、穆斯林世界的衰弱歲月及其特征()
三、穆斯林世界由盛轉衰的思考()
第二章當今穆斯林激進圈盛行的關鍵概念()
一、認主獨一()
二、烏瑪及哈里發(fā)國家()
三、伊斯蘭圣戰(zhàn)()
四、沙里亞法()
五、薩拉菲派()
六、卡菲爾及塔克菲爾()
七、遷徙及伊吉拉特()
第三章穆斯林思想史上激進理論家和踐行家()
一、9世紀罕百里教法學派鼻祖伊本·罕百里()
二、14世紀罕百里教法學派傳承人伊本·泰米葉()
三、18世紀瓦哈比派創(chuàng)始人瓦哈布()
四、伊斯蘭促進會創(chuàng)始人毛杜迪()
五、埃及穆斯林兄弟會精神領袖庫特卜()
六、全球圣戰(zhàn)始作俑者阿扎姆()
七、埃及伊斯蘭圣戰(zhàn)創(chuàng)始人法拉葉()
八、基地組織創(chuàng)始人本·拉登()
九、基地組織精神領袖拉赫曼()
十、獨狼理論集大成者塞特馬里阿姆()
十一、伊斯蘭國頭目巴格達迪()
第四章穆斯林演進史中的激進運動()
一、79世紀哈瓦利吉派()
二、10世紀罕百里教法學派()
三、1213世紀伊斯瑪儀派分支尼扎里耶派()
四、18世紀瓦哈比運動()
五、1979年至今的全球圣戰(zhàn)主義()
第五章21世紀穆斯林激進勢力發(fā)展趨勢()
一、激進勢力在全球不斷坐大()
二、暴恐亂象實質()
三、未來展望()
第六章從基地組織到伊斯蘭國()
一、基地組織領銜全球化時代的恐怖性不對稱戰(zhàn)爭()
二、伊斯蘭國誕生宣告第三次國際圣戰(zhàn)浪潮的到來()
結語()
一、主流伊斯蘭是溫和的,對激進勢力發(fā)展有強大制約力()
二、激進勢力目前尚未強大到足以改變世界格局的地步()
三、面對暴恐亂象,我們怎么辦()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