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中華國學經(jīng)典精粹·詩詞文論必讀本)
定 價:12 元
叢書名:中華國學經(jīng)典精粹
- 作者:(清)吳楚材,(清)吳調(diào)侯 選編,王超 譯
- 出版時間:2015/7/1
- ISBN:9787550243385
- 出 版 社: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 中圖法分類:H194.1
- 頁碼: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
- 開本:大32開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diào)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選定的古代散文選本。
所選文章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大體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發(fā)展的主要面貌。本書入選之文篇幅短小,大多膾炙人口,易于記誦。
我們這次選編以中華書局本為底本,綜合參考了較流行的各家版本,進行精選。這些選文基本上可以反映二吳原書的面貌。在體例安排上,于古籍和人名下分列篇目,有原文、注釋和譯文。注釋中涉及的人和事盡可能詳解,給讀者提供更多的有價值的信息。
中華民族燦爛文明史,典范文章浩如煙海,《古文觀止》所收散文皆是上乘之作,均為歷代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豆盼挠^止》影響巨大,一版再版,長盛不衰。
前言
《古文觀止》是清代康熙年間吳楚材、吳調(diào)侯選編的 一部歷代散文總集。二吳都是浙江山陰人,以教授私塾弟 子為生。他們編選此書的目的是正蒙養(yǎng)而裨后學,即 作為私塾教育的讀本。 古文一詞出自唐代文人韓愈倡導的古文運動, 是與六朝時期流行的今文即駢文相對的概念。古文運 動主張恢復先秦兩漢流行的質(zhì)樸自由、以散行單句為主的 文風,韓愈又提出有道即有文文以載道的思想, 在中國文學史上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后來古文成為文言文 的代稱。《古文觀止》雖然以古文為名號,但并不排 斥駢文,一些精彩的駢文如《阿房宮賦》等也收錄在文集 中。觀止一詞典出《左傳》的季札觀周樂一節(jié),吳國公子季札在魯國觀《韶簫》之后,贊嘆道:觀止 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意指《韶簫》是音樂藝術(shù) 的頂峰,欣賞過之后就不想去欣賞其他音樂了。
《古文觀止》成書于清康熙三十四年,自問世以 來,雅俗共賞,影響相當深遠。該書按照從古到今的順 序排列,收錄了自春秋戰(zhàn)國到明末三千多年間的名作 二百二十二篇,共計十二卷。 在選材上,《古文觀止》的初衷是雜選古文,原為 初學設也。因此在選編時,作者吳楚材、吳調(diào)侯集古 人之文,集古今人之選,而略者詳之,繁者簡之,散者合 之,舛錯者厘定之,差訛者校正之,吸收并借鑒了古人 的經(jīng)驗,從而避免了一些偏頗之誤。 在體例上,《古文觀止》所選古文以散文為主,兼收 韻文、駢文。先秦時期選得最多的是《左傳》中的文章,漢 代選得最多的是《史記》中的文章,唐宋時代選得最多的是 韓、柳、歐、蘇的文章。照文體來看,該書選韻文十三篇, 如《楚辭·卜居》、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杜牧《阿房宮 賦》等,這些作品都是駢文中的精粹,有獨具特色的聲情之 美;散文則或記人或記事,有議論有寓言,等等。該書選 文豐富多彩,篇幅較短,語言精練,便于誦讀,其中不少 是傳誦千古的名篇。
《古文觀止》沖破了駢散之爭的束縛,對于駢文沒有 刻意忽略。隋唐以后,受由韓愈領(lǐng)導的古文運動和歐陽修 發(fā)起的詩文革新影響,駢文逐漸退出文壇主流。《古文觀 止》能脫出駢散相爭的藩籬,對如王勃《滕王閣序》、劉 禹錫《陋室銘》等膾炙人口的駢體文名篇加以選取,可謂 廣收博采,而又繁簡適中。
在結(jié)構(gòu)編排上,《古文觀止》按時代先后分為七個時 期,每個時期都有重點作家和作品。由此可借以縱觀古文發(fā) 展的源流,也可以分析各個作家的不同風格。每篇文章都附 有簡要的評注,輔助讀者理解文義,掌握行文的章法。加之 入選的文章多屬久經(jīng)傳誦的佳作,所以此書流行至今。
《古文觀止》中還加入了二吳的注評,對于文章的品 讀體味頗有益處。由于體例的關(guān)系,本書沒有將這些注評 的原文照搬過來,而是將其融入了文章的題解和注釋中。
為了適應當代讀者閱讀,我們對《古文觀止》中的精 華文章進行了選編,其中不當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吳楚材,名乘權(quán),字子輿,號楚材,浙江清山陰州山人。他一生研習古文,好讀經(jīng)史。
吳調(diào)侯,吳楚材之侄。二人均飽覽經(jīng)典,皆不宜仕途而埋沒民間;都長期從事私塾教學,因合編《古文觀止》而留名后世。
鄭伯克段于鄢
曹劌論戰(zhàn)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有子之言似夫子
鄒忌諷齊王納諫
馮煖客孟嘗君
唐雎不辱使命
卜居
宋玉對楚王問
五帝本紀贊
過秦論上
前出師表
陳情表
蘭亭集序
歸去來兮辭
五柳先生傳
諫太宗十思疏
滕王閣序
春夜宴桃李園序
吊古戰(zhàn)場文
陋室銘
阿房宮賦
師說
雜說四
送李愿歸盤谷序
柳子厚墓志銘
捕蛇者說
種樹郭橐駝傳
愚溪詩序
岳陽樓記
醉翁亭記
秋聲賦
豐樂亭記
梅圣俞詩集序
六國論
超然臺記
石鐘山記
前赤壁賦
凌虛臺記
留侯論
上樞密韓太尉書
游褒禪山記
讀孟嘗君傳
閱江樓記
瘞旅文
滄浪亭記
徐文長傳
五人墓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