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一可說弟子規(guī)》內容簡介:相對于古圣先賢,你即使學習到白發(fā)蒼蒼,那還是一個弟子。本書對《弟子規(guī)》中的每一句話進行詳解,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入手,以學以致用為根本出發(fā)點,以中國故事為切入點,以鮮活、生動、趣味的語言來提高可讀性。作者融通古今、中西比對,以提升大家的生活智慧,讓生活更美好、身體更健康、家庭更和諧、事業(yè)更長久為終極目標。希望本書能夠喚醒讀者的靈魂,切實、可行地改變讀者的行為,幫助讀者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惑、問題和困難。本書真正讓《弟子規(guī)》走進生活,融入生活,是一本既飽含圣賢思想,又符合時代精神的著作。
當你煩惱了、痛苦了、壓力大了、郁悶了、糾結了、徘徊了、踟躕了、忐忑了、生氣了,不幸福了,一定是因為你的智慧不足以駕馭當前的形勢!
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學習中國智慧。
學習中國智慧的關鍵是什么?
你的成功一定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勝利,你的思維方式對了,不努力都在進步,你的思維方式不對,即使再努力,有可能是在不斷堅持一個錯誤。
為什么世界上成功的人士少,平庸的人士多?
因為掌握了這種正確思維方式的人少。
所以,學習中國智慧的關鍵就是要找到這種正確的思維方式。
正確的思維方式是什么呢?
來自《道德經》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反就是向相反的方向選擇。
人類的歷史在不斷地重演著,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出在人的劣根性。人類自私、貪婪、虛榮的劣根性不改變,歷史會不斷被重演。
學習中國智慧的目的就是盡量去規(guī)避人性的這些劣根。
我提出四個問題:第一,關注人性;第二,洞悉人性;第三,把握人性;第四,超越人性。
只有把人性的問題搞清楚之后,你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這個問題的核心就是思維方式,比如人性都有貪婪、自私這樣的特點。不管是管理者,還是員工,想要獲得成功,一定要學會向相反方向選擇。
《論語》中講:惠則足以使人。就是說,你給別人恩惠,別人就會聽你的話,為你做事。這就利用了人性貪婪、自私的弱點。
反者道之動中的反就是反我們人性當中劣根性的東西。
本書圍繞《弟子規(guī)》的113 個修煉展開,弟子規(guī)這三個字就是逆人性而動的一個楷模。
生物學家告訴我們,公螳螂和母螳螂交配以后,公螳螂會被母螳螂吃掉。因為如果母螳螂不吃掉公螳螂的話,就沒有足夠的能量孕育下一代。
公蜂和蜂王交配之后,公蜂也會很快死掉。
但是沒有一只公蜂因為會死掉而不去交配,也沒有一只公螳螂因為會被吃掉而不去交配。
這說明一個問題,生物學界上一代對下一代的愛是一種本能,而下一代對上一代的愛需要修養(yǎng),這就是中國的智慧。正是因為人不知道感恩的劣根性,才有了孝悌文化。
人都愿意得到別人的尊重,而不愿意放低自己。
《弟子規(guī)》中113 個修煉、1080 個字,講的就是關鍵時刻怎樣放低自己,以別人為中心。
人的煩惱往往是太拿自己當回事,太不拿別人當回事。
當你放低自己,你就離成功很近了;當你放下自己,你就已經成功了。
作者:田一可,一可書院院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書法家京劇大師奚嘯伯先生的再傳弟子,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多所高校EMBA課程特聘教授。中國教育電視臺《論語與人生》系列講座主講人,致力于中國傳統(tǒng)倫理的研究和推廣工作。
第一章總敘
學問是要解決問題的。真正的學問是能解決自己的問題的。
第二章入則孝
生活中沒有那么多大事,都是小事。而這些小事又都是大事。把每件小事都做到位,那是不得了的事情、了不得的事情。
第三章出則弟
當你煩惱了、痛苦了、壓力大了、郁悶了、糾結了、徘徊了、踟躕了、忐忑了、生氣了、不幸福了,那一定是因為你的智慧不足以駕馭當前的形勢!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學習中國智慧。
第四章謹
你把孔子讀明白了,孔子的智慧如影隨形;你把老子讀明白了,老子就是你的高參。
第五章信
你對別人的態(tài)度決定了別人對你的態(tài)度。今天你所得到的一切,都是你曾經給過這個世界的,這個世界會因為你的微小改變而發(fā)生巨大的改變。
第六章泛愛眾這個世界不缺乏愛,而是缺乏真正能夠站在對方立場上的思考。
第七章親仁
成功的關鍵不在于你知道什么,不在于你能干什么,關鍵是看你認識誰。認識一個人,這個人便能幫你打開一個世界。你能走多遠,關鍵看你與誰同行。
第八章余力學文
成功其實很簡單,關鍵是每天給自己一點點正能量。只要你能長期堅持下去,那么當成功來臨的時候,擋都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