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導論
1.1 研究背景
1.1.1 社會背景
1.1.2 理論研究的必要性:傳統(tǒng)動因理論的局限性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2.2 國內(nèi)相關文獻回顧
1.3 研究思路、研究內(nèi)容與研究方法
1.3.1 本書的研究思路
1.3.2 研究內(nèi)容
1.3.3 研究方法
2 審計的契約本質(zhì):基于完備契約與不完備契約的理論比較
2.1 企業(yè)的契約本質(zhì)與企業(yè)契約理論
2.1.1 企業(yè)的契約性質(zhì)
1 導論
1.1 研究背景
1.1.1 社會背景
1.1.2 理論研究的必要性:傳統(tǒng)動因理論的局限性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2.2 國內(nèi)相關文獻回顧
1.3 研究思路、研究內(nèi)容與研究方法
1.3.1 本書的研究思路
1.3.2 研究內(nèi)容
1.3.3 研究方法
2 審計的契約本質(zhì):基于完備契約與不完備契約的理論比較
2.1 企業(yè)的契約本質(zhì)與企業(yè)契約理論
2.1.1 企業(yè)的契約性質(zhì)
2.1.2 企業(yè)契約理論的發(fā)展脈絡
2.2 完備契約理論視角的審計觀
2.2.1 完備契約理論視角中的審計功能:代理理論審計觀
2.2.2 代理理論審計觀的批判
2.3 基于不完備契約理論的審計觀:一個動態(tài)視角
2.3.1 不完備契約理論視角的審計功能
2.3.2 基于完備契約與不完備契約理論審計觀的比較
2.4 本章小結
3 審計契約及其不完備性
3.1 審計契約的概念詮釋
3.1.1 審計契約締約方及其締約目的
3.1.2 審計契約的締約原則
3.1.3 審計契約的締約核心
3.2 審計契約在企業(yè)契約耦合體中的運行分析
3.2.1 企業(yè)契約耦合體及其運行機理
3.2.2 審計在企業(yè)契約耦合體中的功能
3.2.3 審計契約在企業(yè)契約耦合體中的運行
3.3 審計契約的屬性
3.3.1 審計契約是一組正式契約與非正式的契約
3.3.2 審計契約是顯性契約和隱性契約的聯(lián)結
3.3.3 審計契約的不完備
3.4 審計契約不完備產(chǎn)生的根源
3.4.1 不確定性與審計契約不完備
3.4.2 契約績效的不可驗證性與審計契約不完備
3.5 本章小結
4 不完備審計契約的締結機制研究
4.1 剩余爭奪、所有權與審計契約締結動機
4.1.1 契約沖突與所有權配置
4.1.2 剩余爭奪中的會計契約功能
4.2 基于企業(yè)契約沖突的審計契約締結動機分析
4.2.1 管理者與股東契約沖突下的審計契約締結動機分析
4.2.2 中小股東與大股東契約沖突下的審計契約締結動機分析
4.2.3 基于債務契約沖突的審計契約締結機理分析
4.3 基于信號機制的企業(yè)審計契約締結動機分析
4.3.1 企業(yè)價值傳遞的信號機制
4.3.2 信號機制下企業(yè)審計契約主體的締結動機分析
4.4 審計契約締結權的配置
4.4.1 審計契約締結權配置原則
4.4.2 審計契約單一配置觀及其應用模式
4.4.3 利益相關者共同享有締約權配置模式
4.4.4 國內(nèi)外審計契約締結權配置的歷史演變
4.5 本章小結
5 我國上市公司審計契約締結機制的實證
5.1 契約沖突、締約權配置與審計契約締結的實證
5.1.1 研究目的
5.1.2 研究思路、研究假設與模型設計
5.1.3 樣本獲取與基本分析
5.1.4 回歸分析
5.2 基于信號機制的審計契約締結機制實證
5.2.1 研究目的與相關文獻回顧
5.2.2 研究假設
5.2.3 研究設計
5.2.4 樣本選取與研究方法
5.2.5 實證結果與分析
5.3 本章小結
6 不完備審計契約的履約機制研究
6.1 審計契約的強制履約機制
6.1.1 法律在契約中作用的演進
6.1.2 契約不完備與法律強制性履約
6.1.3 審計契約的強制性履約機制
6.2 審計契約自我實施機制
6.2.1 個人履約資本與自我實施機制
6.2.2 基于聲譽的自我實施機制
6.3 審計契約的履約機理分析
6.3.1 審計契約的履約機制:自我實施與法律強制
6.3.2 審計聲譽與法律強制的共同作用機理
6.4 本章小結
7 不完備審計契約效率損失與治理研究
7.1 審計契約效率與契約失效
7.1.1 審計契約效率、失效及其表現(xiàn)
7.1.2 審計契約失效的根源
7.2 審計契約締約權配置異化對審計師獨立性的影響
7.2.1 審計契約不完備與締約權配置異化
7.2.2 股東締結權配置異化與審計師獨立性損失
7.2.3 現(xiàn)行獨立董事參與的審計委員會解決異化問題的有效性
7.2.4 利益相關者共享審計契約締結權模式的局限性
7.3 準則彈性對審計契約效率的影響
7.3.1 準則彈性的科學內(nèi)涵
7.3.2 審計準則彈性對審計契約締結者質(zhì)量供需決策的影響
7.4 審計契約的履約障礙
7.4.1 審計契約強制履約的障礙
7.4.2 不完備審計契約自我實施機制可能失靈
7.5 審計契約締結模式的優(yōu)化
7.5.1 審計契約締結權配置的狀態(tài)依存
7.5.2 審計契約締結模式的優(yōu)化思路
7.6 審計準則彈性“域”的治理
7.6.1 審計準則彈性“域”的事前分類治理
7.6.2 審計準則彈性“域”的事后治理
7.6.3 準則彈性“域”內(nèi)審計契約履約失效治理的案例
7.7 審計契約履約效率的提高
7.7.1 審計契約強制履約機制的改進
7.7.2 審計聲譽機制的建設
7.8 本章小結
8 研究結論、創(chuàng)新與未來展望
8.1 研究結論
8.2 本書的創(chuàng)新之處
8.3 本書的局限與未來的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