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從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終處于民俗的環(huán)境中民俗像空氣一樣是人們須叟不能離開的,對于民眾社會來說民俗又是溝通情感的紐帶,是彼此認(rèn)同的標(biāo)志,是規(guī)范行為的準(zhǔn)繩是維系群體團結(jié)的黏分劑,是世世代代捶煉和傳承的文化傳統(tǒng)。
舊時浙江一帶,女子結(jié)婚一二年不孕,男家親朋于陰歷正月十六日晚,
扎糊一嬰兒,用玻璃燈繪“麒麟送子”,敲鑼鼓、放鞭炮送至不孕婦女之床
榻,由主人倒糖茶招待,喝過茶即刻將碗倒扣,認(rèn)為這樣可生男孩。有趣的
是北京“麒麟送子”剪紙,在半鱗半毛的麒麟背上,坐著一只大肥豬,懷抱
數(shù)只豬娃娃,構(gòu)思奇特,別具一格,神態(tài)令人捧腹,招人喜愛。陜西的泥偶
“麒麟送子”已有長達三百多年的歷史,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制作,每年三月
十五日的周公廟會上,祈子者爭相購買,極受歡迎。除此之外,枕頭上繡花
圖案、被面上的印花圖案、床架的雕花板上也都可見“麒麟送子”。
每當(dāng)農(nóng)歷正月十五鬧元宵時,江西樟樹市黃土崗鎮(zhèn)肖家村的青年都要結(jié)
伴為當(dāng)年新婚夫婦預(yù)祝早生貴子,這一習(xí)俗謂之“麒麟送子”。送喜隊伍的
前面,有一青年男子手捧長方形木香盤,盤內(nèi)立放著一兜綠油油的青菜(諧
音“才”),菜旁邊立放著兩只紙剪的麒麟和一盞長明燈。村里的吹打班子
敲鑼打鼓吹起嗩吶,霎時形成一長串熱鬧的人流。送喜順序,嚴(yán)格按照族譜
輩分高低排列,即使年齡較大的晚婚者,只要輩分低,也要讓輩分高的排在
前面。送喜隊伍每到一家,新婚夫婦即放鞭炮,沏熱茶,端出花生、糖片、
豆子之類年貨,熱情招待;也有請留下喝酒的。
關(guān)于“麒麟送子”習(xí)俗產(chǎn)生的源流,民間有這樣一則傳說:古代有位畫
師,老而無子。畫師偏愛畫麒麟,屋里掛滿他所畫的各種稀奇古怪的麒麟。
有天晚上,他突然看到一匹金光閃閃的麒麟,身上馱著一個小孩子,朝著他
走來。畫師一高興,笑醒了,原來是場夢。第二年,他們老兩口便得一“老
來子”,生下后,聰明絕頂,六歲就能賦詩作畫,人們稱這孩子為“麒麟童
”。于是,“麒麟送子”這一習(xí)俗,就在民間廣泛傳開了。
上面的傳說顯然是一種附會。其實,麒麟作為人們幻想、神化和美化了
的“靈物”,主要是歷代統(tǒng)治者因心理和政治上的需要,并借此歌頌盛世,
粉飾太平。歷史上的“西狩獲麟”故事,是個典型的例子。在《春秋》中記
載:哀公十四年春天,在西部狩獵,捕獲麒麟。此事被孔子知曉,十分哀傷
,他流淚悲嘆周王室注定要衰亡。因為古代認(rèn)為麒麟是給人們帶來吉祥的瑞
獸,它被射死捕獲則被視為是兇兆,也是王室將亡的預(yù)兆。因此,孔子就中
斷了他的《春秋》的寫作,后由其弟子續(xù)成。因此,后人稱《春秋》為《麒
經(jīng)》,也稱《麟史》。從這里可以看出,那時對麒麟的信仰已經(jīng)很深了。
至于麒麟何以能送子,則有其他原因。《論衡》云:“麒麟,獸之圣也
。”“獸”與“壽”諧音,因此,麒麟寓意福壽。而《禮記·鄉(xiāng)飲酒義》說
。骸爱a(chǎn)萬物者,圣也。”作為“圣獸”的麒麟既能“產(chǎn)萬物”,而“圣”又
與“生”同音諧意,因而,人們也就視它為能送子。古時,嫁女多在春天。
麒麟有孳茸報春的本領(lǐng),給人們送來春天,帶來子孫的繁衍,這樣“麒麟送
滋”就被人們深信不疑。由于“滋”、“孳”、“子”互通,在流傳的過程
中,為使含意更為鮮明,就逐漸改稱“麒麟送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