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以來的“晉軍新方陣”,是一支陣容強大、實力雄厚、成果豐碩的勁旅,在全國文壇的影響力迅猛增長。這支隊伍中的許多中青年作家,已成長為舉足輕重的力量,成長為備受矚目的文學新銳。
自《晉軍新方陣》叢書推出第一輯,第二輯后,立即受到文學界和讀者的好評。因此,我社應廣大讀者的請求,現出版第三輯,以饗諸君。本輯共10冊,分別是:李燕蓉《半面妝》、鄧學義《東莊里點燈西莊里明》、王太文《我站在我們邊緣》、李金山《黃雀鲊》、李晉瑞《陌生人的玩笑》、晉侯《抱一為天下式》、盧靜《誰渭河廣》、悅芳《虛掩的門》、燕霄飛《藏孤記》、張紅兵《十年燈》。
好書需要吆喝,更需要讀者親自品鑒,相信《晉軍新方陣·第三輯》定不會令你失望。
靜廬記
靜廬者,我在作協(xié)之辦公室也。
據說山西省作協(xié)的所在舊時曾是一戶富商的宅第,一座傳統(tǒng)的四合院落。院內一幢坐北朝南的三層青磚小樓,歷經歲月的剝蝕,唯余素凈。我的靜廬就位于小樓二層的東南一隅。
名其靜廬,因其靜也。
其一,雖然作協(xié)地理上距離鬧市不過咫尺之遙:往南府東街,往西五一路,雖都算不上太原市頂繁忙的街道,但也車流如織,人流似梭。然而要到達作協(xié)所在的南華門東四條,不論從哪一條街道進來,都至少要拐兩道彎。就這么東一拐,西一拐,便甩掉了幾乎所有的鬧市喧囂。所以靜廬雖緊鄰鬧市,卻不覺其鬧,所謂“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是也。
其二,作協(xié)這一片屬居民區(qū),本就沒什么大的動靜,無非雞鳴狗叫,孩哭嬰啼,自然是一派清凈了。
其三,四合院,傳統(tǒng)的內斂結構,加之院內梧桐參天,藤蘿匝地,市聲都被攔截在了四合院外,梧桐樹巔。
其四,靜廬獨坐,就常常會想:這靜廬會是富商當年的書房嗎?當年的富商會有我今天這樣如水般的平和心境嗎?“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富商和他當年的腳步早已被時間深一層淺一層地掩埋。逝時無聲,頓覺心靜。
其五,也許總還會有些許的市聲尾隨了人的腳步溜了進來吧,卻終被我邈遠的心境擋了駕:“心遠地自偏”么!
靜廬不過三人,三椅,三桌,三人皆是素心喜書喜靜之人,桌上、幾上、案頭無不是書,有事便做事,無事便讀書,“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自有一份情趣在里頭。待到中午,家遠而不歸,靜廬便是我一個人的靜廬了。陽光款款地照著,白云悠悠地停著,書可圈可點,人可仰可臥,困了,便以書遮臉,盈盈地入夢,夢里依然是我的靜廬。
靜廬奇靜,便有雀兒在朝東的窗戶外筑了巢,靜廬的主人為了不驚擾雀兒,將雀巢所在的窗戶一角換作了毛玻璃,更將可以開閉的窗扇移走換了整片的固定玻璃,這樣雀兒便安心地做了我們的鄰居。從此,雀兒晨起便啄窗告以將作,暮歸便啄窗知以將休。雀兒也是有心的嗎?為了感謝我們這些鄰居的善舉嗎?靜廬讀書,讀累了,身后的一扇門隨手可開。門外是一方幾與靜廬等大的露臺。步上露臺,天地洞然,豁然開朗,與現代樓房陽臺的感覺絕不可同日而語。舒展舒展筋骨,呼吸呼吸新鮮空氣,頓覺神清氣爽,耳聰目明。露臺外,不知何年何月哪位前輩手植的兩株山楂,彼此依偎著,如今已經越過露臺,悠悠地向天空伸著。眼下季節(jié)正值盛夏,被夏日鼓舞的樹葉油綠油綠;ㄒ崖浔M,新萌出的果兒三五一簇,墜斜了枝頭。陽光明媚的時候,樹上便停了雀兒,卻往往是只聞其聲,難覓其蹤。偶有從樹叢里探了頭出來,眼睛一律清清爽爽的,樣子機活靈動,見有人來,并不就驚走。撮起嘴來逗弄它們,它們也嘰嘰喳喳,也是在逗我了?其中的哪一只或許就是我東窗外的芳鄰吧,可我終是無法相識,它能認識我嗎?它是在向它的伙伴介紹我這個芳鄰嗎?……
私撰聯曰:
露臺閑語新添鄰,
靜廬貪看未見書。
我愛靜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