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畢沅本為底本,集結(jié)了近現(xiàn)代十數(shù)位學者墨學研究之成果,并對各家的校釋做了評述,是繼孫詒讓《墨子間詁》之后,又一本集各家之長,對《墨經(jīng)》全書做了詳細注釋的專著。在本書中,作者主要用因明的觀點,分析、論證了《墨辯》的邏輯思想,對其做了形式邏輯和因明的類比解釋;并對《墨辯》的作者以及《小取》篇中關(guān)于辟、援、推等論式的論述
本書為梁啟超對先秦哲學代表作《墨經(jīng)》一書的?弊⑨。作者注重以西方的科學方法治墨學,強調(diào)《墨經(jīng)》中的科學性與邏輯性,自云本書集結(jié)了二十年來對《墨經(jīng)》的鉆研心得。本書對墨子的《經(jīng)》《經(jīng)說》上下四篇做了專注,在注釋中,作者用了比較的方法,對《墨經(jīng)》的名辯邏輯做了探索和研究;并對《墨經(jīng)》的作者問題做出考證,推翻了孫詒讓的“非
《公孫龍子集解》“略例”的落款時間為1930年8月30日,故此時書稿應已完成;但此“略例”后,于1936年1月17日又有補記云:“《集解》成后將刊行,散失于一?二八之役。近始恢復舊觀。”1937年2月,由商務(wù)印書館出版,本次影印的即該版本。本書“自序”開篇有一言,可見陳柱著此書之旨趣,特錄于此:“余嘗讀佛藏《百論疏》,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行的語錄體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儒家經(jīng)典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并稱四書五經(jīng)。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開始至今的兩千多年里,它一直教導人們學習、修身、處世、為政等諸多方面,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行為準則、品行
本書由老莊哲學領(lǐng)域的新生代學者秦復觀畢20余年之功全新校注解析。 全本:正本清源。以帛書版為底本全新勘校。 全譯:隨文白話文直譯,生僻字隨文注音,與傳世版本異文的對比,以及由此引發(fā)的不同解讀。 全解:多維度逐句解析文意,及其內(nèi)在邏輯,保證普通人完全讀懂《道德經(jīng)》。 作者整理定稿的帛書版,與傳世版重大差異有140處之多
本書分上下篇。上篇是“我讀《老子》”,介紹和論述老子其人其書其道。首先介紹和分析了有關(guān)老子其人其書的爭論,論述了司馬遷《老子列傳》是可信的,爭論源自誤讀《老子列傳》,誤讀的真相是儒道互絀;接著簡要介紹了《老子》名稱、注解、版本流傳演變情況;重點論述了老子為誰著書及所著何意,提出《老子》是老子進獻給君王的、一部以道論為思
本書以《論語》章句為素材和綱領(lǐng),以孔子及其弟子為主角,撰寫了28則小故事,既形象、直觀地闡釋了《論語》所蘊含的哲理,又生動地重現(xiàn)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故事,以及春秋末期的社會風尚。比如《宰予晝寢》一章,作者根據(jù)《論語·公冶長篇》的一段原文,細膩地重構(gòu)了宰予的心態(tài)變化,推想出“宰予晝寢”的前因后果。其描寫能讓現(xiàn)代的讀者感
本書賦予老子哲學系統(tǒng)的理論結(jié)構(gòu),從先秦諸子的思想源流出發(fā)探究《道德經(jīng)》的真實義理,結(jié)合《道德經(jīng)》原文,解析文本內(nèi)涵,并輔以作者豐富的個人感悟,將經(jīng)典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旨在求得貼切而恰當?shù)睦斫,可謂“用生命去解讀而有的智慧結(jié)晶”。
本書是一本對《道德經(jīng)》內(nèi)容的正向解讀圖書。特點之一是,嘗試了結(jié)合現(xiàn)實案例對老子思想進行白話文解讀;特點之二是,放棄了之前眾多學者譯注《道德經(jīng)》那種繁冗復雜但對于讀者并無實際意義的條文引注,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道德經(jīng)》的精髓,使之成為一部具有廣泛吸引力和實用性的大眾普及性讀物,爭取讓每一個人都能讀懂《道德經(jīng)》。
本書是華東政法大學人文素養(yǎng)公共課“《韓非子》導讀”的講稿結(jié)集并進行相應的整理而成,是對法家經(jīng)典作品《韓非子》的全面解讀之作。全書從韓非子的人生經(jīng)歷開始講起,論述了他的學術(shù)淵源、與儒家的“恩怨”,再由其人性惡的理論基礎(chǔ)而及于法、術(shù)、勢的法家思想精要,對其用人與變法思想也作了專題闡述,并就其文學魅力進行了剖析。全書共分十一